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旱、盐、低温、高温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目前,已证实的可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基因主要有调节基因和功能基因。文章综述了这些基因提高干旱、盐、低温、高温等单一胁迫及复合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水稻抗逆、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分别在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奈件下,研究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株高、穗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生育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株高降低,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减小;各器官干物重、总干重均明显降低;前期干物质积累缓慢,后期植株衰老加速。水分胁迫引起各品种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卒、千粒重均下降,最终引起产量降低。品种的抗旱性不同,其产量及其构成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抗旱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遭遇的环境胁迫包括非生物胁迫(如干旱、高温、低温、高盐、营养)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两大类。本文对植物响应上述逆境胁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植物抗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敏感时期,探索水稻抵御干旱的栽培措施,以常规粳稻楚粳29号和云粳3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准确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楚粳2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10.63%~47.60%,云粳3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6.19%~47.27%,减产程度依次为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T2)﹥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T1)﹥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T3)﹥孕穗期干旱胁迫(T4)。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降低了有效穗数,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使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使每穗实粒数减少和结实率明显降低,孕穗期干旱胁迫对结实率或千粒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麦响应逆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逆境胁迫的影响,在胁迫条件下,小麦可通过改变自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对各种胁迫作出响应。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够全面揭示小麦响应胁迫时其细胞内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规律,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发现胁迫响应相关的标志物,是小麦抗逆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小麦响应非生物(低温、高温、干旱、盐碱)和生物(病原菌)胁迫上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小麦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盐碱胁迫对水稻源库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法,对2个盐碱敏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89-45(耐盐碱)和吉农大10号(不耐盐碱),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不同盐碱浓度的盐碱土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盐碱胁迫导致叶面积系数变小,不耐盐碱品种较耐盐碱品种下降的趋势更明显; 盐碱胁迫降低了水稻有效分蘖数,最终导致产量下降,胁迫越大,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7.
从形态、生理、生化、产量等方面综述了水稻遭受水分胁迫后效的研究进展,为节水稻作技术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遭受水分胁迫后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生理、生化、产量等方面综述了水稻遭受水分胁迫后效的研究进展,为节水稻作技术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近年的有关研究成果,从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变化、生理生化变化、水稻的抗盐机理及增强水稻抗盐胁迫的方法等方面综述水稻盐胁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但在当前作物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施效应研究进展,并就稻田有机肥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田有机肥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作为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如何提高其产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随着直播技术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应用,水稻种子活力这一农艺性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种子的发育和萌发过程和种子活力的概念加以说明,同时分析了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生理生化机制和遗传机理,介绍了水稻种子活力QTL/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对指导以改良种子活力为目标的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硒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启  佟斌  焦颖 《北方水稻》2008,38(2):9-12
硒是环境中的重要生命元素,对人畜的健康有重要影响。我国有四分之一的土壤处于缺硒状态,希望通过合理提高农作物含硒量的途径来解决我国人口缺硒的问题。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影响硒在水稻体内的分配、硒对水稻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水稻体内硒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水稻对环境硒的生物富集能力、水稻生物富集硒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分布及水稻对环境硒的耐受能力几个方面作以阐述,拟在为富硒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叶色标记是保证作物杂交种子纯度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合成、结构、功能、遗传、分化与发育及光合色素合成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水稻中已报道了至少163个叶色突变体,主要表现为白化、黄化、温敏变色、亮绿、常绿、条斑条纹、转绿和紫色等,定位到染色体的基因有134个,定位到具体分子标记之间的基因有124个,这些突变基因分布在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已成功克隆了叶色相关基因35个(其中2个基因有等位基因),OsCAO1、OsCAO2、OsCHLH、OsCHLD(等位基因YGL98)、OsCHLI、OsDVR、YGL1、VYL、CBL、ITC等参与编码叶绿素合成,NYC1、NOL、NYC3和SGR参与叶绿素的降解过程,OsCHR4、V1、V2、OsClpP5、NTRC、OsHAP3A、OsHAP3B、OsHAP3C和OsGluRS等参与叶绿体发育调控,OsPDS、OsZDS、OsCRTISO和β-OsLCY等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PL、Z2分别参与花青素和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V3、ST1(等位基因GWS)、OsROPGEF10、ETL1、ETL2和OsDOS等通过其它途径影响水稻叶色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北方水稻》2015,(1):65-67,71
水稻倒伏是一个长期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水稻倒伏的危害性及倒伏的类型和发生机理,并对国内水稻倒伏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详细回顾与总结,从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中国水稻倒伏育种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结合水稻倒伏育种目前存在的局限,探讨了未来发展的策略,提出了今后在水稻抗倒伏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作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具有严重影响。从水稻抗稻瘟病的遗传规律、抗病基因定位、抗病基因克隆及抗病基因育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目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发展和抗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矮缩病毒经多种叶蝉传播的病毒病害。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稻区。近年来,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本文就矮缩病的病毒研究、抗性研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我国普通矮缩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研究的理想材料,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转绿型叶色突变体是一种叶色突变后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绿色的叶色突变类型,目前在水稻中已定位了至少36个转绿型叶色突变基因,其中有8个基因已被成功克隆。本文综述转绿型叶色突变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特性、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机理及其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上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水稻转绿型叶色突变体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预测了今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研究趋势,以期为超级水稻研究中倒3叶的叶形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