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是湖北资丘木瓜的主要食心虫。它在湖北资丘木瓜上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作冬茧在树盘周围土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破冬茧出土化夏茧羽化,五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五月中旬初孵幼虫开始入果,6月中旬,老熟幼虫从果实中脱果,大部分作冬茧越冬,少部分作夏茧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份木瓜采收,木瓜上不发生第二代。防治上抓住老熟幼虫出土期羽化期和初孵幼虫入果期开展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 4~ 5代 ,越冬后第一代成虫发生在 5月上旬 (暖冬年份在 4月下旬 ) ,第二代成虫发生在 6月上旬。这两代幼虫主要为害桃形李果实。以后几代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以老熟幼虫在这些作物上越冬。成虫白天静息 ,夜间交尾产卵。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光性 ,一般每果实产卵 1~ 3粒 ,多者达 2 0粒左右。一般一果一虫 ,多者一果数虫。2 防治方法冬季及时处理玉米、高粱等作物残株 ,消灭越冬幼虫。果园忌种以上转株寄生作物 ,合理修剪与疏果 ,及时疏去密生枝与密生果 ,使枝间、枝果间及果间互不交接 ,减少产卵场所。…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果蛀蛾科,简称桃小。是为害苹果、梨、桃等的重要害虫。抓树下地面防治,消灭越冬出土幼虫。桃小在树下和树干周围的土石块处越冬。在越冬幼虫出土期地面喷药杀死出土幼虫,一般每6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50kg,均匀喷洒地面,然后中耕一遍,20天后再重复一次。辛硫磷不能用于桃树树上喷雾,否则会产生药害。抓树上防治,消灭初孵幼虫。桃小成虫产卵和卵孵化部位在果实尊洼周围,因此喷药重点在果实上,用50%甲基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抓虫果处理,减少虫源。从6月…  相似文献   

4.
核桃长足象甲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1997~1998年在湖北省长阳县部分核桃产区暴发成灾,减产50%,局部地方绝收。 核桃长足象甲寄主专一,只为害核桃。成虫、幼虫均能为害,以成虫为害最严重。幼虫只为害果实,取食果仁,造成早期落果。幼虫为害的果实,始终不变形。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果皮,不致造成大的为害。 核桃长足象甲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杂草间或表土内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核桃萌芽后开始为害。5月初产卵于幼果上,每果产卵1粒。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10天,孵化后幼虫人果为害,5…  相似文献   

5.
山东菏泽地区近几年柿举肢蛾为害日趋严重 ,以幼虫钻食柿果 ,致使幼果干枯 ,大果早熟变红、变软 ,造成大量落果 ,无法食用。一般年份虫果率即达4 5 %~ 6 5 % ,严重影响柿果产量和品质。柿举肢蛾在菏泽地区一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皮缝隙和根附近 5~ 10cm深的土中越冬 ,少数在树上干果或柿蒂上越冬。越冬代幼虫翌年 4月下旬化蛹 ,蛹期 19天左右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5月下旬第 1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幼果 ,6月为为害盛期 ,7月上旬出现第 1代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 2代幼虫 8月初开始为害柿果 ,直至…  相似文献   

6.
1 为害性 栗实象甲 ,又名板栗象鼻虫 ,是为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害虫。一般两年发生 1代。老熟幼虫在土中筑长椭圆形土室越冬 ,成虫于 7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土 ,白天活动 ,以嫩枝和幼果的幼嫩组织补充营养 ,随后咬破栗苞并向果实钻孔产卵。一头雌成虫可在 10~ 2 0个栗苞上产卵 ,卵孵化后在果实内为害长达 1~ 3个月。早期被害果实易引起脱落 ,后期被害果不脱落。在果内为害 ,致使果实失去发芽力和食用价值 ,并易引起发霉腐烂。幼虫老熟后 ,咬破果皮钻入土中 4~ 12cm深处 ,作土室越冬 ,第 2年继续滞育于土中 ,直到第 3年 6月化蛹、繁殖和为…  相似文献   

7.
核桃长足象 ,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1997、1998年因核桃长足象为害 ,长阳县榔坪、乐园和贺家坪等乡 (镇 )核桃减产约 5 0 % ,局部地方出现绝收。核桃长足象寄主专一 ,只为害核桃 ,以幼虫为害最严重。幼虫在核桃果内取食种仁 ,果实未长大就脱落 ,受害轻的落果 2 0 %左右 ,严重者果实全部脱落。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皮 ,对生产造成的为害相对较轻。核桃长足象一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背风温暖的杂草间及表土内越冬。 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活动 ,核桃萌发后开始取食嫩梢、嫩叶及幼果皮。 5月初开始产卵 ,一般一果产卵 1粒。卵期 10天左…  相似文献   

8.
桑白蚧同翅目,盾蚧科,又称桑盾蚧、桃白蚧,是桃、梨、梅等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兜丽果林园,马甲镇的梅岭等地种植的低需冷性水蜜桃、台湾甜脆桃、美国红桃品种上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区的桃果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1发生特点桑白蚧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桃树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危害,虫体迅速膨大并产卵,卵产于雌介壳下,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1代若虫于3月下旬始见,初孵若蚧先在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出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太湖南岸湖州、嘉兴两市的野桑蚕年发生三代。并对各代的卵、幼虫、蛹、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进行了研究。野桑蚕产越冬卵时间越早,其越冬期越长,越冬期为164~277天。同一天产的越冬卵块,翌年卵孵历期为9~27天。雌雄性比:第一代雌比雄多(♀54.84:♀45.16),第二、三代雌比雄少(♀44.44:♀55.56)。野桑蚕和家蚕同时孵化、同条件下饲养,全龄期同为23天。在闷热、多湿条件下,发现野桑蚕仅三眠即营茧。羽化以白天居多,占83%,桑园羽化率为88.94%;一、二代卵产于叶、条上,散产;第三代卵产于桑拳下,呈块状。每条雌野桑蚕平均产卵235.36粒。野桑蚕天敌计有7种以上,5月底前,越冬卵早孵的幼虫(占7.98%),随桑园夏伐,95%以上幼虫被携出桑园淘汰。野桑蚕年三代发生盛期,年度间变异不大,前、后仅2~3天之差,只须掌握3~7年资料,可以确定当年为害盛期,届时发报,简便准确。防治野桑蚕应以第一代为重点,第二代可在蚕期间隙药治,每年9、10月结合采叶,摘茧灭蛹,减少越冬卵量。  相似文献   

10.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11.
李实蜂以幼虫蛀食李果核仁 ,导致李树早期落果并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李实蜂成为近年来李树最主要的害虫。1 发生规律 李实蜂一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或土块下结茧越冬。翌春李树开花时羽化成虫 ,成虫喜于中午气温高时在树冠内外成群飞舞 ,早晚和阴雨天静伏于花中或花萼下。成虫交尾后产卵于花托或花萼内 ,一朵花上产 1粒卵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李果内 ,专食核仁。入果孔为比针尖还细的小黑点。一头幼虫只蛀食 1个李果。幼果因核仁被食而停止发育 ,果个小 ,易早期脱落。幼虫吃光核仁后老熟并开始脱果 ,入土越夏并越冬。2 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梨木虱在湖北省各梨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梨树芽、叶片、嫩梢和果实,严重影响了梨树的产量及果品质量。本文报道了梨木虱危害症状、梨木虱卵、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系统研究了武汉地区梨木虱成虫种群和幼虫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木虱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5代,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3月29日,第一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5月7日,第二代梨木虱羽化高峰在5月28日,第三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7月9日,第四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9月4日,第五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10月19日;第1代、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梨树叶片,而第4代和第5代不危害梨树叶片,而是取食梨园中的幼嫩的杂草。本研究为梨木虱的测报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mm之间的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d,幼虫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cm3。  相似文献   

14.
仝德侠  董辉  李仕亚  郭飞 《中国蚕业》2013,34(1):29-30,37
通过埋蛹观察、幼虫罩养等方法,基本摸清了桑园枣尺蠖在江苏睢宁地区的发生规律,即枣尺蠖在睢宁地区大部分是1年发生1代,少数以蛹滞育的2年发生1代,其蛹期长达10个月,雌成虫寿命为6d左右,雄成虫寿命为8d左右,卵期一般在20 ~ 35 d,而盛羽化时期所产卵的卵期一般在25~ 30 d.根据枣尺蠖的发生规律,采用埋蛹观察法,或灯光诱蛾法,或积温法进行成虫羽化期的预测;采用积温预测法,或物候预测法进行幼虫发生期的测报,并提出了采取以药物防治为主、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的寄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分以老熟幼虫直接越冬 ;第 2代成虫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羽化 ,8月底与 9月初为盛期 ,所产小蜂幼虫从 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探明了该寄生蜂的羽化时间、交配、产卵、寄生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发现重庆市丰都县三元红心柚上有桃蛀螟为害。该虫以幼虫蛀入柚果 ,取食果瓤 ,引起大量落果 ,勉强成熟的虫果 ,也影响商品价值。据调查 ,丰都县 1333hm2 红心柚 ,虫果率达 2 0 %。桃蛀螟寄主广泛 ,但为害柚类果实是近年来才发现的。这种寄主转移的原因初步分析是食物环境恶化造成的。据观察 ,桃蛀螟在重庆涪陵地区 (丰都县属此区 )一年发生 4~ 5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秸秆等处越冬。第一代 6月发生 ,主要为害桃、李和梨果实 ;第二代 7月发生 ,主要为害桃和玉米 ;三、四代分别于 8、9月发生 ,此时多种桃蛀螟寄主作物已收获 ,…  相似文献   

17.
梨木虱在浙江省义乌市黄花梨上发生较普遍,还诱致煤污病发生。其防治关键时期为:(1)越冬期,冬季清园和刮除翘裂树皮,减少越冬虫口基数。(2)出蛰期.梨木虱出蛰盛期在2月底至3月初,出蛰盛期是第1代卵孵化始期。此时,一方面虫体较虚弱,一方面梨叶尚未长出,成虫和卵均暴露在枝条上,重点防治1~2次,可有效杀灭越冬成虫。药剂可用28%硫议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40%氧乐果乳油800信液。(3)第一代若虫发生期,一般在梨谢花2/3时喷药,可有效控制第1代若虫危害。以28%流氰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正>果树食心虫主要有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主要为害梨、桃、枣等果实。由于其整个幼虫期均在果实中度过,只有在老熟幼虫、成虫羽化、产卵期间暴露在外,所以老熟幼虫期、成虫期及卵期为整个虫态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要充分利用预测预报技术,准确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1.老熟幼虫出土时间的预测。在树木植株下距树干1米范围内扣置瓦片,瓦片稍大为宜,一般25厘米×45厘米,每株树下放置2个,园  相似文献   

19.
野蚕越冬卵的孵化和年发生代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证实(1980—1984年),嘉湖平原野蚕年发生三代.越冬卵始孵期为四月中旬,盛期为六月中旬.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人一直误认为四月中旬发生的野蚕是第一代,六月下旬发生的为“第二代”,事实上都是越冬卵孵化的幼虫.均为第一代.经测定,四月下旬越冬卵孵化率为0.15%,5月下旬为7.9%,6日20日为91%.本区野蚕产越冬卵最的早在9月17日,高峰期在11月上旬.结束期在12月14日,越冬卵产出越早,翌年卵孵期也早,孵化的早和迟之间可相差122天.野蚕越冬卵翌年孵化期长的原因.与秋冬产卵期长及桑园生态环境复杂有关.据室内4月24日越冬卵孵化的幼虫连续饲养,到第三代卵期恰与室外第二代卵期相重叠,说明自然界发生第四代是可能的,但真正存活率在1%以下.在防治措施上,以在越冬卵孵化高峰期(6月15—20日)施用0.1%敌敌畏.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报道了危害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主要害虫种类及3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蓼龟象甲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在寄主根部附近土层中越冬,亦有少数蛹及老熟幼虫在寄主根内越冬,成虫咬食叶片,幼虫钻蛀于根部危害;黎叶蜂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甘蓝夜蛾1年发生2代,以蛹在田埂和根部附近土下5-10cm深度越冬。可采取轮作、诱杀、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