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理特点1.鸡的正常平均体温为41℃,比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高。雏鸡体温略低(约为38℃),大约4日龄才开始升高,7~10日龄达到正常体温,但绒毛的保温能力差。因此,育雏时需要较高的温度,第1周为33~35℃,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完善,6~7周龄换上羽毛,才有一定的保护能力,所以,此时脱温最好。2.鸡没有汗腺,因此鸡不耐热。所以在饲养鸡的过程中,应特  相似文献   

2.
<正> 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大约4日龄后开始增高,到7~10日龄才达到正常体温。幼雏的绒毛保温性能差,因此,育雏的头1周需要较高的温度(约32~34℃)随着周龄的增加,绒毛脱换,育雏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雏鸡来自37.8℃左右的高温环境,其体格弱小,体表绒毛稀短,保温御寒能力不强,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弱。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体温要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要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无论采用哪一种供暖方式和方法,只要使用得法都能达到给雏鸡提供适宜温度的同一目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温度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把握控制温度的原则为了使雏鸡正常发育,应从雏鸡出壳开始就要根据其…  相似文献   

4.
1肉用雏鸭的饲养管理肉用种鸭的育雏期为0~4周龄。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保温性能差,调节体温的能力弱。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保温性能差,调节体温的能力弱。肉种雏鸭在育雏期,第一周龄的舍温应达到30℃以上,然后随日龄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龄左右,温度可降至20℃左右,并恒定至出栏。肉用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与蛋用型雏鸭的饲养管理要求相近,主  相似文献   

5.
<正>1保温关雏鹅出壳后,体小绒毛稀,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管理上要重点做好保温工作。不同日龄雏鹅所需的温度不同,较适宜的温度为:1~5日龄28℃~30℃,  相似文献   

6.
随着育种工作的进展,商品肉仔鸡的生长速度每年以1%~1.5%快速递增。所以目前的肉仔鸡饲喂法已不能适应这种快速生长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的生产体会,把肉仔鸡的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并采用不同的饲喂方法,收到好的效果。 1.三阶段时间的划分。根据仔鸡的生理特点,刚出壳的雏鸡绒毛短而稀,且体温比成年鸡略低3℃左右,4日龄后,体温逐渐升高,10日龄时达到成年鸡体温。羽毛随日龄增大逐渐长出并脱换,一般在4~5周龄全身长满第一套羽毛。雏鸡胃肠容积小,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差,但生长发育快。根据肉鸡生理特点以及生长规…  相似文献   

7.
张刚 《北方牧业》2004,(20):18-18
雏鸡体温凋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了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1雏鸡1.1适宜温、湿度初出壳的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作好防寒保温工作,调节适宜的温、湿  相似文献   

9.
<正>鹌鹑刚出壳至2周龄为鹌鹑育雏期。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温较低,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如下:1温度和湿度雏鹌鹑对温度非常敏感,在育雏期间必须保温。1~3日龄38~35℃,4~7日龄35~33℃,8~14日龄32~30℃。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为宜。温度  相似文献   

10.
初生肉雏鸭体温低,其绒毛为针形胎毛,保温性能差,雏鸭神经和体液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弱.体温常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处于"变温动物"的状态,低温(低于25℃)易引起肉雏鸭感冒或因取暖挤压而造成窒息死亡.肉雏鸭15日龄以后,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体温开始恒定.所以,肉雏鸭在育雏期,第一周龄的舍温应达到30℃以上,然后随日龄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龄左右,温度可降至20℃左右,并恒定至出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