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土耳其棓子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HPLC,对土耳其棓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抑菌试验对土耳其棓子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Ⅰ)、间-二没食子酸(Ⅱ)、对-二没食子酸(Ⅲ)、没食子酸甲酯(Ⅳ)、没食子酸乙酯(Ⅴ)、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Ⅵ)和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Ⅶ).土耳其棓子乙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Ⅲ和Ⅴ均为首次从该棓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柿叶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柿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通过系统预试,初步确定柿叶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氨基酸、多肽、有机酸、酚类和鞣质、糖类、甾体、总黄酮、强心苷、蒽醌、挥发油等物质.抑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的6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相对供试的5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细菌有较小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对真菌和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而且,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测试的6个细菌的抑制活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异樟叶精油,采用平板抑菌法检测精油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异樟叶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七叶树壳梭孢和拟茎点霉均具有抑制效果,抑菌率分别达到42.64%,57.50%和64.30%,对拟茎点霉的抑制效果最好;从异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1种物质,包括烯烃类物质20种,酮类物质1种,酯类物质3种,醚类物质3种,氧化物类物质1种和醇类物质13种.  相似文献   

4.
Effects of bacteriostasis of the Neutral Lipophilic Components in Zanthoxylum dissitum were studied. The neutral lipophilic extract was fractionated through SiO_2 column and th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1H-NMR,~ 13 C-NMR and 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 exhibited strong bacteriostasis activity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almonella sp. and also showed more or less inhibition on Escherichia coli. Six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namely triacontane,1-hexadecanol,β-sitosterol,ursolic acid,isopimpi...  相似文献   

5.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相似文献   

6.
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 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湘西虎杖抑菌成分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醇作溶剂,对湘西虎杖抑菌活性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抑菌实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A3B2C3,即90%乙醇、60℃、3h, 该条件下的提取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酵母菌无明显的效果,对三种受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 0.5g/ml。提取物经85℃、100℃,15 min 或pH2~8 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三个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链格孢、尖孢镰刀菌、出芽短梗霉、灰葡萄孢为供试真菌,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8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离体活性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0.1g/mL时,对5种供试菌菌丝的抑制率:党生和黄芩达78%以上;苦参和生地为65%。苦参、党参和黄芩对5种供试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70%;尤其是党参、黄芩和苦参的提取液,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9.
毛竹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毛竹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液固比20∶ 1 (mL∶ g)、提取2h条件下毛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g/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g/L.  相似文献   

10.
为给荔枝副产品的增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荔枝核样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荔枝核总皂苷含量,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多糖的含量,分别采用纸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荔枝核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菌抑菌圈的大小,并采用混平板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不同荔枝核样品中总皂苷含量在1.30%~1.40%之间,总黄酮含量在5.78%~6.80%之间,多糖含量在2.85%~3.34%之间。不同品种荔枝核提取物具有不同抑菌活性。妃子笑荔枝核的抑菌活性强于其它品种,其甲醇提取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2mg/mL之间。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 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 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II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12.
肉桂、八角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纸碟法研究了桂皮、八角果以及八角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桂皮、八角果以及八角叶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桂皮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八角果、八角叶和可利鲜保鲜剂,八角果、八角叶和可利鲜保鲜剂之间则无显著差异,桂皮提取液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3.
山核桃外果皮中的抑菌活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以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菌核病菌等5种病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氯仿相进行初步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乔松酮,黄卡瓦胡椒素,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烷酮,乔松素,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山核桃中分离得到,它们对玉米大斑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研究了火炬树叶的鲜汁液、水提液、畔提液对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木霉、黑曲霉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提取物对供试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水提液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对金黄色萄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其他4种供试微生物.此外,火炬树叶提取液热稳定性较好,经121℃灭菌15min后仍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2种一枝黄花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野生的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ens)为菊科一枝黄花叶属植物,生长于阔叶林缘、林下、灌丛中及山坡草地上,其全草是一种传统中药(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5;徐国钧,1997),但其挥发油成分未见研究报道.同时,加拿大一枝黄花(S.canadensis)也为菊科一枝黄花叶属植物,适应力强,是近年来在我国扩散较严重且难以有效控制的入侵有害植物.  相似文献   

16.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了马桑标本(Coriaria sinica Maxim)中的马桑毒素成分(羟基马桑毒素)对供试的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的羟基马桑毒素对其供试菌种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随浓度的减少,抑菌作用依次减弱.羟基马桑毒素浓度小于0.5 mg/ml对所有供试细菌和病原真菌均无抑菌杀菌作用;浓度大于1.5 mg/ml以上除个别浓度无抑菌作用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 mg/m L和8 mg/m L;乙酸乙酯相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4和8mg/m L,仅水相对5种供试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对5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氯仿相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EC50分别为3.54、6.42、8.45、3.63和5.90 mg/m L;乙酸乙酯相对多主棒孢霉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51 mg/m L,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65.43mg/m L,石油醚相和水相对5种真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树木醋液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于馏法制取、不同温度段采集到的杨树木醋液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并对高温度段的化学成分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300 ℃温度段木醋液除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差于对照庆大霉素外,对其他细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抗菌素;300~510℃温度段木醋液抑菌效果均好于对照庆大霉素,说明高温度段的木醋液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300~510℃收集的木醋液约含有41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酚类、酮类、醇类、醛类和酯类等.在所有化合物中,乙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7.10%,其次为苯酚,含量为11.36%.初步分析确定其抑菌活性成分为乙酸和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鹿角藤甲醇粗提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溶剂萃取物及氯仿萃取物的层析组分对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 mg·m L-1条件下,4种萃取物中,氯仿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尤其是对香蕉炭疽菌及芒果炭疽菌,其抑制率达82.48%、71.57%;氯仿萃取物的进一步层析组分中,E组分的抑菌活性最好,且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在质量浓度0.5 mg·m L-1条件下,组分E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达74.12%,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