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的,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化指标氨氮含量超标,极易诱发纤毛虫  相似文献   

2.
天气炎热,温度高的季节,要密切注意防治河蟹纤毛虫病、蜕壳不遂和水肿病。(一)纤毛虫病该病由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寄生所致。病蟹体表、附肢及鳃出现棕黄色或浅绿色絮状物,行动迟缓,拒食或因蜕壳困难而死亡。该病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过高、无水生植物和攀  相似文献   

3.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仔猪的下痢、衰弱、消瘦等,严重时可导致病猪死亡。小袋纤毛虫还可感染人、牛、羊等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对家畜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可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特征、生活史、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结肠)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2011年3月上旬,河北省保定市某小型养猪场外购仔猪发生以水样腹泻、粪中带血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综合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经复方中药治疗,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四讲:如何鉴别河蟹的纤毛虫、水霉病、着毛病 河蟹的纤毛虫、水霉病、着毛病,是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泥浆,粘粘的。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如我场去年有一位老养蟹户,在河蟹成熟后出售前,发现蟹体表面不干净,误认为是纤毛虫,用了孔雀石绿,且用量加大了10倍,结果毒死成蟹100多公斤,损失近3万元。  相似文献   

6.
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侵入肠壁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原虫病。本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原虫,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均有病例发生,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本文对小袋纤毛虫病的产地检疫技术、屠宰检疫技术和实验室检疫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是目前养蟹生产者颇为头痛的技术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识别不同蟹病的症状,弄清发病的原因及其蟹病防治实用技术,本刊将连续发表安徽水产学校毛载华老师关于“河蟹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作者,1988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在任教的同时,潜心钻研河蟹的育苗、生产及蟹病防治技术,现任该校培训中心副主任兼《安徽水产科技》副主编。本次发表的文章,包括14种常见蟹病的病原体、发病原因、症状及流行情况、主要防治技术等。从本期开始,拟分四次连载,供养蟹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中所见到的聚缩虫病,最常见的病原是树状聚缩虫(Zoothamniumarbuscula),是栖居在海水中的纤毛虫类的一种,分类上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Peritricha),钟形虫科(Vorticelli-dae),聚缩虫属(Zoothamnium)。聚缩虫为群体生活的种类,由许多分叉的柄部和位于柄末端的  相似文献   

9.
于新友  李天芝 《猪业科学》2018,(10):102-104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产动物纤毛虫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我国水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植物源药物具有成本低、易降解、毒副作用小、资源丰富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水产动物纤毛虫病害防治工作中。文章从植物源药物抗水产动物纤毛虫病的应用、有效组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植物源药物在水产动物纤毛虫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植物源药物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东珠三角集约化猪场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猪是小袋纤毛虫重要的保虫宿主,主要寄生在大肠段,对肠黏膜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猪只感染小袋纤毛虫的比率从17%~100%不等,一般以热带、亚热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杭州动物园淡水饲养的海豹 (6只 )首次发现感染了半眉虫 (Hemiophrys) ,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和杯体虫 (Apiosoma)等纤毛虫。病海豹表现为离群独居、漂浮水面、流泪眨眼、食欲减退、感染区被毛脱落并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采用浓度 0 .55mg/ kg硫酸铜加浓度0 .2 mg/ kg硫酸亚铁合剂 ,内池药浴 1 2 h后 ,转外池 (0 .3mg/ kg硫酸铜 )饲养 ,隔日一次 ,疗程为 1 4天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袋纤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和秋季较为多见。现在发现用敌百虫灌肠治疗,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无复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大黄鱼稚鱼上发现一种可侵入患鱼体表、肌肉、腹腔和脑的盾纤毛虫,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盾纤毛虫的分类地位,提取患鱼样品总DNA,对该虫株SSU rDNA和线粒体cox1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中纤毛虫的SSU r DNA和线粒体cox1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盾纤毛虫874 bp的SSU rDNA部分序列与显赫针口虫(Porpostoma notata)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98.97%。在基于SSU r DNA构建系统发育树中与显赫针口虫(P.notata)聚为一支,并独立于嗜污科(Philasteridae)的分支;获得该虫1 086 bp的cox1部分序列,与其SSU rDNA序列相比表现出更大的遗传变异度,在基于cox1部分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中,该虫株与嗜污科(Philasteridae)、尾丝虫科(Uronematidae)的分支也有一定距离。综上,该盾纤毛虫应是嗜污目(Philasterida)、针口虫属(Porpostoma)的显赫针口虫(P.notata)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15.
于新友  李天芝 《养猪》2019,(1):126-128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小袋纤毛虫(简称小袋虫)是属于纤毛门、动基裂纲、前庭亚纲、毛口目、毛口亚目、小袋虫科、小袋虫属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寄生原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潮湿地区本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比较高.到目前为止已知包括人在内的30多种动物可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17.
池塘鱼蟹混养,以蟹为主养,搭配鱼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又能净化水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产实践证明,实行鱼蟹混养,亩可产河蟹150~200公斤,产鱼200~300公斤,比单养河蟹经济效益高。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条件:混养池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无污染、排注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要求塘底土质为粘土或砂壤土,淤泥不宜过  相似文献   

18.
放牧绵羊瘤胃纤毛虫种类分布及补饲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64只放牧绵羊瘤胃内容物,对其瘤胃纤毛虫种类及各属的构成比进行了检查,共检出15属39种24型。其中13种13型是从中国绵羊检出的首次记录。平均每只绵羊检出的纤毛虫种数为19.8种,平均密度为41.8×10~4/ml。属别构成比最高的是Entodinium属82.68%,最少的是Elytroplastron属是小于0.01%。 对于放牧饲养的母羊早春季节采样的5只,晚秋季节采样的9只与早春放牧羊平均每日每只补饲0.25kg精料的9只绵羊瘤胃纤毛虫种数、密度及属别构成比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放牧绵羊纤毛虫种数相差无几,而早春放牧补饲的纤毛虫种数比春和秋不补饲的多检出10~20种。纤毛虫密度秋季的为45.3×10~4/ml,春季的31.6×10~4/ml,而早春补饲的为44.0×10~4/ml。放牧绵羊在不同季节的纤毛虫属别构成基本一致。春季放牧和放牧加补饲的绵羊瘤胃纤毛中Diploplastron属、Ostracodinium属和Enoploplastron属的构成,比秋季的分别增加了30.8~11倍。4.1~4.6倍和8.5~12.8倍。Isotoricha属、Dasytoricha属和Charon-ina属在春季补饲的比不补饲的分别增加了3.4~4.8倍、4.2~5.9倍和3.0~8.6倍,而Entod-inium属减少了10%左右。通过总的调查发现,放牧补饲的母羊瘤胃中,Entodinium dilobum种纤毛虫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结肠所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原虫病。该病主要引起断奶仔猪表现出腹泻、脱水、消瘦及贫血等特征性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了有效的防治以腹泻、脱水和消瘦为特征的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剖解所见的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此外,采取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方法对该病作出确诊,确诊该病病原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针对该病原体的特性,我们采用甲硝唑+驱虫净配伍方式对病猪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病猪痊愈,治愈率为99.2%。  相似文献   

20.
河蟹甲壳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若蟹体遭受创伤后容易发生该病。其主要症状是: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有的步足末端溃烂成黑色,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河蟹甲壳病的防治方法是:在放养之前,彻底清塘,消灭病原菌;在捕捞、运输和暂养时防止伤及蟹体;苗种入塘前进行药浴,避免创口感染;扣蟹入塘后,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旦发现河蟹患甲壳病,可用强氯精、二氧化氯、痢特灵交替使用,连续2~3次;强化饲养管理,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江苏省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