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油菜高产栽培田进行薹肥不同用量对产量影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12万株/hm2,油菜薹肥腊施尿素187.5~225.0kg/hm2,有利于增加根颈粗、杆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以及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大面积油菜高产栽培中施总纯氮宜控制在330~360kg/hm2范围内,油菜薹肥应占总纯氮量的30%,且以薹肥腊施为宜。  相似文献   

2.
以宁杂1818为材料,在沿海旱作区开展密度、氮肥总量、氮肥运筹、薹肥施用时间和摘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随密度和氮肥总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宁杂1818移栽密度为82 500株/hm~2时产量可达4 657.75 kg/hm~2。移栽密度为75 000株/hm~2、氮肥投入总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4 830.50 kg/hm~2。氮肥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6∶1∶3时,苗期和越冬期植株性状最优;配比为5∶2∶3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产量最高。随着薹肥施用时间的推迟,籽粒产量下降。薹高5 cm时施肥产量最高,为4 548.30 kg/hm~2,当薹高大于25 cm时,产量明显下降。在机直播或育苗移栽栽培模式下,摘薹比不摘薹增效8 534.72~9 522.90元/hm~2,增效51.87%~61.74%。沿海旱作区宁杂1818适宜移栽密度为67 500~97 500株/hm~2,氮肥总量控制在300 kg/hm~2,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5∶2∶3,在薹高5~15 cm时施薹肥可获得最佳产量。宁杂1818摘薹生产可大幅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明确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甬优1540生育进程、分蘖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有效穗增加,而每穗总粒、结实率呈减低趋势;但氮肥水平过高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不利于高产。移栽密度对经济性状与产量影响较大,密度过小,成穗率较高,有效穗偏少;密度过大,成穗率下降,结实率偏低,同样不利于高产。[结论]要达到高产水平,甬优1540以氮肥用量240 kg/hm~2、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栽植密度及施氮方法对高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菜分期播种、不同栽植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和施氮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浙东沿海地区高菜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5-25日,适宜栽植密度在4.2万株.hm-2左右,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最佳施氮方法为基肥20%、苗肥10%、腊肥10%、春肥60%。  相似文献   

5.
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新品种‘浙油50’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经济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探索‘浙油50’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9月20日—10月10日播种期,随着播期推迟,平均产量、含油量及单株总角数、单株产量、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千粒重不断增大;种植密度7.5万株.hm-2的平均产量、含油量和有效分枝位显著低于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一次分枝数与之相反,而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2个密度水平间以上性状除有效分枝位外无显著性差异。在氮肥用量150~450 kg.hm-2范围内,施用氮肥越多,产量极显著增高,一次分枝数越多,单株总角数越多,单株产量也越高,而每角粒数越少,含油量越低。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甬优9号密度、氮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杂交粳稻甬优9号的密度和氮肥用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5万丛·hm-2,氮肥用量为187.5 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如密度偏小,则应增加氮肥用量以提高分蘖力,获得足够的有效穗;如果密度偏大,则应该减少氮肥用量以控制群体数量抑制无效分蘖,促进个体健壮,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双低油菜新品种丰油701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丰油701产量与氮钾肥用量、种植密度和移栽苗龄4个主要栽培因素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产量在2800 kg.hm-2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为N277.44~288.67 kg.hm-2、K2O 187.62~226.41 kg.hm-2、种植密度11.80万~12.61万株.hm-2、移栽苗龄34.5~37.5 d。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扬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扬麦20的大面积生产,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扬麦20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1)在种植密度210万株·hm-2,总施氮量240kg·hm-2,基肥∶拔节肥=5∶5运筹模式下,扬麦20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实现了高产、优质的协调;2)氮肥运筹对扬麦20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更好地应用于大面积生产,选取氮肥施用量、移栽密度及氮肥运筹3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施用量337.5 kg/hm~2、移栽密度120 000株/hm~2、氮肥运筹比(基肥∶苗肥∶薹肥)5∶2∶3为苏油8号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为3 784.50 kg/hm~2。(2)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氮肥施用量,其次是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3)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每角粒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质量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苏油8号要取得高产,其主攻目标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栽培措施对苏油8号芥酸、硫苷含量影响不大,氮肥施用量和移栽密度增加则含油率逐渐减少;单位面积产油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移栽密度增加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氮肥用量与使用方法对机播机收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氮肥用量与使用方法对机播机收油菜浙油18的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以450 kg.hm-2产量最高,氮肥使用方法以基∶苗∶薹50∶30∶20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肥密运筹对晋中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穗型品种040121-135为供试材料,研究氮肥追施时期与群体密度对晋中晚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晚播小麦合理的肥密运筹可以获得8.6t.hm-2的高产;前期重施拔节肥促源,后期重施孕穗肥促库,且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合理的群体密度应在45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新品种淮麦28进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和密度与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时淮麦28可获得高产优质;密度240万.hm-2时淮麦28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最高;在淮麦28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可有效降低株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椒样薄荷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对其精油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影响较大的密度X1、氮肥用量X2、磷肥用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精油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椒样薄荷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椒样薄荷精油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氮肥用量X2>密度X1>磷肥用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精油产量≥100.5 kg•hm-2时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密度X117.55~22.05万苗﹒hm-2,氮肥用量X2纯N172.5~217.5kg﹒hm-2,磷肥用量X3纯P2O5 118.5~150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精油品质有显著影响,氮肥用量对精油品质的影响与密度密切相关,在密度较低时影响不明显,而在密度较高时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控氮可以提高精油品质,过量施氮会降低精油品质,磷肥用量对精油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 :协优 5 5 9旱育稀植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 4月 2 5~ 30日 ,密度 18.0~ 2 2 .5万穴 /hm2 为宜 ;分蘖肥在移栽后 7~ 10d施用最佳 ,在田间总苗数达成穗数的 80 %~ 90 %时开始搁田 ,搁田由轻到重 ,有利群体协调发展 ;穗肥施氮肥 40kg/hm2 ,配合施用磷、钾肥 ,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上述措施配套 ,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6.
以兴化龙香芋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缓控释肥用量(600、900、1200 kg·hm-2,含N 20%、P2O510%、K2O 11%)和不同种植密度(3.3万、3.9万、4.5万株·hm-2)对兴化龙香芋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用量对兴化龙香芋发棵期有一定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发棵期呈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苏州青2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播种密度及不同薹肥施用时期条件下直播白菜成熟期的植株形状和产量构成等因素,研究密度及薹肥施用时期对直播白菜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67 m2为密度处理单位,密度为1.5万与1.8万处理的白菜植株形态符合高产植株形态要求;随着密度的增加,白菜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呈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则呈现出增高趋势,但超出适宜密度则趋于稳定。在本试验条件下,1.5万~2.1万的处理均属于高产密度范围;通过曲线方程得知,当播种密度为1.9万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08.5 kg;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白菜植株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明显;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较大,最终通过影响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理论产量;直播白菜薹肥施用宜早不宜晚,在抽薹10 cm时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超级稻D奇宝优527为材料,运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研究播种量、栽插密度、氮肥施用量、移栽期和钾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其高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影响产量的各因子间,播种量(X1)与种植密度(X3)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关系,氮肥(X4)与钾肥(X5)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经模拟统计得出其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为:作为中稻种植,播种量336.5-383.5 kg.hm-2,3月25日播种,5月3-4日移栽,每公顷插植15.15-18.30万丛,施纯氮185.25-195.30 kg.hm-2,施K2O 129.15-141.45 kg.hm-2.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肥料运筹对扬粳403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扬粳4038在4月25日至6月4日5个播期处理下,产量变幅为6.14~10.54 t.hm-2;栽插密度在(15.0~45.0)×104穴.hm-2处理下,产量变幅为7.82~10.39 t.hm-2;氮肥施用量在0~420.0 kg.hm-2,产量变幅为6.31~10.05 t.hm-2;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从(8∶2)至(4∶6),产量变幅为8.37~9.98 t.hm-2。超级稻扬粳4038适宜高产栽培技术为:江苏沿江稻区5月5~15日、苏南稻区5月10~20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0.0~37.5)×104穴.hm-2,基本茎蘖苗120.0×104苗.hm-2左右;施纯氮量为300.0 kg.hm-2左右,适宜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为6∶4或7∶3。  相似文献   

20.
对早稻温814进行不同栽插密度和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温814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氮肥用量情况下,产量差异显著,以栽插22.5万穴·hm-2,施纯氮195 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