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刘忠强 《油气储运》2011,(10):39-40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的两大主要病害,发病后引起叶片和蕾铃的大量脱落直至枯死,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30%~50%,且棉花的品质明显下降。对于棉花枯黄萎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生。1.症状表现。棉花枯、黄萎病属于维管束病害。病菌危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病株由于水分的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同时叶片、株形  相似文献   

2.
在紫荆树上发现1种紫荆新病害 紫荆黄萎病,病叶症状有2种类型:一种为灰绿色干枯型,主要表现为叶片从边缘开始失水萎蔫,逐渐向叶片中心扩展,后期整个叶片皱缩卷曲、质地较脆,呈现灰绿色焦枯状;另一种为黄色萎蔫型,前期叶片从边缘开始变黄萎蔫,逐渐向内部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界限,后期叶片皱缩,颜色呈现淡黄色到淡橘黄色。发病枝条的维管束呈浅橘红色或褐色,病叶不脱落。依据Koch’s准则证明,分离物CC001是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对CC001菌株的rDNA ITS区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该病菌还可以侵染马铃薯和棉花。该研究是国内关于紫荆黄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茄子萎蔫枯死现象严重,产量损失大,尤其是青枯病和黄萎病同时发生,很多种菜户难以识别,不能对症下药。现将这两种病害的症状特征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识别1.黄萎病。又称凋萎病,菜农多称为"半边疯"、黑心病,属于维管束病害,我国大部分茄子产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先从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  相似文献   

4.
茄子常见病害有黄萎病、猝倒病、绵疫病、根腐病、菌核病、早疫病、炭疽病等。 一、黄萎病 黄萎病俗称“半边黄”“半边疯”,为土传性病害。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且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脉间发黄,逐渐变褐,边缘枯死或全叶枯黄;植株病叶由下向上发展,初期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后期叶片脱落,全株死亡;根和茎纵向切开,可见维管束呈褐色或黑色。在防治上,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近几年。哈密地区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棉花枯萎病又叫半边黄、萎蔫病,黄萎病又叫黑心病。都属于维管束、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灌水、种子、农具等多种方式扩散传播。病菌为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病株由于水分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叶片、株形等表现异常,常常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混合发生。棉区发生枯黄萎病,棉花的品质显著下降,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30%-50%。  相似文献   

6.
正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凋萎病、黑心病,发病田一般减产20%~40%。茄子黄萎病是露地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土传病害,在茄子生长前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坐住门茄后才开始表现症状,所以常常延误防治时机。1.发病症状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引起叶片扭曲。晴天高温,病株萎蔫,夜晚或阴雨天可恢复,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全  相似文献   

7.
一、病害症状 1.青枯病。这是一种会导致全抹萎蔫的细菌性病害。株高30厘米时,青枯病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  相似文献   

8.
一、病害症状 1.青枯病。这是一种会导致全抹萎蔫的细菌性病害。株高30厘米时,青枯病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  相似文献   

9.
茄子黄萎病,又叫凋萎病、半边疯,是由真菌黄萎轮枝孢侵染引起的一种茄子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多在根茄座果后表现症状。症状一般是自下而上,或者从一侧枝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全株扩展。病叶先从叶缘及叶脉变黄,继而向叶肉部分蔓延,逐渐发展到半边或整个叶片变黄。发病初期叶片多呈萎蔫状,晴天中午明显,早晚又恢复正常,中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有病圈。有时叶缘向上卷起,叶片萎蔫下垂或脱落,剩下基秆,严重时全株萎蔫枯死。剥开根茎的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或黑色,病株的果实细小质硬,失去商品价值。因此,防治茄子黄萎病,是保证茄子高产增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茄子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又称细菌性枯萎病。青枯病多在茄子现蕾开花后出现,表现为整株急性萎蔫症。诊断青枯病要注意两点。一是病株开始仅在晴朗高温天气里自上而下出现萎蔫,叶片下垂,晚间和清晨尚可恢复正常,3~4天后全株萎蔫枯死,但叶片仍保持青绿色,所以称为青枯。少数病株稍矮或开始时仅部分枝条和叶片萎蔫,这和侵染部位有关。二是茄青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发病植株外观正常,剖开病茎基部可见到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污白色脓状物溢出,将植株主茎横切置于清水中,也会有浑浊、粘稠的液体垂下,这是判别细菌病害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茄子黄萎病和茄子枯萎病都是茄子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有加重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发病迅速且病情严重。 1 症状识别 茄子黄萎病在茄子定植后不久即可发病。若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门茄坐果后发病最多,病情严重。一般病株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向上部叶片发展或从一边发病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变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脱光,仅剩茎秆。劈开病根、茎、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纵切重病株成熟果实,也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  相似文献   

12.
田应书  詹永发 《农技服务》2010,27(6):726-726,750
总结了辣椒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等萎蔫性病害发病的共性特点及其区别,提出此类病害的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黄萎病: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黄""半边疯",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且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脉间发黄,逐渐变褐,边缘枯死或全叶枯黄;植株病叶由下向上发展,初期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后期叶片脱落,全株死亡;根和茎纵向切  相似文献   

14.
1症状特征棉花枯、黄萎病都是危害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的病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维管束受害后变褐色,同时由于水分的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甚至枯死。但由于它们的病原不同,症状也不相同。1.1棉花枯萎病常见症状黄色网纹型:棉苗出土约20天后,幼苗子叶或真叶叶脉由绿褪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全部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最后叶片萎蔫而脱落。  相似文献   

15.
1黄萎病引起的半边枯萎黄萎病又称凋萎病,在农村被称为"半边疯"。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的一个或两个分枝叶片出现黄褐色,在晴天中午表现萎蔫,而其它叶片却正常。"半边疯"最后导致全枯死。纵剖病株根、茎部,可见维管束变成黄褐色或棕褐色,并可挤出灰白  相似文献   

16.
<正>茄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产品,已成为鸡东县蔬菜种植的主导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连续多年的种植,病虫害危害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着茄子的产量和品质。笔者根据生产实际针对茄子的生长习惯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总结出茄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一、茄子常见病害及防治1、黄萎病症状识别: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后期叶片半边或全叶变黄。发病早期,病叶在晴热天中午前后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病叶萎蔫后不再恢复并由黄色变  相似文献   

17.
茄子从开花坐果开始出现叶片萎蔫,早期在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或天气阴凉时恢复,后期不再恢复,进而脱落.这种症状有可能是茄子黄萎病,也有可能是茄子青枯病,其危害性均较大,且目前尚无良好的药剂防治,应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尽早预防.一旦发病,可用化学药剂连续喷洒或灌根3~4次,控制病害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正病虫害是制约辣椒丰产的一大障碍。辣椒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疮痂病、病毒病、黄萎病、疫病、炭疽病、软腐病、菌核病、灰霉病、绵疫病等10种。一、病毒病1.症状。植株矮化、叶片深绿、皱缩、蕨叶状;或呈叶脉失绿变黄的花叶;果实有凹陷褐色条斑。2.防治。清除辣椒地周围杂草。全生育期都要重视防蚜虫。发病前要用20%病毒A500~7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喷苗,秋茬辣椒还要特别注意遮阴防雨及前期灌水降温。二、黄萎病1.症状。是危害棚室较严重的病害。病菌在土壤里从根部伤口侵入。植株半边叶片中午天热时萎蔫,逐渐变黄。也有整株萎蔫枯黄而死,维管束褐色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茄子黄萎病(一)症状茄子黄萎病是一种侵害维管束组织的病害,一般从茄子门果坐果开始发病,进入盛果期病情加重。茄子染病后,先是叶片褪绿变黄,在中午或干旱时,一边的叶片萎蔫,傍晚恢复,到染病后期,一边干枯脱落,最后整株死亡,当剥开茎干后,可看到维管束组织变为棕褐色。该病病菌以多种形态在土壤中潜藏,一般可存活6~8年,其中拟菌核可存活14年。(二)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1.传播途径。以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的土壤通过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自2013年以来,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和142团良种连田间的绿豆上,常出现一种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后期枯死的病害,剖秆检查其维管束变成褐色,查明其病原种类并鉴定.[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接种明确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经常规形态学鉴定,该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报道的大丽轮枝菌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同源性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 mdahliae(登录号EU835817.1)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58;.故将其鉴定为pdahliae.[结论]在石河子地区绿豆上所发生的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维管束变色,后期枯死的病害是由大丽轮枝菌所引起的绿豆黄萎病.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绿豆,以免引起毁灭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