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盾叶薯蓣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盾叶薯蓣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作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笔者综述了研究人员对盾叶薯蓣的器官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了盾叶薯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发展前景(加速优良栽培品种的繁殖、为产生有意义突变和改良建立了良好的选择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穿龙薯蓣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穿龙薯蓣资源概况、分布范围、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种苗繁殖、组织和细胞培养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穿龙薯蓣是我国主要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也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资源植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地区。组织培养技术是进行种苗生产、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皂苷生产的有效途径;薯蓣皂苷主要分布于根状茎中的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中;影响穿龙薯蓣皂苷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分布区、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也有株间差异、生长时间、生育期、开花时间、根状茎水分含量及形态等自身因子。  相似文献   

3.
3S在土壤布点与采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3S在土壤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已成为重要的工具。笔者以郑州市土壤肥力监测采样为例,具体阐述了3S技术分别在土壤布点与采样各个环节应用,包括:采用RS和GIS技术更新土壤图;室内借助GIS技术进行土壤样点的初步布设,输出布点草图和坐标;野外根据室内GIS所布样点为中心进行GPS定位采样,同时根据实地情况修正土壤样点分布图。应用结果表明:(1)更新前后的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郑州市土壤资源的数量和类型都发生了显著变化;(2)利用MapGIS6.5生成2.5×2.5 km网格,初步布设土壤样点110个;(3)野外利用GPS定位采集土壤样本105个,同时获取了采样点的空间地理信息。3S在土壤布点与采样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的土壤性质由点尺度到面尺度的扩展分析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山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综述了黄山药的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的药理活性以及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黄山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薯蓣皂甙元,单体化合物目前分离出的有5种:progenin(Ⅰ),progenin(Ⅱ),薯蓣皂甙(dioscin,Ⅲ),纤细皂苷(Gracillin,Ⅳ),pesudoproto-dioscin(v)。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薯蓣皂甙治疗心绞痛、降血脂等作用。栽培实验研究表明,肥料对次生根茎的生长和薯蓣皂甙元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薯蓣皂甙元含量的积累规律与物候期和栽培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盾叶薯蓣细胞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盾叶薯蓣是我国特有的重要药源植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开展盾叶薯蓣细胞工程技术研究,是切实解决云南盾叶薯蓣生产中一系列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现有盾叶薯蓣细胞工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展望了盾叶薯蓣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前景,并为云南盾叶薯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寄生性线虫会损伤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的根系,从而对牧草产量和持久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以前已证实白三叶草对线虫为单基因抗性;已鉴定到了对三叶草根结线虫(CRKW)Meloidogyne trifoliophila侵染表现完全抗性或敏感性的Trifolium semipilosum(2n=2x=16)三叶草基因型。用杂合的抗性表型植株TsR与纯合的敏感表型植株TsS进行成对杂交获得了F1后代(n=92),然后用传染性根结线虫的幼虫接种,评价了线虫对根系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是土壤里的一类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抑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而植物寄生线虫也会反过来影响丛枝菌根的侵染和产孢;并指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接种时间、不同接种势、是否土著、以及土壤环境中的磷水平均会对植物寄生线虫产生不同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菌根抗线虫病的作用,从而为其用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姜中薯蓣皂素的制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薯蓣皂素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和原料药,主要来自于黄姜。介绍了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几种方法,并分析探索了新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抗性烟草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光合培养箱控制烟草生长环境的温度,采用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各时期烟草品种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量。研究表明,受到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烟草品种根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羟脯氨酸糖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当温度为25℃时,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幅度最大,温度为35℃时变化最小。因此,35℃高温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活动影响最大,SOD、POD、CAT活性及羟脯氨酸糖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与烟草抗南方根结线虫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穿龙薯蓣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进一步了解穿龙薯蓣种子全国分布情况与各地种子商品的质量等级情况。[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穿龙薯蓣种子样品,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1995),按要求分别进行含水量、净度、百粒重、发芽率、生活力的测定。[结果]建立了全国穿龙薯蓣种子分级标准。[结论]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并利用数学手段,建立了适用于穿龙薯蓣种子分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谢家沟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草地群落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侵染特征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了4种典型草地(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与AM真菌的侵染状况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典型植物均能被AM真菌侵染,草原化荒漠、草甸草环与草原换位置、山地草甸的平均菌根侵染率分别为79.90%、89.04%、85.93%和68.66%,草甸草原是侵染状况最好的草地类型。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AM真菌侵染呈正相关关系,盐分和p H与AM真菌侵染为负相关关系,但土壤总盐含量在2.1 g/kg左右时侵染率、侵染强度最高。自然条件下土壤因子与菌根的侵染及发育状况密切相关,土壤养分的高低制约着AM真菌侵染强弱,有机质和盐分是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土生空团菌环境适应机理,以内蒙古地带性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了不同森林类型区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探讨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植被、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植被类型来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黑里河油松、大青山虎榛子、乌拉山白桦、贺兰山青海云杉等宿主植物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均为30%以上,不同森林类型区油松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根际土壤因子分析,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有机质(r=0.492)、全氮(r=0.479)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根际土壤速效磷(r=0.57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南部水平梯田的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淳化试区的水平梯田为系统研究对象,休闲坡地为对照,对其剖面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发现由于作物对梯田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以及蒸发散的原因,导致水平梯田的土壤贮水量比休闲坡地小。梯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蓄墒期、快速失墒期、补充期和缓慢消耗失墒期4个时期,其剖面分为剧变、活跃、相对稳定4个层次。降水、地形地貌部位、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梯田宽度与种植年限均对土壤含水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观测期间,除在梯田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低于有效水的现象外,其它层次都在有效水范围内,无论在丰水、枯水年,梯田土壤中的有效水或中效、易效水都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和非生长耗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大田旺长期季节性干旱对白肋烟烟碱转化性状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控制大田烟株旺长中、后期土壤相对水分含量,以研究大田土壤相对水分含量对白肋烟中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晾制过程中,大田旺长期(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处理导致B37高转化株烟碱转化率的变化存在差异,但始终低于对应晾制时间点正常供水处理烟叶的烟碱转化率;不同水分处理下,B37非转化株烟叶烟碱转化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在大田旺长期(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有利于降低高转化株烟叶的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非转化株烟碱转化性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目标含水量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防雨设施研究了不同土壤目标含水量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田间持水量的45%左右,最佳产量形成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80%,50%左右是夏玉米出苗的土壤水分临界值,70%左右是最佳出苗率的土壤水分临界值,土壤干旱及过湿均使光合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强度及光合速率下降,导致大幅度减产,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有别,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新疆最北部阿勒泰市冻土深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利用阿勒泰市冬季最大冻土资料,分析冻土深度的年际和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冻土深度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52年来,阿勒泰市冬季冻土深度的变化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其减小速率为2.84 cm/10 a;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以2—3月最大;春小麦全发育期天数的变化是呈减少趋势的,减少率为3.97 d/10 a;最大冻土深度对生育期的影响效应(除全生育期外)均为负值,即b均小于0,即生育期随冻土深度的减小(增加)而提前(推迟);阿勒泰市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对春小麦的全生育期的影响是正值,推迟率为3.01 d/10 cm。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合理安排啤酒大麦农田灌溉,优化水资源配置, [方法]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位于河西地区东部永昌气象站2013~2017年的气温、日照、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出啤酒大麦生育期内逐日需水量,分析其需水规律;同时利用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为608.0 mm,分蘖、孕穗、乳熟为啤酒大麦需水关键期,孕穗~乳熟期是需水旺盛期;土壤水分发育期变化大部分时期与作物需水趋势相反;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总体趋势是土壤深度由浅到深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结论] 研究结果对啤酒大麦合理灌溉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NPK配施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座果期和盛果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的影响,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增加辣椒旺盛生长期的8类土壤微生物,开花座果期的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盛果期的土壤真菌、自生固氮菌和钾细菌的数量。N︰P2O5︰K2O比例为12︰10︰14的处理增加的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NPK配施增强丘北辣椒土壤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性,其中,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呈极显著正相关,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均与钾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磷细菌与其它生理类群微生物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洪晓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158-162
为了弄清渭北旱原小麦生育期土壤干旱特征,采取相应的抗旱保水措施,根据渭北旱原东部合阳土壤水分实测资料,计算各项干旱特征值。结果表明:当地土壤水分干旱线为14.1%,小麦从3 月上旬到8 月上旬均处于干旱线以下。在干旱年份,土壤剖面大部分土层都为极大干旱等级,最小干旱程度为22.8%,导致小麦青干减产。小麦全生育期亏缺量203.0 mm,水分满足率只有61.9%;耗水量约300~340 mm,其中50%~65%来源于生育期间的降水。从试验可以看出,各年型的农田水分平衡值均为负值,说明本区小麦生育期的水分条件较差,据此提出深耕蓄水、夏闲期秸秆覆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合理施肥等水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摸清青海旱作农业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保障农作物产量形成和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采样结合统计学方法,探究青海互助浅山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垂直剖面特征及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作层(0~30 cm)土壤含水量季节动态存在明显的干湿周期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降水事件、降水量级是影响耕作层(0~30 cm)土壤含水量季节动态的主导驱动力;(2)0~30 cm土层是雨养耕作层,典型土壤含水期分为干旱期、湿润期、常态期和过渡期,土壤干旱发生一般由表层开始,随着土壤水分耗损加重土壤干旱逐渐向深层土壤延伸;(3)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前期累计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亚表层(10~20 cm)和深层(20~30 cm)土壤含水量与前期累计降水量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在干旱事件频繁的青海旱作区发展“浅埋滴灌技术”是寻求土壤供水平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