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全年总产和肥效,试验在全年N、P、K肥施用总量分别为630、296、302 kg/hm2的情况下,探讨了上下茬配额及品种搭配对全年总产量的影响。4因子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上下茬品种搭配,副处理、副副处理及次副副处理分别为N、K、P在上下茬的分配比例。品种搭配、K处理、N×P、N×P×K对年总产作用极显著,P处理、品种搭配×P×K作用显著。石新733与郑单958搭配,N平均分配,冬小麦施2/3的PK肥、夏玉米施1/3,是获取全年高产的最优方案,并突破了19 500 kg/hm2。N、P、K上下茬平均分配、或小麦均施2/3、或玉米均施2/3,都不利于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4.
5.
为优化油菜氮、磷、钾肥配合施用,2012年进行了油菜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供肥量为N 4.836 kg/667 m2;P2O52.085 kg/667 m2;K2O 3.585 kg/667 m2。肥料利用率为N 29.48%;P2O515.06%;K2O 2.7%,从回归分析结果看得出该地区油菜最佳施肥量:N 14.42 kg/667 m2、P2O511.81 kg/667 m2、K2O∶10.41 kg/667 m2,可获产量230.41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芝麻产量与施肥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施肥配比,以汾芝二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3个施肥处理和1个对照,调查分析汾芝二号在各生长阶段形态学指标和生物量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下,处理1(N 150 kg/hm~2+P_2O_590 kg/hm2+K_2O 45 kg/hm2)对汾芝二号株高影响较为显著;施肥处理对芝麻叶面积与植株干物质均有显著的增加作用,但对芝麻叶片数影响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芝麻产量,并且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明显。综合研究表明,处理1(每公顷施N 150 kg,P_2O_590 kg,K_2O 45 kg)对汾芝二号产量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8.
9.
为明确覆膜条件下3种优化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剖面水分养分运移状况的影响,运用优化施肥技术在黄土高原旱地冬麦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农户施肥,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冬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2.5%,17.5%;0~200 cm土层收获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了5.0%,13.0%。无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贮量分别增加了68.0%,200.9%。综上所述,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方式是促进晋南旱地麦田蓄水、增肥、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配方施肥总施肥量氮肥(N)181.5 kg/ hm2,磷肥(P2O5)63 kg/ hm2,钾肥(K2O)115.5 kg/ 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占52%、29%、19%,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基肥、穗肥分别占61%、31%,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45.47%、23.37%、48.7%;通过配方施肥全素处理、缺肥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NPK比NP、NK、PK、不施肥处理增产分别为568.4kg/hm2、876.8kg/hm2、3166.7kg/hm2、3335.1kg/hm2增产率分别为5.0%、7.7%、27.9%、 29.3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配方施肥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最后是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而影响水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芒果田间肥效试验表明.与常规施肥(N2P2K2)相比.增施氮肥(N3P2K2)、磷肥(N2P3K2)和钾肥(N2P2K3)均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分别增产23.16%、17.28%和29.06%,增产效应依次为钾〉氮〉磷。经济效益以增施钾肥(N2P2K3)效果最佳,其净利润为54656.3元/hm^2,肥料产投比(VCR)为8.1,增施氮肥(N3P2K2)和磷肥(N2P3K2)的净利润分别为51506.3元/hm^2和48393.8元/hm^2,肥料产投比(VCR)分别为7.9和7.7,说明当前施肥还可以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77-2011年,乌鲁木齐市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60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4.010mm/10a和29.289h/10a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但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近35a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尤其是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小麦产量产生了较明显的不利影响,降水量略增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积极意义,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肃省1949年到1995年历年冬,春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农业技术措施和气候变化因素对科,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正常年份农业技术措施是冬,春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范围是,正常年份平均产量增产达15%,减产达19%~25%,在特旱年份,最大产量减产达89%,当年春季降水和前一年秋季降水是冬,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当地七年生大平顶大枣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素为影响因素,共设计了氮磷钾全素、缺氮、缺磷和缺钾4个处理,并对处理后大枣叶片的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其对朝阳大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缺氮或钾素明显抑制叶片生长,磷素影响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受氮、磷、钾的影响不显著。在产量方面,任何缺素处理组的产量显著低于氮、磷、钾全素处理组,但除单果重指标外,其他指标在缺素处理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为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灌水处理水平: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拔节期+孕穗期灌2水(W2),每次灌水定额为600 m3/hm2,研究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叶绿素(Chl)含量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并计算,然后转化为干重表示方法;全氮(N)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采用活体法;蛋白质积累动态先测定籽粒氮含量,然后转化为蛋白质含量.[结果]增加灌水次数能够提高旗叶NR活性、叶绿素和氮素含量,在灌浆盛期灌水处理具有明显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浆进程呈V形变化,随灌水次数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在灌浆中前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而在灌浆后期差异变小.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多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降低,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结论]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