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发病症状棚室菜豆细菌性疫病主要危害其叶片、茎蔓和豆荚,也可侵染种子。叶片染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小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病部变褐而干枯,呈薄而半透明状,周围出现黄色晕圈,并溢出淡黄色菌脓,干燥时生白色或黄色菌膜。病重时叶上病斑相连,全叶枯萎,最后病叶破碎。叶受害时呈扭曲状,皱缩脱落。茎部发病时,病斑呈红褐色溃疡状条斑,中央稍凹陷,病斑围茎一周时便  相似文献   

2.
正黄瓜靶斑病是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黄点子病"。发病初期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  相似文献   

3.
<正>茄子根腐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主要侵染茄子根部和茎基部。连年重茬种植,会出现茄子定植后大面积根腐死秧现象,发病率可达4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洼地、土壤黏重,发病重。一般在茄子定植后开始发病。1.发病症状病菌初期侵染茄子主根或茎基部,水渍状斑,然后病斑转为褐色,后又变为黑褐色。这时地面上植株还正常,随着茎或根部病斑不断扩大,当茎基部病斑绕茎一周时,病部的组织溃烂露出木  相似文献   

4.
正病害锈病染病的叶面产生黄褐色疤状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这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8月至9月份形成黑褐色冬孢子堆,从而导致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粉10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粉4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毫米至2毫米,中心部位黑褐色,边缘褐色,两面均有灰黑色霉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张承坝上地区夏季较为冷凉,为错季架豆角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此期也适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种植户应注意识别和防治。一、架豆角炭疽病病症架豆角炭疽病侵染初期,植株中上部个别叶片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中心凹陷呈黄褐色,有晕圈。侵染中期,病叶叶面呈浅黄色,叶背产生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植株茎部出现零星病斑。侵染后期,叶、茎、荚均遭受侵染,豆荚的病斑中心呈黑褐色,边缘呈浅褐色或粉红色,病斑凹陷,豆荚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炭疽病是山药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菌既可侵染山药的藤茎,也可侵染山药的叶片。藤茎染病最初在茎基部产生梭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并逐渐向上发展。环境对发病有利时,病斑逐步扩大并融合成片,导致山药整株枯死。叶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较大,发病较慢;急性型发病快,危害重。发病初期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叶面病斑较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鄂西北山区8、9月份雨水偏多,预计茶饼病中等偏重发生,发病高峰期在9月上旬末。该病主要危害茶树嫩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红色斑点,中期叶背出现饼状白斑,后期病斑扩展相连呈枯褐状,常造成新梢嫩芽枯死。适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该病传播速度极快,可造成连片茶园发病,茶树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来年产量。其防治措施,一是抢在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百菌清、三唑酮(粉锈宁)等对症杀菌剂连喷2~3次,每次间  相似文献   

8.
<正> 根腐病夏季高温多湿、低洼积水的地块,常发生此病。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使根部分或全部变色腐烂,茎、叶因根无法供应水分而下垂、干枯。选排水良好的地块轮作,翻晒土壤,发病初期用50%石灰水浇根或用1%硫酸亚铁消毒,可以防治根腐病。叶斑病高温、多湿、田间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生较多。它主要在叶上形成黄褐色或紫色、各种形状的斑点,后期病斑扩大互相连接成片。严重受害的,叶片干枯脱落。轮作,对种子或种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小麦纹枯病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就会使小麦芽鞘变褐,最后腐烂枯死。小麦拔节前期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斑融合,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纹枯病为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地块形成死棵白穗或颗粒无收。针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的严重性,结合本地冬小麦发病特点,特做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1.大褐斑病此病是水仙叶部的重要病害。我国主要产区漳州、崇明、舟山、福州、厦门等地发病均较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初次侵染时,多发生在叶片尖端,造成叶片先端枯死。再次侵染的,病斑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及边缘。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至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相互愈合连成大型条斑,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如图所示)。发病严重时全叶干枯,整株死亡。漳州地区发病严重的病圃,水仙叶片如同被  相似文献   

11.
<正>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西葫芦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产生白色圆形小粉斑,不断往周围扩展,严重时叶片全部布满白粉,后期病斑变为灰白色,有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50~300倍液等,每隔7天喷1次,交替喷3~4次。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朵及幼瓜。病菌多从败花侵入,使花、果腐  相似文献   

12.
<正>一、危害症状樱桃褐腐病又叫菌核病、灰腐病等。可侵害花、叶、枝梢和果实,但以果实受害最重。侵染花器后,雄蕊及花瓣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以后全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叶片受害时,多从幼叶边缘发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大到叶柄,使全叶萎蔫下垂,如霜害状。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果发病较重。发病初期果面发生褐色圆形病斑,如条件适宜,病斑在数天内即可扩至全果,果肉变褐软腐。以后在病斑的表面生出灰褐色至灰白色绒球状霉丛。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也  相似文献   

13.
药剂灌根防治山药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枯萎病也叫死藤病和死秧病,主要以种子带菌和土壤传染,目前在我国山药主产区江苏北部普遍传播发生.山药出苗初期侵染幼株茎基部的种块以上、地表面以下部位,严重时发病28~35 d开始死株,危害极大,重病田减产幅度达30%~70%.为探讨其防治技术,2001年在重发病田块进行了灌根试验和示范,探讨了枯萎病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山药枯萎病发病初期用50%消菌灵(灭菌成)1000倍、1.5%菌立灭1000倍和20%井岗霉素粉剂500倍混合液两次灌根可有效地防止枯萎病发展和蔓延,将枯萎病死株率降低到5%以下.  相似文献   

14.
<正>菱菌核病菱菌核病又称菱角纹枯病、菱角瘟、白烂病,在长江以南79月份的高温雨季发病重。菱菌核病从菱盘形成期至盛花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水中的"菊状叶"或浮出水面的出水叶均可受害。病斑初呈在叶片上出现少数黄色小斑点,后增多和扩大,叶斑近圆形或椭圆形,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形,黄褐色。病部可见菌丝缠绕和由菌丝纠结形成的小菌核(典型症状)。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菌核净可湿性粉  相似文献   

15.
<正>一、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一)豇豆立枯病(豇豆基腐病)症状:幼苗和大苗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种子、种芽和子叶,严重时也危害茎基部和根部。出苗前受侵,种子、种芽和子叶变褐腐烂。出苗后发病,先在茎基部着生椭圆形至长条状红褐色凹陷斑,后病斑逐渐扩展绕茎1周,病部干缩或龟裂,土壤潮湿时茎上病斑出现浅褐色蜘蛛网状霉。病斑还向根部扩展,造成根部坏死。此病进展较慢,幼苗发病时不折倒。发病初期常见病苗叶片白天萎蔫,晚间恢复。若土壤潮湿时,白天叶片  相似文献   

16.
<正>莲藕褐斑病:是莲藕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使病叶局部干枯。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发病初期,及时。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莲藕黑斑病:又叫褐纹病,仅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田间病株残叶,并集中烧毁。发  相似文献   

17.
<正>夏雨之后,靶斑病的病菌发生极为迅速,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农户一定要把病症区分开,才能有效防治。一、区别1.黄瓜靶斑病: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黄瓜坐果期和盛果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由下向上发展,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病斑与健壮面分界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或凸起,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有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  相似文献   

18.
<正>豌豆立枯病又称豌豆基腐病,是豌豆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种子发病,造成烂种。子叶染病,产生红褐色近圆形病斑。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红褐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继续扩展到整个幼茎基部时,幼茎逐渐萎缩、凹陷,当扩展到绕茎一周后,病部收缩或龟裂,导致幼苗生长缓慢,最后枯死,有时折倒。湿度大时长出浅褐色蛛丝状霉。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带出田外深埋,然后喷铜氨合剂(硫酸铜0.5千克加5升氨水混匀),防止蔓延。或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正>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时,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锈病最先从底叶开始发生,叶片产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山东济阳、寿光、沂南菜农打电话问:种植的黄瓜,不少出现流胶流脓,叶片从下到上都有黄色不规则的病斑,且病斑穿孔,有的瓜蔓、瓜条同时流脓,问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黄瓜细菌性软腐病造成的,该病害在近两年时间里发病特别严重,该病能侵染黄瓜的茎、瓜、叶,以瓜条发病最为严重,瓜、叶发病造成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茎部发病造成整株死亡,叶片发病时出现黄色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斑出现了穿孔,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瓜条发病时从病部流出白色菌脓,未发病部位表面正常;茎部发病时,病部呈水渍状,湿度大时流胶,严重时纵向开裂腐烂。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