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金融能够为农民生产创新、销售创新、就业创新提供新的渠道和机会,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我国数字金融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处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信用环境尚待完善、数字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数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金融服务农业经济的信息信用环境、提供适用性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设数字乡村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2019年9月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实现5G县县通。2015年海南省率先开展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工作,已启动或建成20多家互联网农业小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现状及形势、数字农业应用开发现状和海南省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发展现状,从物联网和AI智能建设、提高农村电网效率、提高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水平、建设云数据中心、完善数字土地监管、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智慧绿色乡村、推进乡村网络文化管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信息化、一体化布局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成果上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探寻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3.
构建与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发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和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实现农村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央行窗口指导作用、推进信用村镇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有力支撑。为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乡村发展的情况,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对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乡村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现阶段还存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区域和业务差异、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平台数据要素的归集共享利用还不充分等问题,最后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数字软硬基础的提挡升级、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的金融意识和数字素养、深入推进平台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等对策建议,营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数字乡村发展,加快乡村振兴,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服务的新领域。本文结合国际低碳金融发展现状及主要经验,分析了现阶段国内低碳金融服务现状;从寻求低碳金融服务与支持"三农"的最佳结合点入手,指出农业政策性银行开展低碳金融服务具备必要性、本质性、效益性、导向性和独特性;倡导农业政策性银行低碳金融服务要树立新理念、推进新策略、开发新产品、推行新机制、引进新人才;并提出了强化政府规划、培育中介机构、制订扶持激励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等引导及推动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不足的主要表现,以徽商银行宿州分行为例,探索了商业银行破解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不足问题的主要做法,主要是共同推进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建立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制定与信用等级相应的信贷优惠政策;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工作;创新开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完善贷款担保方式。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的对策建议:在乡镇设立徽商银行服务网点;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提标扩面范围;调整市、县(区)两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7.
浅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41-142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助于发挥现代农业的经济发展功能、科技创新功能和社会辐射功能等。通过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应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体系、优化农业保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对现代农业形式的保险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数字农业"概念为背景,分析了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前景及其技术体系,结合青海省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探讨青海省数字农业建设的基础、建设的框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64-19766,19824
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是农业持续弱质和近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使命;三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自身改革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优势;二是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持续增强农发行职能作用,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三是农发行14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及其"十一五"远景规划的推出,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对加工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对生产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生态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四是加强对农村特定群体和区域发展的信贷支持;五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应急体系与保险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六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全面掌握,为农村居民塑造生态宜居的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的文明建设,采取有效的农村治理措施,带动农村居民生活富裕。农村要发展,就要全面推进农业进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农业农村要获得优先发展、就需要运行农业现代化体系,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促进乡村振兴。本论文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突破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2.
陈浩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6-18847,18852
农村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各种公众利益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农村水利设施基本保证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水,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普遍提高。然而,相对城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医疗质量不高,农村生活环境没有得到切实改善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投入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支撑极其重要。北京农业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掌握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技能、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专业化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北京郊区的发展定位及现代农业发展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办学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构建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首都“三农”及乡村振兴的新农科“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农业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培养造就更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涉农专业人才,有效增加京郊发展所需人才的储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效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质量,促进京郊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推进首都乡村的绿色、低碳、数字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春宇  栾敬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81-20783
介绍了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事业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分析了在财政投入、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现代农业、农业农村服务业、农民增收渠道、经营体制机制、乡村建设5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洪杰  宗义湘  杨鹏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48-10650
以河北省保定市农合联发展为例,介绍了农合联的服务领域,主要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服务;组织经贸洽谈和交流,推进农超对接;提供金融服务,解决筹资难题。分析了保定市农合联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地域发展不均衡,缺乏组织内部联系;二是部分县(市)农合联发展有待完善,带动效果不明显;三是人才短缺,创新力度不足;四是制度缺失,管理缺乏约束。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农合联作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宣传,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将农合联纳入正式制度安排,吸纳专业人才;创新农合联组织体制,完善服务方式;完善农合联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创新农合联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7.
信息革命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内涵,正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历史性交汇,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乡村延伸,数字农业成为促进安徽省农业产品市场化、生产标准化、生产精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的有效手段。安徽省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省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推广、农业信息服务落地、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训力度等,将数字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江平  刘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00-301,336
四川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在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沼气推广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对农村沼气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投资体制,增加财政投入,加快科技创新,积极探索沼气产业化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北京市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不断的尝试新的探索。笔者在总结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提出了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即构建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标准化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为基础、各领域权威农业专家做后盾、多种服务方式并存、覆盖农村和市区、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