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不同配方营养液浇灌番茄,以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率为依据,探究番茄优质高产的最佳有机营养液配方。【方法】以"佳西娜"串番茄为供试材料,配制3种有机营养液:配方1.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2∶1∶1,稀释3.93倍;配方2.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1∶2∶1,稀释2.93倍;配方3.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1∶1∶2,稀释2.85倍。试验设置有机基质栽培分别浇灌上述3种配方营养液的T1、T2和T3处理,并以有机基质栽培浇灌山崎营养液为对照1(CK1),以土壤栽培浇灌山崎营养液为对照2(CK2)。于番茄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叶绿素含量;在番茄果实最后一次采收后统计总产量;在盛果期取样测算单果质量及外观品质(果形指数、颜色指数)、口感品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糖酸比)和营养品质(可溶性蛋白、V_C、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番茄红素和硝酸盐含量)相关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番茄各品质指标;分别在番茄一、二、三穗果采收期取样测定果实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并计算果实氮、磷、钾肥利用率。【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P_n和T_r呈逐渐降低趋势,但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降幅小,在进入果实膨大期后开始接近或超过CK1和CK2,以T2处理的P_n和T_r最高;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也在进入果实膨大期后接近或超过CK1和CK2,以T2处理最高。与CK1和CK2相比,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番茄的单果质量较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差异不显著。果形指数、颜色指数和有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有机营养液处理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着色;除T2处理外,T1、T3处理的番茄果实硬度和V_C含量均低于CK1和CK2;但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的番茄果实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于CK1和CK2,其中T2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2.9%~18.0%及12.7%~52.4%,T3处理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4%~98.7%;另外,有机营养液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T1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比其他处理低14.7%~68.4%,其次是T2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番茄综合品质评价排序为T2T1T3CK1CK2。3个有机营养液处理番茄一、二、三穗果的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利用率大多高于CK1和CK2,除钾肥利用率以T3处理最高外,果实氮、磷、钾含量及氮、磷肥利用率均以T2处理最高。【结论】综合考虑番茄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T2处理种植效果最好,可获得优质高产有机番茄。  相似文献   

2.
试验设置5个灌水处理:每桶浇水量分别为2000(CK),1500(T1),1000(T2),500(T3),300mL(T4),研究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番茄株高、株幅、茎粗、干物重、单株产量均明显下降,总灌水量与番茄的第1、第2穗果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果实中Vc、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1、T2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小,而果实中Vc、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增加,是较好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畦灌试验,研究花期和坐果期分别实施67%和33%的灌水量对河套地区加工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水分亏缺会使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大,而坐果期不明显。各调亏处理的硬度均显著增大,储藏性能得到了提高。调亏处理后口感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与糖酸比)和营养品质指标(维生素C、可溶性糖与番茄红素)平均值均高于充分灌溉处理,且随亏缺度加深而不同幅度增加,但只有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在重度亏缺时达到显著差异;在轻度亏缺下,坐果期处理优于花期,有效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相对对照分别提高了10.25%和7.28%。在加工番茄果期实施67%灌水量的轻度亏缺,可以得到最高有效产量和水分生产率,且各外观品质、储藏品质、口感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提高番茄品质的水分调控机制,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品种181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灌水处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90%和75%为上、下限灌溉作为对照(正常灌溉),分别以正常灌溉量的80%、60%和40%作为轻度水分亏缺(T1)、中度水分亏缺(T2)和重度水分亏缺(T3)处理.结果表明,轻度水分亏缺和中度水分亏缺均能够提高番茄的风味品质,其中轻度水分亏缺下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81%和10.34%,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60%,轻度水分亏缺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分别增加2.33%和20.70%.中度水分亏缺处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为70种,含量为3706.62μg/kg;轻度水分亏缺处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为60种,含量为3090.11μg/kg;对照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为57种,含量为2236.64μg/kg.番茄水分亏缺处理增加了具有花香气味的特征性挥发物质β-紫罗兰酮的含量,在中度水分亏缺处理中β-紫罗兰酮的含量最高.同时在对照番茄果实中检测到具有焦糖气味的2-甲基丁醇和具有苹果香味的顺-3-己烯醇2种特征性挥发物质,而在3个水分亏缺处理中均没有检测到.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单果干物质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8.80%、27.34%、5.89%、13.30%和14.49%.综合各个指标,中度水分亏缺即60%正常灌水量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并达到生理节水的效果,可作为日光温室基质栽培高品质番茄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黄土高原地区枣树生长与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揭示枣树不同生育阶段进行调亏灌溉的适宜度。【方法】2009-2011年,在陕西省米脂县孟岔试验站的枣树试验林进行调亏灌溉试验,试验设置充分灌水(对照)、萌芽展叶期中度调亏灌水(T1)、开花坐果期中度调亏灌水(T2)、果实膨大期中度调亏灌水(T3)和果实成熟期重度调亏灌水(T4)共5个处理,其中充分灌水处理保证土壤含水率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否则按定额30mm灌水;中度调亏处理灌水定额为15mm,灌水时间与对照相同;重度调亏处理不灌水。试验期间每5d测定1次土壤水分和新梢长度,枣果成熟后分处理测定产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萌芽展叶期和开花坐果期中度调亏处理均显著(P0.05)抑制了枣树的新梢生长,与对照相比,2009,2010和2011年新梢长度的降幅分别达到28.8%,35.6%,32.5%和6.5%,9.9%,7.2%。T1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减少2.6%,但各项品质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大;T2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减少14.0%,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提高25.3%;T3处理的产量较对照降低12.6%,单果体积降低18.7%,单果质量降低16.9%,果实含水率降低8.0%,果实硬度提高11.0%,可溶性蛋白减少16.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T4处理的产量较对照提高3.9%,并且在降低坏果率和有机酸含量、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中坏果率和有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9.7%和23.9%,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升高20.9%。【结论】综合考量各调亏灌溉处理的影响,确定果实成熟期和开花坐果期分别为黄土高原地区枣树最适宜和最不适宜调亏灌溉的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上番茄高产的常规灌水量(T)为对照,研究了常规灌水量下浮25%(T1)和50%(T2)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果质量呈下降趋势;T1处理番茄产量最高,而T2处理与对照相比其番茄产量下降;植株单株结果数、番茄果实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Vc、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均随灌水量降低呈增加趋势,番茄果实品质提高。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目前常规灌水量下浮25%,即每次灌水39 mm能够获得番茄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探究适宜的有机生态型基质配方,为口感番茄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潍科玉玲珑”口感番茄品种为试材,利用农业废弃物与河沙、炉渣按一定比例配制成6种复混基质(T1=玉米秸∶牛粪∶河沙=5∶2∶3,T2=玉米秸∶牛粪∶炉渣=5∶2∶3,T3=木屑菇渣∶牛粪∶河沙=5∶2∶3,T4=木屑菇渣∶牛粪∶炉渣=5∶2∶3,T5=花生壳∶牛粪∶河沙=5∶2∶3,T6=花生壳∶牛粪∶炉渣=5∶2∶3),以土壤栽培为CK,研究不同复混基质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混基质的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T1、T2、T3、T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T4处理的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提高20.08%,T5处理的地下部干质量和根冠比最高。T4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高于CK,分别比CK增加13.98%、26.74%、44.36%。从果实品质的测定结果看,维生素C的含量以T1处理最高,比CK高46.63%,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均以T4处理最高,分别比CK高35.76%、16.37%、24.09%、44.22%,各处理番茄红素含量与...  相似文献   

8.
不同补光时间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ED植物生长灯为补光材料,在日光温室中对试验材料番茄进行整个生育期的补光处理。结果显示,不同补光时间处理对番茄生长指标、开花坐果、果实品质以及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补光9 h对株高影响最大,比CK高16.1%;补光8h对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大,比CK高15.2%;补光10 h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且对果实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与CK相比,叶绿素含量、果实横纵径分别增加了6.0%、29.2%、14.0%;(2)补光8 h对促进提前开花效果最明显,使其提前2 d开花,补光8、9 h均使番茄提前5 d坐果,补光8、10 h使果始收期提前15 d,补光9、10 h均使坐果率提高了0.5百分点;(3)补光10 h对果实品质影响最大,分别使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5%、31.9%、56.5%,使有机酸含量降低了32.4%;(4)补光10 h处理下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最大,单果质量增加25.7%,单株产量增加了37.66%。综合评价表明,补光7 h条件下生长最好,补光10 h条件下品质最佳、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水分亏缺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娟  马刚  张岚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99-4500,4506
[目的]探索高品质番茄栽培适宜的水分亏缺程度,筛选适宜的番茄品种。[方法]选用10个番茄品种(系),于第1穗花后20d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处理后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结果]水分亏缺处理提高了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的含量和糖酸比,降低了平均单株产量。水分亏缺程度越大,其增加或降低的幅度也越大。[结论]在生产中为了提高番茄品质,水分亏缺控制在正常水分管理的75%以上为宜。所选品种中,品种8适用于设施节水高品质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130-132
采用营养液基质栽培技术,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果菜袋式基质培(T1)、果菜箱式基质培(T2)处理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2叶长最大、株高较T1分别增加10.51%、17.88%,处理T2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处理T1,高出55.24%,处理T1糖酸比高于处理T2,高出51.89%,处理T2果肉硬度、果肉粘性高于T1,分别高出20.27%、32.61%,处理T2番茄果实横径、果高、单果质量均高于T1,分别高出12.87%、18.32%、37.9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西番莲属植物的营养价值,从西番莲营养品质研究发展现状着手,对西番莲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归纳了西番莲品质构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西番莲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进行了概括;分析了种植品种、栽培环境、养分调控、采收时期、存储条件及加工方法等对西番莲属植物营养品质含量的影响;针对西番莲属植物在观赏价值、环境修复、食品加工及医用价值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综上可知,西番莲是一种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动西番莲全产业链的发展及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2.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3,3(7):33-35
为筛选提升绿茶品质的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对山东茶区近几年引进的10个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进行化验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特点,分析其酚/氨比值。‘中茶10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全年平均为2.89%,春茶含量高达4.04%,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值最低,平均为5.85,‘中茶108’是适制绿茶最好的品种,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引种重点推荐‘中茶108’。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其创业绩效与制度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选取浙江省的111个家庭农场作为样本数据,使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制度环境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三维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仅有认知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具有直接显著的影响效果,而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效果不显著;虽然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无法直接促进家庭农场创业绩效显著提升,但它们均在认知性要素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之间扮演正向调节的角色。研究表明,有效提升家庭农场创业绩效需要协调发挥认知性要素的直接作用,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的调节作用。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重点加强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培训,不断完善家庭农场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151个烟叶收购站点571份样品进行化学及烟气成分数据的拟合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少数化学成分数据较接近正态分布;但是,多数化学成分按总体、地区、品种和部位分类,其分布状态都不完全是正态分布,多为非正态分布;某些化学及烟气成分的总体状态为正态分布时,而地区、品种和等级分布状态可能是正态分布也可能是非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叶丝加料工艺对卷烟内在质量的影响,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卷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叶片加料和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卷烟产品中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有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只有水溶性总糖在叶丝加料贮存2 h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相比叶片加料工艺,叶丝加料工艺可使卷烟中致香成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卷烟烟气常规指标无明显变化,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样品卷烟主流烟气大多数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稍有降低。叶丝加料样品香气丰富性增强,谐调性更好,余味更纯净。[结论]叶丝加料工艺应用于卷烟生产中对卷烟内在质量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地区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钾的变异最大;不同基因型间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却有很大差异,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KRK 28,NC 72,NC 71,KRK 26,NC102.NC...  相似文献   

17.
面向组件技术的铁路通信资源DSS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通信资源存在的问题,引入组件技术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介绍了面向组件的软件开发及基于分布式组件技术建立组件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如何将面向分布式组件技术构建分布式GIS应用系统用于铁路通信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从而满足客户和应用的需求,给出了系统总体设计及组件技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豫中烟区烤烟生长及品质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中浓香型烟区施肥适宜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即铵硝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铵硝比(6∶4、5∶5、4∶6、3∶7)处理,研究了豫中烟区不同铵硝比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30、45 d,烟株的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4∶6处理表现最好。在成熟期(移栽后90 d),各处理间烟株株高和叶宽无明显差异,而叶长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降低趋势。各生育时期不同铵硝比处理下烟叶氮、磷、钾含量差异表明,铵硝比为4∶6时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硝态氮不利于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氯离子含量的合成或累积,而铵态氮则促进烟叶的碳、氮代谢;烟叶钾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为4∶6时(钾含量1.3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态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烟叶对钾的吸收。香气成分分析发现,硝态氮有利于烤烟中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合成,过高或过低的铵硝比都不利于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合成,二者含量均以铵硝比4∶6时最高,且致香物质总量也以铵硝比4∶6时最高。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推荐以铵硝比4∶6进行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19.
杉木家系年轮宽度及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 ,分别测定 2 2个杉木优良家系年轮宽度组成性状与年轮密度组成性状。研究表明 ,杉木年轮宽度组成性状及年轮密度组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年轮宽度组成性状受中等遗传控制 ;年轮密度组成性状受中等以上遗传控制。通过遗传变异研究和遗传相关分析 ,了解杉木密度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为多性状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20份柱花草在营养生长期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20份柱花草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钾含量等8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热研20号的营养价值最优,TPRC2001-9的营养价值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