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真姬菇菌丝为试材,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壳寡糖,测定真姬菇固体平板培养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及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001mg/mL的壳寡糖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添加量为0.100mg/mL的壳寡糖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7,(6)
以桑枝为主要基料,替代棉子壳、杂木屑等栽培黑木耳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对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鲜耳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等的影响,得出最优培养配方。结果表明,适量的桑枝屑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提高黑木耳的质量、产量;桑枝屑87%,麸皮10%,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各1%的配方栽培黑木耳菌丝满袋期最短、菌丝长势良好、生物学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桑枝和山核桃蒲壳不同配方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黑木耳栽培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木屑和山核桃蒲壳,进行"916"黑木耳品种出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50%的山核桃蒲壳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黑木耳产量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添加50%山核桃蒲壳的黑木耳中18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介于桑枝黑木耳和杂木黑木耳之间。试验证明利用废弃的山核桃蒲壳栽培黑木耳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黑木耳品种‘89-1’为试材,在40℃高温胁条件下,测定添加FA、NAA、6-BA、GA和IAA植物生长剂不同培养基的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剂对高温胁迫后黑木耳菌丝生长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黑木耳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剂对黑木耳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添加了GA的培养基,在25℃和40℃高温培养环境下,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当浓度配比为15×10-7 mg·mL-1时,对高温胁迫后的黑木耳菌丝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木屑麸皮栽培基质中黑木耳菌丝表观生长速度、菌料失水失重和菌丝体呼吸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建立菌丝生长状况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菌丝表观生长速度和菌料失水失重可反应菌丝生长情况,菌丝呼吸量可用于实时监测栽培基质内菌丝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6.
绿色木霉不仅污染黑木耳菌种,竞争培养料的养分和空间,而且还能分泌毒素抑制木耳菌丝生长,并能直接寄生于菌丝,使已经长好的菌丝逐渐死亡。更为严重的是侵染黑木耳的子实体和耳根,会导致子实体萎缩。条件适宜,传播蔓延很快,造成袋栽黑木耳的绝收。我校1986年春季投料棉子壳500kg 栽培黑木耳,出耳过程中绿色木霉的为害严重,结果只收了一潮耳。为此,我们从1988年春季开始对袋栽黑木耳绿色木霉防治进行了探索。(一)症状和病源菌袋初期受绿色木霉污染后表现不明显,中、后期变绿,菌丝密集如毡,并产生绿色粉状物,较明显,易辩认。严重时木耳菌丝被吃掉。子实体和耳根初期受到绿色木霉的侵染,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被吃掉。几天后菌丝变绿并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成熟,子实体上的菌落变成绿色粉状,生长受抑制而萎缩死亡。  相似文献   

7.
温度是影响黑木耳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适宜温度下,黑木耳菌丝生长迅速、健壮,抗逆性强。据报道,黑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2℃,33℃以上对菌丝生长不利。也有报道,最适温度为24~32℃,达38℃菌丝即受到抑制。此外,还有不同温度的报道资料,不一一列出了。我们于1984年7、8月,在一间西晒的小房里栽培黑木耳,白天温度达35℃以上,菌丝生长仍然良好,9月中旬正常出耳。本文叙述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供试菌种引自湖南益阳县微生物所的黑木耳7号菌株。试验采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装棉籽壳培养基30克(含水量60%),经20磅/cm~2灭菌1小  相似文献   

8.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速率,确定黑木耳培养最适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确定黑木耳高温胁迫最适条件.结果发现,黑木耳最适培养温度为30℃,高温胁迫最适条件为44℃处理2 h;在此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下研究黑木耳菌丝恢复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胡枝子作为秋季栽培黑木耳培养主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的影响及培养料拌料前预湿焖料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枝子培养料栽培添加30%以上阔叶木屑,拌料前预湿焖料,培育的黑木耳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长势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平菇菌糠提取液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桂云  马怀良 《北方园艺》2010,(22):170-171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平菇菌糠提取液对黑木耳、平菇、鸡腿菇和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菌糠不同量的提取液对平菇和鸡腿菇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对黑木耳和杏鲍菇菌丝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表明,平菇和鸡腿菇不宜用平菇菌糠栽培。种植黑木耳和杏鲍菇时可以用平菇菌糠作为培养料,菌糠用量比例达40%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菌丝生物量的测定及其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几丁质分析法测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培养料中的菌丝生物量,并就不同温光条件下的黑木耳菌丝生物量与发菌时间、产量、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等生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将多种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营养物质提取出来,制备成营养浸膏技术;并探讨了这结营养浸膏作为主要营养物质配制成的母种培养基在平菇、香菇、木耳菌丝体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制备的营养浸膏可以作为化学试剂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黑木耳栽培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10%、20%、30%)的沙棘果渣,进行不同黑木耳品种(黑威29、黑威11)出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20%的沙棘果渣对各品种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黑木耳产量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并且相应生产的黑木耳总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p0.001)。证明利用废弃的沙棘果渣栽培黑木耳实际可行,并能提高黑木耳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壳寡糖在早熟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是一种植物诱抗剂,在植物生长调节及诱导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发现,在早熟梨生产中喷施壳寡糖50mg.L-1,可明显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减少落果,防止梨树早期落叶,单株产量提高18.5%以上,梨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0.8个百分点以上,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大球盖菇菌丝体置于高压静电场中,处理一定的时间,对其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在333kV·m^-1高压静电场中处理120min可以显著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木薯秆屑、木薯酒精渣、桑枝屑为主要原料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配制不同比例培养基栽培毛木耳。结果表明,木薯秆屑、木薯酒精渣、桑枝屑经过合理搭配,完全可以满足毛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要求,其中以配方3(木薯杆13.8%、木薯酒精渣41.6%、桑枝屑41.6%、石灰2%、石膏1%)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在木薯和桑蚕产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茭白田分离出引起胡麻叶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Bipolaris zizaniae。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菌丝最适宜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在燕麦培养基上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值6~8;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病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和乳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和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及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0 min。  相似文献   

18.
棉籽壳菠萝皮混合培养基栽培猴头菇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菠萝皮替代部分棉籽壳并设置菠萝皮与棉籽壳的梯度配比试验,探究寻找最适宜猴头菇生长的棉籽壳菠萝皮配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菠萝皮含量的增加对菌丝生长速度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然而菠萝皮含量超过60%时,就对菌丝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菌丝的色泽度及浓密度却始终随菠萝皮含量增加而增加,添加菠萝皮的各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综合各数据得出在菠萝皮的所占比例为40%时,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也较为纯白浓密,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茄子褐纹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 年采用室内离体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武汉市茄子褐纹病病原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从武汉市各茄子种植区采集茄褐纹病病样,分离获得来自茄子病株叶、茎、果等器官的15 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均为茄子褐纹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15 个菌株均为Phomopsis vexan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PDA 和PSA,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 值为4~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5 ℃ 25 min。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在武汉黄陂发现黄瓜靶斑病,对病样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并对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这是多主棒孢霉在武汉引起黄瓜靶斑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宜p H值为6~9;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