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的生活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齐秋贞 《水产学报》1987,11(2):111-119
本文主要采用室内人工催产和培育方法,连续观察菲律宾蛤仔自受精卵至蛤苗(壳长7毫米)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并结合观察自然海区蛤苗生长发育的周年变化,详细而系统地描述菲律宾蛤仔的生活史.根据精子与蛤苗的形态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过去福建海水养殖的杂色蛤仔(Rudi tapes Variegota Sowerby),订正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 Reeve)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蛤仔亩放养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菲律宾蛤仔的受精卵孵化、蛤苗培育至成贝生长等阶段的发育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系统地记述了菲律宾蛤仔的胚胎发育、浮游幼虫培育、幼苗至成贝诸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生长特点以及亲蛤的繁殖能力。经1978—81年三年暂养试验表明,9月底将亲蛤暂养于池塘内并适当地控制生态条件,能使亲蛤的性腺保持三个月不排放精卵,从而可延长繁殖期,做到有计划地分批催产和育苗。1至3龄亲蛤都能繁殖后代,但以3龄亲蛤为好。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4~6月,对胶州湾内的菲律宾蛤仔连续取样,将性腺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组织切片4~6μm,H.E染色,显微照相显示菲律宾蛤仔卵巢和精巢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性腺在4月初开始进入繁殖初期的快速发育,4月中和4月底生殖细胞已明显增大,至5月上旬染滤已被成熟的生殖细胞充满,5月中旬前后生殖细胞被分批排放,5月下旬和6月上旬性腺进入休止状态,至此,形成了一个繁殖期,在繁殖期内,高龄贝比低龄贝发育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蛤仔土池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振德 《水产科学》1996,15(2):7-10
于1995年5~8月,利用对虾养殖土池乾地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试验,将200亩土 池经清淤,铺沙等改造后使用。作了蛤仔的亲贝蓄养,诱导产卵,受精孵化和浮游幼虫培养,获得附着稚贝平均为2310万粒/亩,面盘幼虫至附着稚贝的成活率为11.6%,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土池培育蛤仔种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虾混养菲律宾蛤仔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大 《齐鲁渔业》2000,17(2):32-33
菲律宾蛤仔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且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是滩涂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现将我国北方地区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选择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并有淡水注入的内湾,要求滩途平坦,无污染,沙泥底质(含沙量60%~80%),且一年四季底质稳定。最好处于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要求常年稳定在1.015~1.020。2场地改良与平整 一是对受洪水冲击、淤泥过大的滩涂,投放大规格蛤…  相似文献   

8.
2005-2006年度,两年共利用800 kg亲贝进行了4批育苗,获得受精卵2.33×1010粒,D形幼虫15 734×1010粒,平均孵化率68.8%。受精卵经22~25 d的培育,稚贝规格达210~296μm,2005、2006年度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1.315×106粒/m3、2.797×106粒/m3,出池稚贝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5μm、228μm。分别采用干露法和用常温阴干刺激加流水法进行催产,平均每千克亲贝所获得的受精卵、D形幼虫及孵化率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3.5%、20.32%和60.6%。  相似文献   

9.
虾池混养菲律宾蛤仔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宸 《水产科技情报》2000,27(4):147-148
报道了虾池混养菲律宾蛤仔的技术措施,试验池产量达19.87t/hm^2,成活率72.3%,投入产出比为1:4.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宛立  王玉兴  李清波 《水产科学》2012,31(7):425-428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下氯化铜对体外染毒的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铜质量浓度为0~100μg/L时,与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程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损伤效应关系。氯化铜质量浓度为10μg/L(Ⅱ类海水水质标准)时,即可引起菲律宾蛤仔DNA链的断裂,氯化铜质量浓度为50~100g/L的(Ⅲ~Ⅳ类水质标准),可引起菲律宾蛤仔的轻微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间对福州市近海养殖区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汞、砷、铅、镉、石油烃、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含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养殖区内的养殖菲律宾蛤仔中的总汞、多氯联苯、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标准;个别养殖区生物体内铅、砷、镉、石油烃的含量超标;养殖区养殖生物中的粪大肠菌群、副溶血性弧菌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大肠菌群含量的养殖水体中,通过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量随着大肠菌群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推导出的富集量公式为y=0.9254x2+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及与国内标准对比,建议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70cfu/100ml,生食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14cfu/100ml。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在青岛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室内自动控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育苗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腺发育的因素和死亡高峰期的形成原因、对策。除此之外,还对菲律宾蛤仔浮游期和附着期的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浮游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室内工厂化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环境污染的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日本对虾与菲律宾蛤仔混养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试验池投入产出比为1:3.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9月,通过浮游拖网调查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D形幼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壳长、壳高呈线性相关,与其它蛤仔种群面盘幼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水中异养细菌为2.3×103-1.1×105cfu/m l,其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一致;弧菌为5.0×103-6.6×103cfu/m l,其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不一致,规律性不强。沉淀池泥中异养细菌为7.6×104-6.7×105cfu/g,弧菌为1.6×103-5.4×103cfu/g,反硝化细菌为2.5×102-3.2×104MPN/g,反硫化细菌为35-4.9×105MPN/g;温度高时,沉淀池泥中反硫化细菌占总异养菌比例最高,反硝化细菌次之,弧菌最小。从异养细菌的数量来看,沉淀池水质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因此,温度一旦升高,水中细菌会急剧增加,造成水质恶化,产生有毒的H2S、NO2-等物质,不利于菲律宾蛤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Mass selection for shell length was conducted in the orange strain of the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ize‐frequency distribution, the clams constituting the largest 10% of the distribution were selected as parents for the selected line. An equal number of clams of the orange strain were randomly chosen as parents for the control line prior to the size selection. The responses to selection and realized heritability were 2.37 and 0.6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97.3% of the progenies inherited the orange shell colo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ass selection for fast growth of shell length in this orange strain of the Manila clam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8.
净化菲律宾蛤仔低温保活及其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净化后的菲律宾蛤仔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保活,测其存活率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下,多层湿布保活效果最好,11天后的存活率为98%,在保活过程中糖原、粗脂肪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6.39和0.56%,乳酸呈上升趋势,上升了4.12mmol/L.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 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汕尾港菲律宾蛤仔繁殖与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广东省汕尾港菲律宾蛤仔的产卵季节、壳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等的研究结果。汕尾港的菲律宾蛤仔有别于我国其他海区的菲律宾蛤仔.其产卵期长达7~8个月(增加了4~5个月).长成商品规格只需1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