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松小蠹成虫对其聚集信息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昆虫触角电位(EAG)记录方法,测定了松小囊(Tomicus piniperda)成虫对18种松小蠹和云南松挥发性聚集信息化合物样品的EAG反应,分析了松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对几种高活性化合物剂量的反应。EAG测定表明,松小蠹雌、雄成虫对虫体挥发性单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MBXS和MBXT,以及由虫体和云南松挥发物为主组成的复组分化合物α-PX+MBXT和α-PX+β-PX+MBXS有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其剂量反应曲线呈现“S”型,并且反应阈值较低,其中主要成为为α-PX和MBXT的复组分化合物引起松小蠹成虫触角的EAG反应最大。初步确定了松小蠹成虫聚集信息素的侯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松小蠹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效果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四臂嗅觉仪进行寄主和虫体聚集信息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引诱活性测定。根据不同浓度各种单组分及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对不同时期成虫的引诱结果,认为供试的各种单组分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以复组分化合物的引诱效果较好,其中又以虫体和寄主信息化合物复配的效果最好。成虫梢转干时期是对聚集信息化合物最敏感的时期。初步确定了能够较好引起松小蠹成虫聚集行为的4种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为MBXS APX、APX YS、MBXT APX和APX BPX YS,引诱率分别达到87.4%、84.2%、82.8%和81.4%。适用时期为松小蠹成虫梢转干(11~2月)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聚集化合物对松小蠹的林间引诱活性,探讨用聚集信息素进行林间诱集和种群监测的方法,在陆良县云南松纯林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除(-)APX*外,几种供试化合物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APX加MBXT、(-)APX加MBXS复配方化合物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化合物,漏斗状诱捕器诱虫量明显高于IMP诱捕器.对试验林分松小蠹种群动态的监测实践表明,用聚集化合物诱集成虫测报松小蠹成虫扬飞期,确定清理及防治的最佳时期,提高了清理、防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聚集化合物林间引诱测报松小蠹成虫发生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聚集化合物对松小蠹的林间引诱活性,探讨用聚集信息素进行林间诱集和种群监测的方法,在陆良县云南松纯林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表明,除(-)APX^*外,几种供试化合物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APX加MBXT、(-)APX加MBXS复配方化合物的引诱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化合物,漏斗状诱捕器诱虫量明显高于IMP诱捕器。对试验林分松小蠹种群动态的监测实践表明,用聚集化合物诱集成虫测报松小蠹成虫扬飞期,确定清理及防治的最佳时期,提高了清理、防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华山松大小蠹对9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种非寄主挥发性化合物水杨醛、壬醛、三氯乙烯、二氯甲基甲醚和顺-3-己烯-1醇,4种寄主挥发性化合物β-蒎烯、(+)-3-蒈烯、β-石竹烯和(+)-α-蒎烯,应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初步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对这9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和趋向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三氯乙烯、(+)-3-蒈烯和β-石竹烯,雄虫对壬醛、二氯甲基甲醚、(+)-3-蒈烯和(+)-α-蒎烯有明显的EAG反应;β-蒎烯、(+)-3-蒈烯和(+)-α-蒎烯对华山松大小蠹雌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三氯乙烯对雄成虫有较高的引诱率,且显著高于对雌成虫的引诱率。试验结果可为华山松大小蠹的行为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小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比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加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小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松小蠹聚集信息化合物诱效果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四嗅觉含义进行寄主和虫体聚集信息化合物对松纵抗切小理蠹成虫的引诱活性测定。根据不同浓度各种单组分及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对不同时期成虫的引诱有结果,认为供试的各种单组分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以复组分化合物的引诱效果较好,其中又以虫体和寄主信息化合物复配的效果最好。成虫梢转干时期是对聚集信息化合物最敏感的时期,初步确定了较好引起松小囊成虫聚集行为的4种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牙诱剂为MBXS+A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饵木、活立木林间引诱松小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下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中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下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 μg·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均比较敏感.在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20:00-4:00,与其羽化、交尾、产卵期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复叶槭Acer negundo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选择寄主的影响,采用触角电位仪(GC-EAD)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复叶槭在1 d中出现频数和相对含量都较高的10种挥发物1-戊烯-3-醇、β-蒎烯、乙酸-3-己烯酯、莰烯、环戊烯、己醛、D-柠檬烯、庚烯、3-戊醇和烯丙醇4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对10种挥发物均有EAG反应,特别是对2 mol/L和0.2 mol/L 2个浓度反应明显;雌、雄成虫触角对挥发物的EAG反应差异显著。用Y型嗅觉仪测定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挥发物4种浓度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0.2,2 mol/L的庚烯和乙酸-3-己烯酯对雌雄成虫具有驱避作用,且驱避率与引诱率之间差异显著;2 mol/Lβ-蒎烯对雌雄天牛具有引诱作用,且引诱率与驱避率之间差异显著;2 mol/L的3-戊醇对雌雄天牛的驱引作用相当,引诱率和驱避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试验表明:树干注射化学药剂对防治蛀梢期小蠹成虫有较好的效果。两种药剂平均杀虫效率均在70%以上,50%甲胺磷的效果略高于40%氧化乐果。药剂对云南松树梢和针叶均无不良影响。以8月采取每孔注射1.5ml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杀虫率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气候因子关系密切。大气湿度低、气候干旱,入侵严重;温度越高,小蠹发育速度越快,侵入成功率越高;云南松林立地条件差、阳坡、山脊、林缘、郁闭度低、长势弱均易遭蠹害。森林火灾、乱砍滥伐造成小蠹虫的虫源地,上述因素是酿成云南省小蠹虫大面积危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主要蠹害林区,采集松纵坑切梢小蠹异常虫体76号,在室内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致病测定后,到林间接种试验。筛选出对松纵坑切梢小蠹致病性强的本色镰刀菌FusariumconcolrReinr,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Basls)Vuil.粘孢白僵菌BeauveriavelataSamsonetEvans,青霉菌Penicilium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sp.等5种寄生真菌。经林间蛀干实验,小蠹带菌在干内死亡率分别为85.6%,82.1%,80.5%,81.5%,82.1%,90.1%。  相似文献   

15.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清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的清理技术。 包括:(1)蠹害林分受重程度划分;(2)蠹害木分级标准;(3)蠹害木的清理技术。阐明了蠹 害木清理的时间、次数、对象、顺序、方法及清理后的处理等技术措施。对于实施以 营林措施为基础的蠹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林间小蠹虫种群密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 1997年以来 ,在沾益县菱角乡和白水镇蠹害林区内设置样地 ,通过连续几年的观察 ,对小蠹虫的生活史 ,成虫蛀梢、蛀干危害习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并组建了纵坑切梢小蠹自然种群生命表 ,通过对 10 0 0hm2 的受蠹害林区的综合防治 ,平均受害株率从防治前的 6 1 5 %下降到 17 8% ,受害梢率从 34 9%下降到 10 4 %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