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石油储罐通常采用钢盘式钢制浮顶,组装式铝制浮顶以及金属骨架泡沫塑料浮子式浮顶,实践表明,这三类浮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浮顶油罐的装配式三防浮顶在以上三类浮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蜂窝,桁架或网架等设计形式,选和高强度防锈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 相似文献
4.
浮顶油罐浮顶边缘的防雨板,不仅具有阻挡雨水进入罐内的作用,而且有阻挡阳光减缓氯丁密封胶带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防雨板覆盖的空间气体流通不畅阻止了部分油蒸气向外扩散而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由于防雨板处于油气浓度最大的部位,故腐蚀最为严重。从我厂使用最多的1×10~4m~3浮顶罐(采用标设L-5系列图)调查情 相似文献
5.
6.
现有的浮顶油罐中央排水管均采用刚性折叠管,转动部分为直角旋转接头和O型橡胶圈密封,这种结构形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笨重,如2×10~4m~3浮顶油罐的中央排水管采用8个直角旋转接头,总重862kg;二是使用效果不理想,易损坏及漏油,许多使用单位发生拆叠管旋转接头卡死而损坏密封或直管断裂而漏油的事故。林源输油泵站投产的5座2×10~4m~3浮顶油罐,经运行二年后,1号罐由于中央排水管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邹城输油公司临邑站14号5×10~4m~3浮顶油罐遭受暴风雨袭击后,其转动浮梯受损为例,剖析出浮顶油罐转动浮梯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储罐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储罐高位运行、转动浮梯在高度方向运动时有限的限制,及空气动力作用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只有严格执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完善储罐技术指标的测评,做好油罐的技术改造工作,加强科技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使用浮顶油罐有许多优点。主要是这种油罐几乎全部消灭了气体空间,从而大大减少了油品的蒸发损耗。但是在使用浮顶油罐时存在1个假液面问题,造成液面检尺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关于内浮顶油罐操作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浮顶油罐在国外使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美国在1955~1976年间,大约有5 000个液体储罐装设了内浮顶盖。苏联至1976年1月,在石油加工企业中已安装了500个内浮顶储罐。我国近年来不少单位也建设了内浮顶储罐。1987年8月8日,中国石化总公司发展部与石油规划设计院联合召开了装配式铝制内浮顶油罐的技术鉴定会。会上,就油气浓度在瞬间爆炸范围内引起爆炸安全性问题作了探讨。关于这方而的问题,过去工作做得不多,现就国外资料上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内浮顶渍罐的结构特点和优越性,介绍了国内研制的组装式内浮顶的类型和发展情况,同时指出组装式内浮顶不仅适用于固定顶油罐的节能改造,而且也适宜于新建仙顶罐中采用,并对采用组装式内浮顶油罐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内浮顶油罐的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标志内浮顶油罐设计水平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在基建阶段每立方米容积的耗钢量A,另一项是在投入运行后的有效系数B。如果A值小,B值大,则表明该油罐的建造费用低,油罐投入运行后储存油品的有效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然而,B值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浮顶油罐内径与罐壁高度的关系、环向通气孔大小及其定位尺寸、控制高液位报警的方式及液位高度、内浮盘上表面以上的最外圈支柱高度及曲率半径等。认 相似文献
13.
外浮顶油罐内部存在许多清洗死角区,残余油气很难排除,并容易引发事故。列出了外浮顶油罐容易忽视的死角区域,提出了在清洗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临邑泵站10号罐两次单盘积油为例,分析了单盘油原因,给出了积油原因关系图。根据此关系图检查分析了10罐积油诱因,是由于罐壁板变形使浮顶与罐壁间隙过小,浮船附件与罐壁接触,泡沫密封强行压缩,加大浮船运动阻力;而人孔螺丝未上紧,人孔盖处于自由状态,加之浮顶积水过深,荷载加大,并呈不均匀分布,铪顶偏斜并卡阻,是造成积油的直接原因。提出了预防单盘积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15×104m3双盘浮顶油罐罐底壁板变形和焊接构件发生脆性破裂,制定了罐底圈壁板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方案.介绍了底圈壁板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弧形板的退火、测温点布置和热处理温度控制等项技术措施.热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防止残余应力的回弹,避免壁板变形.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型浮顶油罐的防火间距,在介绍国外标准和做法的基础上,从安全,经济以及初中经验等方面论证了大型浮顶油罐20m防火间距的可行性,结论是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6.0.5条规定,浮顶油罐,内浮顶油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按0.4D计算大于20m时,最小可取20m,该规定兼顾了确定油罐间距所要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防火要求,消防操作要求,消防设施的能力和经济利益),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程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