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海水养殖专家针对扇贝的大面积死亡撰文分析了主要原因:1.扇贝的养殖密度过大;2扇贝种质退化;3水域富营养化;4扇贝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降低了抵抗外界不利环境和疾病的能力;5.病毒感染。专家分析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1985,7(4):182-184
十、如何防止养殖扇贝大量死亡?扇贝海上养殖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扇贝死亡前的症状,贝壳边缘缺刻不全,贝壳内面呈黄褐色,外套膜边缘向里萎缩,症状越重的个体萎缩越厉害,得病的个体虽已过了繁殖季节,但腹嵴内仍剩有大量的生殖细胞,雌雄易辨等。这些症状说明扇贝处于病态,是发生海上大量死亡的前兆。应立即分析病态的原因,如是养殖密度过大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桑沟湾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增杰 《齐鲁渔业》2004,21(8):10-11
在对桑沟湾发生的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现象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基础上,从种质、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栉孔扇贝生殖盛期能量大量消耗,降低了抵抗外界不利环境和疾病的能力;而种质退化、高温、养殖密度过高、附着生物及疾病也是造成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诱发原凼。  相似文献   

4.
<正>虾夷扇贝为我国北方重要养殖贝类,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进,因其营养价值及养殖效益较高,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虾夷扇贝养殖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利,我国先后出现多次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针对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病原、养殖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养殖密度过高等因素是造成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本实验将针对养殖密度过高导致的虾夷扇贝死亡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适宜养殖虾夷扇贝的密度,提高虾夷扇贝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为虾  相似文献   

5.
<正> 十、如何防止养殖扇贝大量死亡?扁贝海上养殖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扇贝死亡前的症状:贝壳边缘缺刻不全,贝壳内面呈黄褐色,外套膜边缘向里萎缩,症状越重的个体萎缩越厉害,得病的个体虽已过了繁殖季节,但腹嵴内仍剩有大量的生殖细胞,雌雄易辨等。这些症状说明扇贝处于病态,是发生海上大量死亡的前兆。应立即分析病态的原因,如是养殖密度过大而引起的,要立即分笼疏散;如是渡夏水温过高所致,可沉架,降低养  相似文献   

6.
日本贝类养殖几次受挫给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牡蛎、珍珠贝、扇贝养殖出现过几次大挫折,主要原因是养殖贝类排出粪便超过海洋自净能力,城市污水影响及饵料不足。据此提出,我国贝类养殖要注意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要减少来自陆源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7.
王延贵 《河北渔业》2011,(12):42-43
<正>海湾扇贝,是我国扇贝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而每年海湾扇贝苗种的产量却时常不够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扇贝种贝在自然海域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低温冷冻、饵料缺乏等多种原因,造成种贝发育不良,或大量死亡等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大量死亡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大连太平洋牡蛎养殖区的养殖状况、病害发生及水文、水质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查明其大量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养殖规模过大、密度偏高、品种单一、管理不善及海况异常,加之由此引起的水质恶化、赤潮、饵料不足等,并针对死亡原因初步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养殖扇贝死亡情况1985年长岛县扇贝开始出现大量死亡,1990年全县养殖面积1万亩,受灾面积1000余亩,一年出现三次死亡高峰,严重海区死亡率达60~80%; 1990年荣成市扇贝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10~50%,一般为20~30%;  相似文献   

10.
日照市浅海养殖历史悠久,从90年代初,逐步由海带、贻贝养殖为主转向栉孔扇贝养殖,且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扇贝养殖面积43000余亩。1993~1995年期间,扇贝养殖连续3年获得了丰产丰收,亩均产值(老口径)达到1.5万元,最高达2.8万元,为振兴沿海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由于扇贝养殖密度过大,品种单一,浅海生态环境失衡等因素影响,连续3年扇贝死亡惨重,给养殖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扇贝死亡后,我们多次出海现场查看,并与群众一起分析,初步确定有以下几种原因:1…  相似文献   

11.
朱红霞 《齐鲁渔业》2001,18(5):16-17
日照市岚山办事处拥有滩涂面积2.2万亩,适宜养殖的浅海水域50万亩,现有滩涂养殖池 2 700亩,浅海养殖16 000亩。现将我处开展对虾、扇贝“二次创业”的主要经验介绍如下:1 扇贝养殖“二次创业” 我处浅海扇贝养殖开始于1987年,起步于1993年,到 1997年迅速发展到 3万多亩。利益的驱动使养殖单位一哄而上,扇贝养殖区过于集中,密度过大,品种单一,在盛夏高温季节影响下连续2年造成栉孔扇贝大批死亡。我处以科技为手段,改变过去传统养殖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思路,发展多品种多模式养殖。1.1 大力椎…  相似文献   

12.
四十里湾栉孔扇贝的生长余力和C、N、P元素收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生物沉积法在四十里湾养殖海区现场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长余力和C、N、P元素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四十里湾不同海区生长余力SSFG差别很大。Ⅰ龄栉孔扇贝SSFG为 - 0 .74~ 2 4 .0 8J/ (ind·h) ,SSFG与饵料浓度CPOM 呈正相关关系。SSFG负值的出现主要与低饵料浓度有关。C、N、P的生长余力 (SSFG C、SSFG N、SSFG P)分别与CPOC、CPON和CPP呈正相关关系。在N的生长余力SSFG N计算中 ,如果仅考虑NH4 N排泄 ,而不考虑其他形态N的排泄 ,就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偏差 ,偏差范围为 11%~ 36 % ,SSFG N越低 ,产生的偏差就越大。在饵料不足、扇贝生长受到限制的环境下计算SSFG N时 ,必须考虑其他形态N的排泄。在栉孔扇贝浅海养殖中 ,养殖密度和规模过大显然会影响扇贝本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在扇贝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对养殖过程中桩木布设、浮绠绳桩绳选择、沉降设施的改造、幼苗标粗、养殖笼具的改进等方面技术进行了试验探讨,增强了深水养殖扇贝抗风浪能力,提高了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全国养殖扇贝出现大面积死亡,有些地方甚至绝产,而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办事处前三岛养殖的柿孔扇贝平均成活率则高达80%以上。“前三岛”距离陆地约50公里,1997年大规模养殖林孔扇贝。该岛扇贝成活率高的原因,一是远离陆地污染;二是养殖时间短;三是养殖容量和密度都在生存环境能承受的范围内。岗山办事处科技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新成教授认为,全国近海养殖业总的情况是因受陆源污染和养殖容量过大过密超出了海区自净能力而造成自身污染,几乎所有养殖条件良好的内湾都病害频发,养殖无收情况严重。因此,在陆源污…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振刚 《科学养鱼》2002,(12):24-24
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筏式养殖的栉孔扇贝,改传统的“春分秋收”养殖模式为“秋分春收”,即在9月下旬至10下旬,将大规格苗种装入养成笼进行养殖,到翌年4~7月份收获,整个养殖期不经过高温季节。通过几年养殖实践证明,换季养殖,不仅避免了扇贝大量死亡,而且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亩产平均壳高6.5厘米扇贝3500千克左右,亩产值达13000元,亩利润3500元。现将栉孔扇贝换季养殖技术简介如下。1.苗种来源及运输栉孔扇贝大规格苗种一部分是在本地外海区深水层养殖的,但大部分是靠从烟台沿海购进的。贝苗运输采用干…  相似文献   

16.
李诺 《齐鲁渔业》1999,16(4):21-22
我省沿岸浅海2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4350万亩。1985年以来,以扇贝为主的浅海养殖规模迅速发展,1997年已达33万亩。浅海区已成为我省目前筏式养殖扇贝的主要海区。十多年来,由于扇贝筏式养殖无序无度地发展,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扇贝生长速率、肥满度、贝柱规格、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严重下降。1997年出现了33万亩浅海筏养的林孔扇贝有6O%死亡甚至绝产的惨重局面。1从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论浅海养殖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浅海扇贝养殖区生态系统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比自然海洋生态系统简单。主要表现为:1)生产者、消费者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长海县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2015年4月—2015年9月,监测长海县大长山岛小泡子村前海养殖海区的水温、浮游植物,统计筏养虾夷扇贝的存活以及脓胞数量;2016年6—8月,设置14~17℃、18~20℃、22~24℃3个温度梯度和饥饿、107个/L、108个/L 3个饵料密度,研究虾夷扇贝在不同水温和不同饵料密度条件下的脓胞发生概率与扇贝死亡规律。海区调查结果表明,4月,浮游植物丰度最高,5—7月下降,9月最低;9月水温最高,月均22.85℃,6—7月,水温为16~20℃,1、2龄贝月均死亡率最高,出现脓胞的数量最多。室内试验结果表明,18~20℃试验组虾夷扇贝死亡率最高,出现脓胞的比例最高,且与另两组差异显著(P0.05),22~24℃试验组的虾夷扇贝死亡规律和另外两个试验组明显不同,病害和高温共同导致虾夷扇贝死亡;饥饿组在14~17℃和22~24℃2个温度条件下,死亡率及出现脓胞比例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18~20℃,饥饿组死亡率及出现脓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病害是导致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主要原因,水温和饥饿在不同时期加速扇贝死亡。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苗种大量死亡,是目前海湾扇贝养殖中主要问题之一,对莱州市海湾扇贝苗种死亡现象进行调查后,对其在虾池保苗和海上暂养两个阶段大量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日照市浅海养殖历史悠久。从五十年代始养殖海带,七十年代养殖贻贝,由于这两个养殖品种的市场价格低,生产效益不理想,从九十年代初,养殖者逐步由海带、贻贝养殖为主转向栉孔扇贝养殖,且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扇贝养殖面积2867余公顷。1993年至1995年期间,扇贝养殖连续三年获得了丰产丰收,平均每公顷产值(老口径)达到22.5万元,最高达42万元,为振兴沿海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由于扇贝养殖密度过大,品种单一及浅海生态环境失衡等因素影响,连续三年扇贝死亡惨重,给养殖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扇贝死亡后,我们多次出海现场查看,并与养殖群众一起分析,初步确定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栉孔扇贝在秦皇岛海区夏季大批死亡的原因,在近两年来的工作基础上,1982年我们在室内外进行了(八)组对比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东姜庄养殖区的扇贝死亡与该海区夏季水温偏高和养殖方法有密切关系,与水的混浊度无关。海区试验历时106天,从观侧的结果看:(1) 不同养殖密度扇贝的存活率有所不同,挤塑网笼的养殖密度以120个/笼以下为宜。(2) 不同规格的扇贝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小个体扇贝的存活率比大个体高。(3) 底层扇贝生存率较其它水层高。(4) 孔径1厘米的小网目网笼中的扇贝存活率较孔径2—3厘米的为高。(5) 开放式的粘贴养存活率可达100%,而封闭式笼养又因养殖器材不同而有差异,以挤塑网笼养殖存活率最低。(6)自然海区笼养的扇贝,当水温升至25℃以上,体弱个体开始死亡,随温度上升死亡速度加快,水温下降至25℃—23℃死亡速度减慢,23℃以下扇贝恢复正常。开放式养殖的扇贝,能适应较高水温,在旬平均水温26.9℃的条件下,生长正常。(7) 在室内人为条件下,水温升至26℃时第16天开始死亡,随温度上升死亡速度增快,水温27℃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为25天,28℃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为18.5天,31℃时半数死亡量时间仅2.5天。(8) 扇贝在混浊度180克/m~3的条件下,饲养14天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