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态顶空(SHS)和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技术,分析了香水梨0℃贮藏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水梨在贮藏过程中检测到6类172种芳香物质,其中,贮藏0d(采收)时,套袋果实中含45种芳香物质、对照含64种;当0℃贮藏60d时,套袋果实中含53种、对照含75种。贮藏过程中套袋处理与对照间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套同种纸袋香水梨不同贮藏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制茶中氨基酸和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非酶促作用自动缩合成糖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与茶叶的香味等品质相关。糖胺化合物也广泛存在于食品、烟草和酱油等商品中,对品质的影响很大,有的具有焦糖香或火香,还有的类似于烤面包的香味等,因此,人们对食  相似文献   

3.
如所众知,要获得这种或那种茶叶必须过经“茶叶揉捻的工艺阶段。奥巴林,库尔萨诺夫及其他学者的著作,都指明在揉捻过程中,叶组织遭到破坏,细胞内含物因而发生剧烈变化。在被破坏的叶组织内,鞣质经受着强烈的氧化,从而决定了红茶质量因子的形成。近年的学术著作肯定茶叶鞣质大部系由儿茶素组成,但书中却缺少关于茶叶揉捻中儿茶素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以皮胎果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皮胎果果实后熟过程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皮胎果后熟过程中,共计采集到酯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酚类、烯烃类和烷烃类9大类132种挥发性芳香物质;皮胎果在绿果期(0 d)、转黄期(4 d)、软化期(8 d)、成熟期(12 d)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别很大,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果实软化即将成熟时积累达到最高峰值,醇类物质较酯类变化小,在果实成熟期相对含量下降到最低值,酯类和醇类物质种类在成熟期均小于绿果期,醇类物质较酯类种类变化较大,说明每个时期皮胎果都含有独特的挥发性物质,提供不同的嗅觉感官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的趋化性指的是细菌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表现出的趋近或者远离的行为。对营养物质的趋近或者对有害物质的远离,赋予了细菌主动占据有利环境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其生存优势。甲基受体趋化蛋白是微生物细胞感应外界环境中化学信号的关键蛋白之一,MCP通常穿越细胞膜,一部分位于细胞周质中,另一部分位于细胞质内,  相似文献   

6.
7.
正我国玉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1]。同时,玉米也是我国四大粮食储备品种之一。在玉米的质量指标中不完善粒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定等指标,根据GB 1353-2009[2]规定不完善粒指标对应五个不同等级,1、2、3、4、5等玉米中不完善粒分别不能高于4%、6%、8%、10%、15%,特别是中央储备玉米需达到3等,即不完善粒率不能高于8.0%,而在不完善粒中破碎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比高。由此可见,玉米破碎率是反映玉米品质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8.
Owuor  PO  王守生 《茶业通报》1991,13(3):47-47
红茶是由茶树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的,是消费最广的不含酒精的饮料。现已证实,它的香味特性随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香味差异显著,生长条件的地区差异必大。最近证实,肯尼亚商品茶的挥发性芳香化合物的组成可以和高香茶生产而出名的地区的茶叶相媲美。香气是肯尼亚茶一项重要的质量参数。虽然肯尼亚茶树种植区的地理和气候差异是非常小的,但植茶者都知道,肯尼亚茶叶的质量随栽培地点的不同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江平 《茶业通报》2002,24(1):9-10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茶叶市场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前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谷子生育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谷子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谷生育期的酯酶同工酶和过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同工酶因生育期不同而呈规律的变化,芽期是两种同工酶酶谱最稳定最丰富的时期,苗期是两种同工酶表现的最低水平时期。随植株的生长发育,酯酶同工酶的酶带逐渐增加,酶活性不断增强,随植株的生长发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X2区的酶活量不断增加,而PX3区则相反,随植株的生长发育,酶活量有规律地减弱。  相似文献   

12.
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最多,维生素A含量在7d内增幅92.42%,维生素C含量则由0增加至9.66rag/100g,蛋白质含量增加也较多,由25.01g/100g增加至42.15g/100g,脂肪含量在7d内下降27.78%,还原糖含量在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0.82g/100g,以后又逐渐减少,发芽到第7天时降至0.48g/100g,异黄酮含量在第4天时达到最大值0.78g/100g,以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3种不同品质性状的小麦为原料(分为3类,即3个等级),研究了小麦粉面团在搅拌过程中清球蛋白、麦醇溶蛋白、SDS可溶性麦谷蛋白及GM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面团在搅拌过程中,清球蛋白、麦醇溶蛋白、SDS可溶性麦谷蛋白及GMP的含量发生了比较有规律的变化,且不同小麦中这种变化幅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贮存过程中温度,含水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晓芳 《茶业通报》1992,14(1):26-30
茶叶在贮存期间,内含物质受环境影响会发生各种变化,从而导致茶叶色、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降低即茶叶陈化。为防止或延缓茶叶陈化,许多学者曾做过一些单因素的研究。但温度、含水量等因素与茶叶品质之间综合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试验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温度、含水量等贮存环境因素与茶叶品质之间的综合关系,同时也考察了贮存环境因素与多酚类、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化学成份之间的综合关系,其目的为名优茶和普通茶贮存时提供若干科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茶叶在包装存放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郑国柱 《茶业通报》1995,17(1):21-24
就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变化探讨我省茶叶出路郑国柱(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一、国际茶叶市场情况1993年世界产茶256万吨,比1992年增产6%,主要是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1993年茶叶出口115万吨.比1992年增长13.86%,也是上述主要...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建琴 《茶业通报》1999,21(4):18-19
糖苷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鲜叶中的红茶香气前体物,本文在此就其种类分布和相关酶类,在红茶加工中的变化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湿润好气培养法,研究连作西瓜植株残体根、茎、叶腐解过程产生的自毒物质-酚酸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残体腐解过程中均含有香豆酸、香草酸、阿魏酸等酚酸化合物。根和茎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酚酸化合物主要是香豆酸和阿魏酸,叶片主要是香豆酸和苯丙烯酸。3种器官中酚酸化合物质总量表现为叶>茎>根。根、茎在腐解30 d时酚酸量达到高峰,叶在腐解20~30 d时酚酸量最高;到40~50 d时酚酸量很少,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玉米盾片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荣岐  董树亭 《作物学报》1997,23(2):232-236
玉米授粉后10天,盾片处于组织分化期,细胞中已有少量脂体和淀粉粒,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明显浓于其内部的薄壁细胞,线粒体、质体、核糖体也较薄壁细胞中多。授粉后20天,盾片细胞中液泡消失,形成了大量脂体和淀粉粒,上皮细胞与胚乳相邻的壁及径向壁外段次生加厚,具内部的薄壁细胞中自上而下开始形成蛋白质体。授粉后35天,上皮细胞发育成径向略长的形状,径向壁加厚达细胞的2/3处,仍呈薄壁状态的壁处有发达的胞间连丝;其内部的薄壁细胞中形成了许多蛋白质体。成熟籽粒的盾片中,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其径向壁的内段仍保持薄壁状态,外段的加厚壁有波状内突,胞质中含有大量脂体和少数淀粉粒,无蛋白质体但有许多蛋白质基质;上皮细胞以内的薄壁细胞中有大量球形蛋白质体、脂体和较多淀粉粒,脂体有规律地排列在蛋白质体周围。盾片发育后期,淀粉粒逐渐减少,蛋白质体增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香蕉进行乙烯利催熟,研究在温度15℃,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香蕉果实在催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催熟过程中淀粉很快发生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糖,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升高,VC含量与硬度变化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果胶酶活性、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