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3)
<正>近年来,如东的生猪养殖逐渐由每家每户10几头的散养模式向200多头的小型规模场发展。生产的发展同时带来疫病的多样化。在养殖密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如东养猪生产的典型性细菌病。笔者根据大量的基层临床实践,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基层疫病防控有所帮助。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致病猪发生咳嗽、呼吸困难、破行等症状为主的一类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2.
《当代畜禽养殖业》2020,(7)
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suis)是猪感染细菌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esuis,HPS)是该病的病原。患病猪在临床中主要表现出咳嗽、发烧、四肢不协调、跛行、共济失调、消瘦及被毛粗乱等症状。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可以发现患病猪出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症状。严重时可以引起患病猪出现败血症,公猪表现为跛行,母猪出现流产现象。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促进养猪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混合感染现象普遍,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育成舍,使猪群的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1)
<正>自2014年以来,随着福建省政府逐年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特别是对养猪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全省广大农村家庭生猪散养户数量急剧萎缩,规模养猪场相对增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逐年得到加强,动物疫病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可见于2周龄~4月龄的猪,但最常见于5周龄~8周龄的保育猪。临诊上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肺浆膜、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症。本病又称为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当猪群处在断奶、混群、转栏、运输、寒冷等应激条件下或在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复杂疾病的情况下。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更为严重,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0)
本文综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总结了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和防控措施,希望有效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尽可能的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猪场的迅速崛起,部分中小型猪场的生物安全和管理不到位,疫苗使用不合理,免疫程序不科学等原因,导致有些疾病在猪场泛滥,久治不愈。猪圆环病毒2型、支原体、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对猪场危害较大。其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全国各地猪场中均有发现,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4)
<正>近年来,许多养猪场出现一种以体温升高,温度在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皮肤潮红,被毛粗乱;有的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起立困难、跛行。在驱赶时患病猪尖叫侧卧或颤抖,有的共济失调。患猪逐渐消瘦,站立吃食或喝水时连声咳咳嗽,鼻孔周围有脓性分泌物,同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呼吸频率加快,脉搏加快,节律不齐,可视黏膜发绀,最后,窒息死亡。曾经有多个乡村兽医分别误诊为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附红细胞体病和链球菌病并按他们诊断治疗,结果无效。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猪副嗜血杆菌病(HPS)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育肥猪养殖中有极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到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从病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合阐述,同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以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为主。致病菌只感染猪,重点危害2~4周龄青年猪,同样,可波及5~8周龄猪只,发病率在10%~15%,致死率高达50%。此病的发生,与管理漏洞密切相关。改善管理,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对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但是,长期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施治,建议交替轮换用药,达到科学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8)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猪呼吸道传染病,2周~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约为50%。本病常年发生,无明显季节性,新蔡县每年11月~次年4月多发。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该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成功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作为最近几年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高感染率及高死亡率给各个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猪只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趁虚而入,主要以关节肿胀、疼痛、呼吸困难、胸膜和腹膜发生炎症为特征。该病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及流行特点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美兰染色呈两极着色特征,形态多变,呈丛状、球杆状或长丝状的多形态,无鞭毛和芽孢,通常有荚膜。有15个以上的血清型,不 相似文献
19.
20.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感染发病的猪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该病的致病菌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细菌,也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1日龄健康仔猪的鼻腔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就可以分离到HPS,患病的猪肺部也可以分离到,但是健康猪肺部分离不到该菌。该菌属于巴斯德氏菌科,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不具有运动性,为多形态、非溶血性和NAD(V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