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了无角陶赛特肉羊在青海高原地区与当地藏羊和小尾寒羊杂交F<,1>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日增重陶寒F<,1>最高,为140.6 g,藏羊最低,为85.7 g,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长指数和胸围指数表明,无角陶赛特羊与当地绵羊杂交改良效果良好,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F<,1>代对高原地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该杂交模式可在青海省局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一、本品种的概念及其品种特征(一)陶赛特羊的概念陶赛特羊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用雷兰羊和有角陶赛特羊为母本,考力代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羊再与有角陶赛特公羊回交,然后选择所生的无角后代培育而成的肉用绵羊品种。(二)分类陶赛特羊按有无角分为有角陶赛特羊和无角陶赛特羊两种。有角陶赛特羊因饲养管理不方便,被澳大利亚首先育成了无角陶赛特羊。按头部颜色分为白头陶赛特羊和黑头陶赛特羊两种。无  相似文献   

3.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产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了无角陶赛特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陶蒙F3公羔平均日增重304.50 g.d-1,比陶寒F3母羔267.50 g.d-1高37.00 g.d-1,两者间的差异显著(P<0.05).经育肥后陶蒙F3公母羔屠宰率分别为50.62%和49.68%,均高于陶寒F3公母羔,陶蒙F3和陶寒F3屠宰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陶蒙F3公母羔胴体净肉率分别为77.58%和75.96%.陶蒙F3和陶寒F3大理石纹在3~4之间,剪切力3~4 kg,失水率小,肉质柔嫩多汁.育肥组羔羊与对照组相比每只多获纯利分别是89元和67元,经济效益明显.无角陶赛特羊杂交改良当地现有绵羊品种杂交优势明显,陶蒙F3杂交组合优于陶寒F3.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向甘肃高山美利奴细毛羊引入超细澳洲美利奴血统,并观察对比F1代与纯种高山美利奴羊超细型品系、无角品系后代羊周岁时的5个最主要的生产性能性状:体侧毛长、体重、剪毛量、纤维直径、净毛率。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澳洲美利奴超细公羊血统,F1代周岁公羊纤维直径平均数为16.62μm,与同龄高山美利奴羊细型品系、无角品系公羊相比羊毛细度显著变细(P<0.05); F1代周岁公羊剪毛量比高山美利奴羊细型品系增加了2.0kg,比无角品系比增加了1.58kg,差异显著(P<0.05); F1代周岁公羊净毛率变化明显(P<0.05)与高山美利奴羊细型品系、无角品系公羊相比升高了3.84%和7.64%。超细型F1代母羊体侧毛长显著高于高山美利奴羊细型、无角品系母羊(P<0.05); F1代母羊体重显著高于高山美利奴羊细型、无角品系母羊(P<0.05);羊毛细度F1代超细品系周岁母羊羊毛纤维直径为17.59μm,同龄高山美利奴羊细型为18.14μm,降低了0.55μm,差异不显著(P>0.05),无角品系母羊为20.29μm,降低0.27μm,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5.
对引入永昌肉用种羊场的无角陶赛特羊和当地的蒙古羊及其杂种F1、F2和F3代5个群体的主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根据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对引入的无角陶赛特羊及其杂交改良的F1、F2和F3代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其主要生理生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绵羊PGR基因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德克塞尔羊’、‘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蒙古羊’、‘德国美利奴羊’、‘滩羊’和‘藏羊’7个绵羊品种共计414个个体的PGR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绵羊PGR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多态性,发现了AA、BB和AB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该多态的产生是由于PGR基因第4外显子扩增序列的第227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同时存在AA、BB和AB 3种基因型,‘无角陶赛特羊’和‘德国美利奴羊’只存在AA基因型,而其他品种存在AA和AB 2种基因型;在所检测的品种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7个绵羊品种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7个绵羊品种间分布的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该位点,‘无角陶赛特羊’与‘藏羊’之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无角陶赛特羊’与‘蒙古羊’和‘滩羊’之间,‘德国美利奴羊’与‘滩羊’和‘藏羊’之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无角陶赛特羊’与‘德国美利奴羊’只发现同一种基因型,不存在差异;其他绵羊品种之间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和‘德国美利奴羊’在该位点没有多态,其他属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7.
无角陶赛特羊及其杂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米源.无角陶赛特羊原产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该品种是以雷兰羊和有角陶赛特羊为母本、考力代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羊再与有角陶赛特公羊回交,然后选择所生的无角后代培育而成. 2.特征特性.无角陶赛特羊体质结实,面部、四肢及被毛为白色,羊毛覆盖至两眼连线,公母羊均无角,头短而宽,光脸,颈粗、短,耳中等大,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四肢租短,整个躯体呈圆桶状.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研究F1代陶赛特基础母羊生产性能,以期科学决策育种方向。试验采用F1代陶赛特母羊与贵州半细、考力代、陶赛特、特克赛尔进行提纯、二元、三元杂交方法,研究F1代陶赛特基础母羊生产的断奶前羔羊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考力代与F1代陶赛母羊特进行三元杂交,公、母羔初生重均高于贵州半细毛、陶赛特和特克赛尔后代,其中:公羔(4.05±0.59) kg,分别提高0.14kg、 0.02kg、 0.7kg,母羔(4.09±0.47) kg与贵州半细、陶赛特差异不显著,比特克赛尔在P=0.002<0.01上差异极显著,提高0.76kg。考力代母羔日增重(168.37±8.13) g,比贵州半细在P=0上差异极显著,提高38.09g,比陶赛特在P=00.002<0.01上差异极显著提高18.37g,比特克赛尔在P=0上差异极显著提高34.57g。初生重考力代公母羔整体最高,特克赛尔均值在试验组中整体最低。日增重方面特克赛尔公羔(177.11±3.73) g最高,但母羔(133.80±1.72) g低于公羔43.31g,差距较大;考力代公母羔日增重偏高,公母羔的发育基本相当。结论:考力代公羊是放牧型良种场和农户进行肉毛兼用基础扩繁的首选公羊。舍饲短期育肥首选特克赛尔,其次为陶赛特。  相似文献   

9.
对陶赛特养与小尾寒羊、藏羊杂交一代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并与当地藏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陶赛特羊作为经济杂交的父本,与小尾寒羊、当地藏羊杂交,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多项生产指标均明显高于当地藏羊。  相似文献   

10.
萨陶寒三元杂交肉羊主要经济性状表型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AS软件分析了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组合3月龄公羔体尺与体重间的表型相关、体尺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萨福克×(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组合3月龄羔羊体尺各指标均与体重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其中胸深和胸围是影响三元杂交公羔体重的主要因素.建议在选择三元杂交公羔体重的同时,应加强对胸深和胸围的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索在不改变贵州半细毛羊毛用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产肉性能,为贵州半细毛羊的杂交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项目组以无角陶赛特羊为父本,贵州半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效果研究。通过对杂交F_1代和纯繁F_1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毛色特征、羊毛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陶杂羊断奶重较纯种贵州半细毛羊显著提高(P0.05),初生重和双羔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纯种贵州半细毛羊羔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陶杂羊10月龄体重和体斜长显著高于纯种贵州半细毛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而体高和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陶杂羊的毛色与贵州半细毛羊毛色一致。羊毛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半细毛羊公羊羊毛的平均直径和刺痛因子显著高于母羊和杂交羊(P0.05),羊毛最粗直径和最细直径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无角陶赛特羊作为父本对贵州半细毛羊进行杂交可以达到在不改变贵州半细毛羊毛用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禽种业》2008,4(9):21-22
无角陶赛特羊原产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该品种是以雷兰羊和有角陶赛特羊为母本、考力代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羊再与有角陶赛特公羊回交,然后选择所生的无角后代培育而成。我国在80年代开始引入,山东振华牧业大型牛羊繁育调拨基地现繁育存栏量达到3200余只。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陶赛特、特克塞尔2个肉用绵羊品种作父本,分别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观察各组合F1羔羊8月龄的生长发育和7月龄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特克塞尔小尾寒羊杂交F1亦优于小尾寒羊(P>0.05).各杂交组合羔羊7月龄屠宰,屠宰率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组净肉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无角陶赛特羔羊和波德代羔羊的生长发育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Mitschetrlich模型、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拟合了无角陶赛特羔羊和波德代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拟合度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好,其中Gompertz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体重效果方面最好.因此,采用Gompertz模型进一步估算了2品种公、母羔的拐点体重、拐点日龄、瞬时相对生长率(K)、相对生长率(RGR)、瞬时生长率(GR),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强于波德代羔羊,且2品种公羔生长发育较母羔快.  相似文献   

15.
萨福克羊杂交改良本地羊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萨福克羊与化隆县的当地羊杂交,观察改良后的效果,结果表明:F1羔羊出生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分别为4.27kg、13.22kg和26.01kg,较当地羊提高0.93kg、3.10kg和7.09kg(P﹤0.01),其生长发育快于当地羊。同期体高、体斜长、胸围均高于当地同龄羊(P﹤0.05),用萨福克羊为父本广泛开展经济杂交发展肉羊产业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波槐F1羊、槐山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槐F1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同龄槐山羊;波槐F1羊的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槐山羊;波槐F1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槐山羊,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槐山羊;槐山羊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显著高于波槐F1羊,丙二醛的含量低于波槐F1羊,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验测定了波德代、无角陶赛特和土种羊第1~3d乳中灰分、钙(Ca)、磷(P)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灰分、磷的含量,无角陶赛特高于波德代,波德代高于土种羊;钙含量土种羊高于无角陶赛特,无角陶赛特高于波德代。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优化祁连山高寒牧区6月龄前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分别以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杂交试验(各杂交组合F1代羔羊分别命名为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后代为甘高细),测定各组合羔羊6月龄前的生长状况及产肉性能。结果显示,各组合F1代羔羊初生体质量差异均不显著;4月龄(断奶)时,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体质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甘高细公羔26.01%、42.91%和35.45%,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甘高细公羔31.81%、49.66%和43.64%,陶甘细效果最优;6月龄时,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分别比甘高细公羔提高26.25%(P0.01)、9.89%(P0.05)、26.02%(P0.01)和41.18%(P0.01)、21.60%(P0.01)、37.62%(P0.01),特甘细效果最优;各组合F1代公羔屠宰率无显著差异,但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母羔屠宰率均显著高于甘高细。综上,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引进特克塞尔、陶赛特和黑头萨福克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均能明显提高后代羔羊的生长和产肉性能,无角陶赛特是生产4月龄(断奶)羔羊肉的最优父本,特克塞尔是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父本。  相似文献   

19.
无角陶赛特羊杂交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产肉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无角陶赛特公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陶×甘细F1平均妊娠期比对照组相差2~3个百分点,产羔率、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高2、7、4个百分点,羔羊成活率低3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双羔率为123%;陶×甘细F1的初生重、断奶重比对照组分别高16.6%和24%,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0.11㎏,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比对照组分别高4.78㎏和3.52㎏,差异显著(P〈0.052),屠宰率提高了4.77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的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等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并研究这6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对无角陶赛特绵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新疆玛纳斯新澳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163只无角陶赛特绵羊羔羊血液,利用微卫星分型方法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非遗传因素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然后选择基因效应显著影响的生产性状,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微卫星标记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4,5,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55,平均遗传杂合度为0.698,这6个微卫星标记在该研究群体均表现中度或者高度多态,且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CSSM18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P<0.05);微卫星标记MNS19A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P<0.05),极显著影响2月龄胸围(P<0.01);微卫星标记BDKRB极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2月龄胸围、3月龄体质量(P<0.01),显著影响3月龄臀宽(P<0.05)。分析比较这3个微卫星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平均生产性能,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MNS19A和BDKRB不同基因型间的平均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卫星标记MNS19A和BDKRB可以作为无角陶赛特绵羊相应生长性状的分子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