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残膜污染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问题。使用机械回收残膜是当前残膜回收的主要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回收效率。探讨影响北疆地区残膜回收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讨论,以期为协调农膜使用和残膜治理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制种玉米根茬地作为参试样本,选用11MFJG-125型双升运链卷轴自卸式废膜捡拾机、1FMJF-120型风机吹送式残膜回收机、1GCH-80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3种残膜进行试验对比和数据分析,对残膜回收率及缠膜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参数的工作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样机残膜回收过程中的漏收废膜与缠绕,满足农田残留地膜机械化回收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秋后立秆模式的残膜回收机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秋后立秆模式回收地膜时存在的对行性差、对地仿形差及边膜难以搂起问题,提出利用复合四杆机构的三维动作来实现对行和仿形。为此,设计了相应残膜回收机,并对残膜回收机的复合四杆机构、搂膜齿、边膜起膜杆齿、株间划膜杆齿等部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为残膜回收机的对行仿形、对地仿形、边膜及株间残膜的回收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EtherCAT & GPRS的智能残膜回收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残膜回收作业需要根据实际状况人为地对其破土深度和收膜速度进行反复停车调节,为了提高残膜回收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对自主研制的弹齿式残膜回收装置进行改进,利用BECKHOFF CX2030控制器及模块和Ether CAT总线接口与GPRS联网,以实现起膜铲自动升降调节、卷膜齿转速在线检测、残膜回收在线视觉反馈和数据传输与监控等功能。通过对智能起膜铲的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了铲刀的安全倾角为65°~75°,适宜破土深度为20~50 mm。智能残膜回收装置的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在机械化回收作业方面是可行的,智能起膜铲的抗扭矩能力、残膜回收率、卸膜率和整机工作效率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地膜应用及回收装备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地膜的应用情况、解决地膜危害问题的办法及地膜回收装备的发展状况,重点对搂集型、捡拾型和筛土型残膜回收装备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降解膜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捡拾型残膜回收机是机械化解决残膜回收的发展方向,最后对治理残膜污染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量和效益成倍增长,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但在发展的同时随之出现了残膜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问题。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残膜污染,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笔者对乾安县地膜回收处理情况做了以下调查研究:1地膜污染现状及回收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露  李博  王龙  胡灿  王旭峰 《农业工程》2020,10(12):115-119
为解决新疆棉田残膜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新疆两个典型棉花种植地区棉农为调查对象,研究棉农回收处理农用地膜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棉农回收处理农用地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农的年龄、文化程度、回收地膜频率和残膜污染的认知对棉农回收处理农用地膜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棉农残膜危害的认知程度对回收处理农用地膜的行为有较大影响。因此,加大残膜污染危害的宣传,建立完善的农用地膜回收再利用综合治理机制,有利于改善新疆棉田残膜污染现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中阐述了地膜覆盖技术及残膜污染现状,重点统计了新疆部分地区地膜残留量,分析了残膜回收机械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在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与装备上的研究成果,对今后残膜污染回收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雨潇 《农业工程》2015,5(4):120-122
为了减少田间残膜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回收残膜,设计了一种残膜回收装置。该装置和夹持链式花生收获机配套使用,包括残膜粉碎和残膜回收两道工序。设计的残膜回收装置可以大大提高收获机的工作质量,收获的同时实现残膜和茎秆的分离,提高茎秆的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覆膜年限和面积不断增加,残留地膜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目前,机械回收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从对现有残膜机械化回收专利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申请时间、申请地区、专利权人类型和技术特征等方面阐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残膜回收技术机械化的角度来分析专利失效的主要原因,可以对不同申请主体的专利失效现象进行剖析,更好地理解专利失效背后的原因。结合现有专利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优势油料作物,常采用垄作覆膜种植,但收获时遗留在地表的残膜尚无回收机具。为解决垄作区花生残膜污染严重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花生残膜治理的种植模式和收获工艺出发,提出相应的垄作区花生残膜治理方案。同时,购置5款不同收膜、集膜结构的残膜回收机,通过田间残膜回收试验对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的收膜、传动、膜土分离、集膜等工序进行了装备筛选,制订了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技术指标,并对我国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疆地区的大面积耕地存在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且干旱缺水的问题,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农田残膜污染。本文对新疆地区农田残膜污染程度进行了调研,总结了新疆地区典型机械回收残膜技术装备的优势和缺点,针对新疆地区机械回收残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新疆地区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4CML-1000型链耙式地膜回收机设计与试验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传统搂耙式地膜回收机卸膜和装箱困难、作业连续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链耙式地膜回收机,可以连续实现搂膜集膜、输膜抖土、卸膜过程。该回收机主要由机架、起膜铲、链耙、集膜箱等部件组成。为了使地膜回收机的性能达到最佳,首先在土槽实验室内对回收机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优化试验,通过土槽试验得到地膜回收率、脱膜率、夹带土壤质量3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方程、响应优化曲面及最佳参数组合。最佳参数组合为:耙齿总成间距300 mm,单排耙齿数5个,耙齿入土深度84.41 mm,回收机前进速度2.542 km/h,链耙线速度0.417 m/s。通过大田验证试验,得到优化后的地膜回收机性能指标为:地膜回收率90.2%,脱膜率88.1%,夹带土壤质量0.41 kg/m。大田试验表明,链耙式地膜回收机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西北雨养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配套机具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抗旱增产,在我国西北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与提升其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主要包括对覆膜种床构建、膜上播种、残膜回收及种植作物收获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究。在分析西北旱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概况、技术模式和实施效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全膜双垄沟相关机械化起垄覆膜、膜上精量播种、种植作物收获及残膜回收关键技术特点及典型机具。结合实际生产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需求,在分析归纳现阶段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农艺、农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与配套机具性能优化、创建全膜双垄沟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研发经济高效全膜双垄沟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创建全膜双垄沟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实现全膜双垄沟生产系统高效、节本增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地膜回收机的通信能力,使其适应不同地膜密度的地块,提高地膜回收机的工作效率,实现多地膜回收机的协同控制,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多跳无线网络的地膜回收机和多回收机协同控制系统。改进后的地膜回收机在起膜铲的轴上装有起膜阻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试起膜阻力,调整起膜机的速度,实现速度的自适应调节。为了适应不同的起膜机速度,在卷膜机上装有速度传感器,可以对卷膜速度进行控制,提高了起膜和卷膜的作业精度。同时,设计了5点的多跳通信网络,利用无线局域网络,实现了地膜机的协同控制。最后对地膜回收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发现:残膜机作业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其作业时间较短,满足高效残膜回收机的设计需求,可以在其他农业现代化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残膜回收机工作效率、减少卸膜次数、保证机具作业行程,部分机具配备了较大的集膜箱与残膜压实装置;但膜箱较大,存在卸膜困难费时和卸膜不彻底的情况,且残膜在经过压实之后容易卡住,更不易卸出,严重影响残膜回收机的作业效率.为此,针对当前带有较大集膜箱的残膜回收机卸膜繁琐且不彻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剪叉式的卸膜装置.同时,介...  相似文献   

17.
弹齿链耙式播前残膜回收机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残膜带来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减轻污染,不影响播种、出苗,研究设计了新型弹齿链耙式播前残膜回收机。重点介绍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捡拾链耙、弹齿、脱膜机构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分析。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生产率为0.85hm2/h,残膜回收率为81%,满足残膜回收的技术要求,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静电对农田残膜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来进行残膜回收,以提高残膜回收机的收净率。为此,采用静电对残膜的吸附力作为评价指标,对静电残膜吸附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电极和残膜间距、残膜污浊度及电场强度等。通过试验给出了以上各影响因素和静电残膜吸附力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可供采用静电吸附作用原理开发残膜回收机的研发人员及其他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覆盖模式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通过模拟试验,对不同覆盖模式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设置无覆盖(CK)、覆砂(S)、覆砂+覆膜(SM)、覆秸秆+覆膜(JM)和覆秸秆+覆砂(JS)5种模式.结果表明:土壤表层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日蒸发量不同,在蒸发初期,土壤水分蒸发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K,JS,JM,S,SM,之后基本保持CK,JS,S,SM,JM的变化趋势.当有降雨发生时,土壤水分蒸发量从大到小由CK,JM,SM,JS,S变为CK,JS,S,SM,JM的趋势;土壤表层的不同覆盖处理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CK,JS,JM,S,SM处理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分别为1823.6,712.2,473.3,450.6,375.1 g,与对照相比,CK,JS,JM,S,SM处理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分别减少了60.9%,74.0%,75.3%,79.4%;在整个蒸发过程中,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W=atb,综合分析可知,覆砂(S)处理是最符合试验区域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技术是通过创造不同于露地栽培的农田土壤环境,达到增温保墒、蓄水防旱、抑制杂草、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改善作物品质等目的。简述地膜覆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其促进作物增产的机理,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技术要点,供农业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