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锈色粒肩天牛检疫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维正  屠新虹 《植物检疫》1998,12(6):332-334
本文通过近7年的观察、研究,基本搞清了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便于使用的直观检验、虫态鉴定等检疫检验方法,并对其除害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指导检疫工作的开展和控制锈色粒肩天牛的传播蔓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京城发现锈色粒肩天牛危害国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云陆 《植物保护》2000,26(4):51-52
国槐为豆科落叶乔木 ,奇数羽状复叶 ,夏季开花 ,蝶形花冠 ,黄白色。由于其适应性强 ,树形好 ,生长快 ,深受北京市民喜欢 ,是北京市的市树。 2 0 0 0年“五一”期间 ,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教授在北京西郊马连洼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家属院 ,发现一棵有 10年以上树龄的槐树枯死 ,经骆教  相似文献   

3.
刘玉卿  赵化奇 《植物保护》2009,35(6):119-122
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是北方重要绿化树种国槐的一种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和大枝。作者通过解析枝干,发现该虫主要以2~3龄幼虫在枝干韧皮部和边材部分横向蛀食,切断树体上下输导组织,影响植株生长。该幼虫蛀道系统总体上可分为横向道、侵入道、纵向道和羽化道4部分,且侵入道、纵向道和羽化道在枝干内呈扭曲的“Z”字形。并针对人工插毒签或注射药液防治方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锈色粒肩天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危害国槐的蛀干害虫,也是目前许多省市区的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不断加重。本文明确了该虫在国内外的分布和寄主;简要介绍了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分析了其传播扩散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锈色粒肩天牛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和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和市容景观。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分布、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花绒寄甲是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但其对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效果尚未见报道.本次试验证明了花绒寄甲对园林树木上的桃红颈天牛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展现了该天敌昆虫在控制园林桃红颈天牛上的广阔前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为害上海市垂柳的天牛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确定主要天牛为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和云斑天牛共4种。同时,研究了花绒寄甲对4种天牛的室内寄生和野外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在室内对4种天牛老熟幼虫的寄生率均为100%,野外释放对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防效较好,释放20 d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5%和55.1%,对星天牛和桑天牛的防效较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5.3%和20.2%。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全州县对槐树锈色粒肩天牛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观察,并调查了林间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该天牛2a发生1代,幼虫危害期长,槐树林间受害率高,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该天牛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头壳、触角和口器不同部位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分析其上各类感受器的分布位置和数量。结果显示,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头部整体宽阔扁平,头部长度平均为4.71 μm,宽度平均为2.93 μm。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包括上唇、上颚、下唇和下颚等。幼虫头部感受器共有 6 类 12 种,包括 4 种(I~IV)刺形感受器(sensilla chaetica,SCH)、1 种毛形感受器(sensillum trichodeum,ST)、4种(I~IV)锥形感受器(sensilla basiconica,SB)、1种栓锥形感受器(sensillum styloconicum,SST)、1 种 Bǒhm 氏鬃毛(Bǒhm bristle,BB)和 1 种钟形感受器(sensillum campaniformium,Ca),其中,幼虫头壳和口器上感受器分布较多,头壳感受器共 4 类 6 种,为 SCH-I、SCH-II、SCH-III、ST、BB和Ca;口器感受器共4类9种,为SCH-I、SCH-III、SCH-IV、ST、SB-I、SB-II、SB-III、SB-IV和SST;触角上感受器较少,仅SB-III一种。锥形感受器在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口器上分布多而广,推测在取食和寄主选择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寄生率,我们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研究不同接虫量和不同接虫时间对产出花绒寄甲成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龄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最好,1头幼虫接4头初孵花绒寄甲幼虫的产出率最高,为77.7%;产出量最大,平均为3.11头,而且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2 mm,体宽也最宽,平均为3.09 mm。在花绒寄甲幼虫孵化当天即接种,产出的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1 mm,体宽最宽,平均为3.10 mm。因此,最佳接虫量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4头花绒寄甲幼虫,最佳接虫时间是花绒寄甲幼虫从卵中孵化出的当天。单头天牛幼虫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的数量对其个体大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经研究,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与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Buysson)均可寄生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的低龄幼虫,可用于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为了探讨其学习行为,采用Y-型嗅觉仪、培养皿两种方法,测定了锈色粒肩天牛虫粪及其寄主植物——国槐韧皮部的气味刺激对交配后的白蜡吉丁肿腿蜂和哈氏肿腿蜂的雌蜂嗅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肿腿蜂在羽化后经过对上述两种气味源48h接触后,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两种气味源的选择性比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气味源的选择性相比显著提高。在对气味源的搜寻判断上,有学习经历的雌蜂所用时间显著少于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培养皿试验表明,有学习经历的雌蜂对锈色粒肩天牛虫粪及国槐树枝韧皮部水提物或正丁烷提取物的趋向率要高于没有学习经历的雌蜂,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两种寄生蜂的嗅觉记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当其脱离学习环境一定时间后,对气味源仍有较强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3.
锈色粒肩天牛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洛阳市区8个区段的国槐抽样调查,应用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8种聚集度指标检测和7种回归分析,对该虫虫卵进行了垂直分布和空间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虫虫卵在单株上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利用聚集均数λ分析了聚集原因,利用个体群大小指标L分析了个体群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虫虫卵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9.565 4/m+0.287 7)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o(n),T″0(n)=14n±13.795 1n。  相似文献   

14.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花绒寄甲对南方垂柳主要天牛害虫防治效果,在对赣州市垂柳天牛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释放时期、不同释放数量和花绒寄甲不同寄主种群,开展了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赣州市垂柳上的主要天牛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星天牛(A. chinensis)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共4种,且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优势天牛为光肩星天牛。花绒寄甲成虫对这4种天牛均有较好的防效,且4月初释放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9月中旬释放的效果。天牛虫口校正减退率与花绒寄甲释放数量呈极显著的2次多项式正相关关系,以每虫孔释放4头花绒寄甲成虫最为经济有效。释放不同寄主来源的花绒寄甲种群在释放的初期表现出对其自身寄主的嗜好性、对非靶标寄主的弱寄生性,但经过多代的适应后,均可表现出对目标寄主相似且较高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后40 d,防治效果较低(40%~60%),而防治1年后,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即防效的评价时间应选择在释放1年以后,才能得到准确的防效。南方可于4月初、按4头/虫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林间影响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本文在试验地不同位置设置诱木引诱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产卵,并在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之后调查诱木的生长环境及诱木上花绒寄甲的寄生率,并对各环境因子与花绒寄甲寄生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寄生率(Y)与坡位(X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主林层郁闭度(X8)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0.4146+0.5741X5―0.4382X8。经检验,平均差异程度为0.2209。因此,可试用该模型对花绒寄甲寄生率进行评估。以上研究为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花绒寄甲作为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尤其在控制松材线虫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自然界与不同种类的天牛长期协同进化,形成了不同生物型。本文在辽宁省抚顺松材线虫病疫区的疫木上调查发现了花绒寄甲越冬成虫,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学观察,确定了该花绒寄甲为云杉花墨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这是花绒寄甲作为云杉花墨天牛的自然天敌在我国首次被发现,这将对中国北方地区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的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天敌昆虫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相容性,观察4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性状、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并选用Bb3275和Bb202菌株测定其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致病力以及对花绒寄甲的毒力;同时在模拟环境条件下,分别用Bb3275和Bb202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先侵染松墨天牛幼虫,再按1∶1比例将花绒寄甲与受侵染的松墨天牛置于同一环境下饲养,观察花绒寄甲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孢子/mL至1×108孢子/mL时,Bb3275菌株和Bb202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和成虫的致病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经4种浓度Bb3275和Bb202菌株侵染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15 d后,仅在高浓度1×108孢子/mL时表现出轻微致死作用,但花绒寄甲的存活率均高于85.00%;模拟条件下,松墨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80.00%以上,而同环境下花绒寄甲幼虫和成虫均表现出良好的活力,且侵染率为0。表明球孢白僵菌和花绒寄甲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同时应用于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了饲养密度、温度与花绒寄甲成虫产卵量及寿命的关系,及营养缺乏条件下成虫的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和温度对松褐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单盒容积为1 552.5 cm3的饲养盒中.50头/盒和60头/盒的花绒寄甲单雌产卵量最高,但后者总产卵量更高,60头/盒为最佳饲养密度.营养充足时,在23~26℃下,成虫产卵量最大,产卵高峰期为5-7月,10月产卵量最低.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最适温度为23℃.成虫累计死亡率与饲养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30~80头/盒饲养密度下,密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在营养缺乏条件下,23、26和29℃下的成虫死亡率达50%的时间分别为170 d左右、160 d和120 d.表明该生物型花绒寄甲具有极强的耐饥力,且其寿命长短与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通过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布设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翌年在下一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前清理林中诱木和枯死木,以及在诱木布设区同时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等措施,探讨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林间设置诱木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枯死木和衰弱木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防治效果分别为71.27%和90.25%。防治后诱木处理区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携带松材线虫的病木数量以及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也显著降低。释放天敌的样地和未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分别为38.34%和3.92%,二者差异明显。室内人工接种天敌的测定结果表明,天敌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1~4:1的寄生率为12.5%~40%,不同比例的处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每根木段释放10头花绒寄甲成虫比释放4头成虫的处理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明显要高,分别为19.45%和4.11%。表明天敌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种群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阻止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