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纯度竹醋液生产和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通过对炭窑、炭材、燃料、收集工艺、储存条件和精制方法等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土窑里用无化学污染、立地条件一般的老龄竹、竹材加工剩余物作燃料,收集温度90~160℃,静置8个月,再经精馏处理,能获得高纯度竹醋液;该竹醋液为棕黄色透明的液体,烟焦味淡,密度1.001~1.008g/cm3,pH值2.6~3.2,有机酸含量7.5%~10.0%,甲醇含量<0.01%,苯酚含量<0.01%,可溶解焦油含量0.5%~2.0%。  相似文献   

2.
云南引种辣木籽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元江县、元谋县、元阳县3地引种栽植的辣木籽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辣木籽营养成分丰富,其中总糖含量为6.9%~9.5%,蛋白质含量为36.2%~38.7%,脂肪含量为33.8%~38.2%,钾含量为515.3~617.6 mg/100g,钙含量为95.0~135.3 mg/100g,铁含量为2.9~3.5 mg/100g。3个引种试验点中元阳县所产辣木籽品质最好。且辣木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适应性好,生长快,含油率高,是良好的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酸枣品种化、产业化发展,对邢台市酸枣资源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邢台市酸枣枣头一次枝和二次枝色泽、长度等性状差异较大,酸枣叶片色泽、形状、叶基等主要植物学性状差异也较大;果肉总糖含量42.44%~72.23%,酸含量0.71%~6.88%,酸枣仁皂苷A含量122±37.8~350±13.3μg/g,酸枣仁皂苷B含量30±8.9~133±6.87μg/g。选出了邢酸3号、邢酸8号、邢酸12号、邢酸13号4个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收集温度的竹醋液组分及形成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4年生毛竹为原材料,经过炭化炉热解后制得竹醋液。测定了不同温度收集的竹醋液的密度、pH值、有机酸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能,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分析,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竹醋液是一种由有机酸、酚类、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等组成成分相当复杂的有机混合物。不同收集温度的竹醋液理化性能、化学组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竹醋液原液,50%、20%、12.5%、10%体积浓度竹醋液,无菌水和链霉素0.5 mg/m L作对照,对甜瓜(Cucumis melo var.melo)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竹醋液浓度越高,抑菌圈越大,其中以竹醋液原液抑菌效果最佳,其抑菌圈直径可达35.17 mm,50%竹醋液与0.5 mg/m L链霉素抑菌效果相当,10%竹醋液抑菌圈直径最小,为9.13 mm;12.5%竹醋液与硫酸链霉素0.5 mg/m L浸种过的甜瓜种子出芽率和出苗率均较高,且二者效果相当;竹醋液(20%、12.5%)与0.5 mg/m L硫酸链霉素浸种的幼苗长势优且二者相当,但竹醋液处理组幼苗更为矮壮,尤其竹醋液12.5%处理组效果最佳,其平均干物质重量可达0.112 g。  相似文献   

6.
贮藏过程竹醋液组分及其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自燃炉生产的新鲜竹醋液和经6个月贮藏的老化竹醋液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组分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竹醋液的颜色较深且不透明,老化竹醋液色泽变红且透明,新鲜竹醋液的折光率、总酸含量分别较老化竹醋液高10.66%和45.98%,pH值老化竹醋液比新鲜竹醋液低;利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竹醋液有机物种类114种,老化竹醋液97种,老化竹醋液中有机酸、酚类、醛类、醇类、酯类含量分别比新鲜竹醋液高18.08%、20.36%、55.97%、245.76%、69.86%,而酮类和其它成分含量比新鲜竹醋液低0.36%和28.26%.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澄江县引种的杰兔、粉蓝、园蓝、灿烂4个兔眼蓝莓品种果实的外观性状及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进而对其果实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兔眼蓝莓品种扁球形为小果型,单果重小于1 g。果实中蛋白质、总糖、总酸、Vc、可溶性固形物、水分、纤维素的含量变幅依次为251.89~531.18 mg/100g、5.76~8.03 g/100g、0.08%~0.13%、3.75~5.40 mg/100g、14.8%~16.6%、81.38%~82.75%、7.91%~15.30%,矿质元素P、K、Ca、Mg、S、Fe、Zn、Cu、Mn含量较丰富。不同品种间,果实中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果实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杰兔,最差的是园蓝。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配方施肥对云南松松针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云南松幼林抚育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云南松为试材,采用U*15(157)均匀设计开展复合肥、氮肥、磷肥、镁肥和硼肥配施的试验。处理组合的针叶长、烘干含水率、针叶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23.90~27.34 cm、55.47%~60.88%、0.17%~0.57%、0.13%~0.33%和0.17%~0.82%,对照的则为24.14 cm、60.75%、0.35%、0.17%和0.29%。其中,全磷和全钾具有显著的差异。处理组合的土壤pH、烘干含水率、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胸径增长率分别为4.08~4.69、17.27%~34.59%、22.77~41.91、7.70~11.80、66.44~174.67 mg/kg和23.5%~50.3%,对照的则为4.42、17.27%、23.70、8.23、81.11 mg/kg和22.4%,处理组合间速效磷、速效钾和胸径增长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因素具有复杂的相关性,硼肥与胸径增长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配施复合肥1.6 kg/3 cm、氮肥0.10 kg/3 cm、磷肥0.2 kg/3 cm,镁肥7.5 g/3 cm和硼肥1.5 g/3 cm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云南松幼树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异叶南洋杉人工林木材,通过排水法、质量法和数值法对异叶南洋杉人工林的生材性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人工林木材树皮体积百分率、质量百分率、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39%、13.78%、0.842 g/cm3、0.394 g/cm3和121.43%。随异叶南洋杉树高的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和质量百分率总体呈增大趋势;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材含水率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期为异叶南洋杉人工林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落叶松播种生长为指标,通过对小陇山林区主要苗圃土壤养分测定和培肥试验,土壤养分主分量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的含量,可看作土壤肥沃程度和氮、磷、有效钾供应水平的高低,其贡献率为84.67%,分析提出了高肥、中肥区苗圃地土壤有机质为>5%、3%~5%,全N>0.25%、0.15%~0.25%,全P>0.20%、0.10%~0.20%,有效N>15 mg/100g、10~15 mg/100g,有效P2O5>15 mg/kg、7~15 mg/kg,有效K2O>150 mg/kg、100~150 mg/kg。对新建苗圃和低肥区采用客土改良培肥,在小陇山林区最佳配比为栎林土∶松林土∶牛粪=25%~40%∶10%∶10%~15%。  相似文献   

11.
安徽霍山毛竹笋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霍山县是毛竹天然分布的北部边缘,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这里生产的毛竹笋具有特殊的品质。文章测定了霍山毛竹春笋、鞭笋和冬笋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霍山毛竹笋中蛋白质含量为1.78%~3.36%,可溶性糖含量为1.98%~3.20%,粗纤维含量为0.794%~0.924%;毛竹笋氨基酸总量为17.30~32.59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20.7%~26.2%,鲜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34.8%~44.8%;毛竹笋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检测限以下。分析认为,霍山毛竹笋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污染的食品,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2.
对3种围径的毛竹笋(D ≤ 10 cm、10 cm < D ≤ 30 cm、D ≥ 30 cm)分别进行重金属铅和镉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铅、镉含量的样地中所采相同围径的竹笋间,竹笋铅、镉含量的差别不明显。但竹笋中铅、镉含量随竹笋围径大小而有所变化,竹笋围径越小,其铅、镉重金属含量越高。在调查区域竹笋中铅含量达标率较低(50.0%~61.0%),而镉含量达标率相对较高(72.2%~94.4%)。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性能重组竹研究进展及其研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高性能重组竹的开发历程、当前生产工艺技术与产品质量有关文献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分析,浅析了当前重组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竹青竹黄疏解高效设备研制、提高新型板材重组竹冷压和热压生产自动化程度、研制价格低廉且性能好的改性脲醛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制定控制产品质量操作方法与技术规程、研发竹丝木丝复合生产密度为0.7~0.9 g/cm3的新型竹木重组材及加强重组竹板材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产8个竹种种子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外国产3个属8种竹子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形态特征指标和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病虫害感染度、含水量、发芽率等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带壳颖果形状多为圆锥形、纺锤形,颜色以褐色、黄褐色、灰褐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9~11 mm和1~4 mm;去壳颖果长度和直径分别为8~15 mm和1~3 mm;颖果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病虫害感染程度、实验室发芽率、温室发芽率分别为10~70g、70%~93%、0%~15%、7%~8%、40%~75%、70%~95%。2)带壳坚颖果的形状一般为卵圆形,颜色多以灰褐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8 mm和2~5 mm;去壳坚颖果长度为4~8 mm,直径为2~4 mm;坚颖果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病虫害感染程度、实验室发芽率、温室发芽率分别为10~35g、85%~89%、6%~9%、0%、15%~50%,25%~69%。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开展了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的生物有机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下,连续施用2年生物有机肥和实施竹林标准化培育措施,明显增加研究区毛竹的新竹、冬笋和春笋产量,有效提高竹林生产能力。有机肥施肥区(埂尾区、吴大元区)新竹产量是不施肥对照区的1.94~2.21倍,其冬笋和春笋总产量则比同期常规复合肥施肥区增加28.9%;埂尾区和吴大元区竹笋产量比施肥管理前分别增产138.2、127.9 kg/667 m2,增长率相应达43.1%、40.2%。沿水平等高线开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方式,具有改善土壤综合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风险的作用,以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最明显,碱解氮增长率达38.4%(埂尾区)、31.9%(吴大元区),速效钾增长率达35.7%(埂尾区)、24.3%(吴大元区);同时,竹林科学管理促进了竹笋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竹笋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保持良好状况。因此,加强竹林标准化丰产培育和因地制宜地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6.
液泡膜内在水通道蛋白(TIPs)在调节植物细胞膨压适应逆境胁迫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毛竹TIP基因成员的分子特征及其在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对揭示其在毛竹应答胁迫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毛竹基因组中共鉴定19个编码完整TIP蛋白的基因(PeTIP1-1~PeTIP1-3PeTIP2-1~PeTIP2-4PeTIP3-1~PeTIP3-2PeTIP4-1~PeTIP4-7PeTIP5-1~PeTIP5-3);PeTIPs编码氨基酸的长度为238~434 aa,相对分子量为25.06~44.03 kDa;亚细胞位置预测显示,所有PeTIPs均定位于液泡膜上。PeTIPs包含7个保守基序,其中有4个为共有基序,不同成员的Ar/R选择性过滤器具有一定的差异,而Froger's残基均较为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来自毛竹、水稻等6个物种的71条TIP氨基酸序列可分为5个分支,各分支中PeTIPs成员依次为3、4、2、7和3个。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PeTIPs成员间共存在10对片段重复,在12个PeTIPs与水稻8个TIP基因间发现18对片段重复,这些重复基因多半发生在PeTIP4s和PeTIP5s中,且基因对的非同义对同义取代比(Ka/Ks)均小于1.0,表明PeTIPs经复制后的功能差异不大。在PeTIPs启动子区域中,发现多种与胁迫、激素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基于叶片RNA-seq数据分析表明,不同PeTIPs响应低温、干旱和强光胁迫的表达模式均存在一定差异,既有显著性变化的成员(如PeTIP1-1PeTIP1-2),也有几乎无变化的成员(如PeTIP5的成员)。qPCR结果显示,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毛竹叶片和根中的PeTIPs的表达模式不同,多数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上调,亦有在某一处理下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如强光下叶片中的PeTIP1-1PeTIP1-3PeTIP4-2;干旱下根中的PeTIP1-1PeTIP1-2),个别基因呈现下调(如低温下叶片中的PeTIP1-1)。毛竹叶片和根中PeTIPs的表达变化模式差异,说明它们在响应不同环境胁迫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是山东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文章以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泰安大津口和泰安罗汉崖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中,以日照国家森林公园的淡竹生长表现最优,其次为泰安大津口的淡竹林,泰安罗汉崖的淡竹林生长表现最差。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淡竹林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小于7%时,淡竹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土壤含水率在13%左右时,最适宜淡竹发笋。土壤水分是影响淡竹出笋、退笋以及成竹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影响淡竹产量的重要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类型的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分的毛竹自然再生产情况。结果表明:由6~8竹组成的竹杉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和6竹组成的竹松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强,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大于纯竹林;6~7竹组成的竹松阔混交林、6~8竹组成的竹松杉混交林、6竹和8竹组成的竹松混交林,其林分结构组成较差,自然再生产能力较弱,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以及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产指标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9.
花绿竹是近年选育的浙南夏秋笋新品种。与当地传统主栽种绿竹相比,有以下特点:(1)秆色为花色,绿底黄条,传统主栽种绿竹竹秆为绿色。(2)物候上抽枝发叶早,当年生新竹于高生长停止后即萌芽抽枝,抽枝率达80%;而传统种绿竹当年抽发枝叶相对较少。(3)习性上分枝低,多数竹株只要光线合适,即从地上部分第2~3节就开始抽枝,节间长度为两头小,中间长,11~32cm不等。(4)成竹高3~7m,胸径2.7~4.4cm。高生长期历时45~70天,夜生长量大于日生长量。径生长历时14天。高生长满足三次曲线方程:y=0.000 09x3+0.014 6x2+1.238 1x(R2=0.989 1)。(5)在浙南地区,花绿竹在海拔300 m以下、最低气温-5℃以上均可生长并形成经济产量。出笋初期6月初,末期10月中旬,7—8月为盛期,出笋量占总量的83%以上。(6)丰产早产性能好(3~4年生竹丛,产量在5.25~6.00 t/hm2,较对照种高25%),笋体品质优(糖分含量高、出土笋苦味轻)、质地脆、口感佳。花绿竹可作为笋用竹推广应用,也可考虑兼作笋用、观赏竹开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加压方式对刨切薄竹用集成材进行了增湿处理,分别以浸渍时间、浸渍方向、胶层层数为因素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大竹板材增湿后含水率达28.8%-63%,小竹板材达50%-88%;竹板各面单位面积增重率为:端面〉径面〉弦面,且随长度增加逐渐减小;竹板增重率随胶层层数增加其增湿效果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