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果树生产标准化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生产标准化是中国果树业的出路和希望,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对制约果树生产标准化的因素分析不全面、不明晰而严重影响其顺利进行。文章通过分析果树生产的特点,果树标准化主体(果农和龙头企业)的经营意识、经营模式以及社会环境(如标准体系、监督检测体系、服务体系等)各种现实情况对果树生产标准化的影响,综合分析了果树生产标准化的重点、难点所在。同时通过对制约因素的分析,揭示出果树生产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用标准化的思路去具体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保证果树生产标准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检验和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研究进展和棉花纤维品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并论述了棉花色特征指标如明度指标光反射率(Rd)和饱和度指示纤维黄度(+b)和传统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如目测等级、长度、强度和细度的测定与应用,以及生态和气候类型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与棉花色特征指标的关系。综述了在棉花质量标准革新与国际化背景下开展棉花色特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及色特征研究的发展前景。展望在构建棉花色特征气象生态模型基础上建立中国棉花分类分级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将生态模型与GIS进行结合,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生态指标和棉花纤维色特征的空间地域分异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3.
新疆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光热资源丰富,≥10℃积温4 100~4300℃,无霜期210~220d,7月平均温度在24.6~26.5℃,全年日照时数2 700~3000h,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发育,该地区棉花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8万hm^2左右,棉花的产量、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气流纱、喷气纱新设备比重的增加,对原棉品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棉花纤维品质年际间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利用河北省1994—2003年中棉所12的纤维品质资料分析年际间变化的主要指标和主因子。结果表明:比强度是纤维品质中年际间变化最大的品质指标。第一个公共因子与2.5%跨长和比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和0.715,可认为是长度强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与麦克隆值的相关系数为0.789,可认为是麦克隆因子。纤维品质与铃期(7-10月)气象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期平均气温是影响绒长强力因子的主要气象因素,铃期降雨是影响麦克隆值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5.
过去棉花产量不足,统购包销,棉布和絮棉限量供应,好坏棉花都有销路。三中全会以来,产量不断提高,原棉由大量进口转变为自给有余,而且可以出口。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新型纺纱设备的出现,对棉花纤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多样化。我国广原棉与国外进口棉比较,品级高、 相似文献
6.
棉花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所8号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 Pima90-53组配衍生的214个单株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包含110个SSR标记和65个AFLP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括42个连锁群,连锁群长度为4.5~147.3 cM,包括2~22个分子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6 cM,总长为2 030 cM,约占棉花全基因组的40.6%。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该组合的F2单株和F2:3家系纤维品质性状,共得到25个纤维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其中5个与纤维长度相关s,分布在Chr.21、Chr.15、LG2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0.2%~35.8%;4个与整齐度相关,分布在Chr.21、LG9、LG18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6%~36.6%;7个与马克隆值相关,分布在Chr.9、LG1、LG9、LG20和LG12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5%~26.1%;7个与断裂比强度相关,分布在Chr.21、Chr12、Chr.8、LG1、LG4和LG10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6.5%~52.8%;2个与伸长率相关,分布在Chr.9和Chr.21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1%和27.1%。LG9、LG12和Chr.21上存在QTL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棉花高品质种质系杂交后代纤维品质性状间的偏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品质的异常棉渐渗系J381和J415为母本,分别与苏棉12杂交,开展亲本P1、P2,杂种F1,回交后代B1、B2等6个世代纤维品质性状偏相关分析。结果,种质系J381和J415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回潮率等显著优于苏棉12,F1普遍为中亲值,B1偏向于J381或J415,B2偏向于苏棉12。亲本世代变异稍小,分离世代F2、B1、B2变异较大。偏相关分析表明,有7个性状在各世代均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即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反射率、黄度等两两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麦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均为极显著正相关;麦克隆值与纺纱均匀性指数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自育高品质中长绒棉品种(新陆中9号提高系)9-1696为母本,与主栽品种中棉所35为父本配置单交组合,筛选出12对SSR引物在F2群体和B1群体进行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4个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采用区间作图法(LOD>2.0),在F2群体中检测到6个与纤维品质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其中,检测到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伸长率各1个QTL位点,比强度检测到3个QTL。在B1群体中检测到2个QTL,分别与比强度和纤维长度连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北省棉花纤维品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采用网格法对河北省平原棉区10个典型代表县进行调查、取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6.44~33.68 mm;纤维整齐度指数高,主要分布在高档;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3.0~32.9 cN/tex,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3.31~6.12,纤维成熟较好,但纤维略粗;伸长率分布在6.0%~6.9%范围;棉花色泽好,均属于白棉;河北省棉花纺纱均匀性指数分布范围为106.0~169.0,棉花总体质量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目前,河北省棉花纤维质量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低、中、中高档棉纱(32~59支纱)的要求,可纺高支纱(60~80支)的原棉纤维所占比例较少。从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调整纤维品质结构;加强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提高棉花种植管理水平;进行区域化种植,发挥其地区与生态优势,使棉花纤维品质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及品质区划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湖北省“九五”以来育成的16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纤维长度较好,比强度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湖北省生产的原棉品质居全国中上等水平,纤维色特征相比较差。在分析湖北省三大棉区的纤维品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将鄂东、鄂北、江汉平原棉区分别建成中长绒、中短绒和中绒三种类型原棉生产基地。对如何提高湖北省原棉质量,从改良棉花遗传品质、提高生产品质、实施品质区划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棉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准确模拟对构建棉花生长模拟系统及优质高产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棉铃发育的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通过量化品种效应及水分、日均温和日温差等生态因子对棉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影响,构建了预测棉纤维伸长、比强度增加和纤维素积累的模拟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日均温和日温差条件以及不同水分处理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纤维素含量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1.15 mm,1.03 cN·tex-1和4.37%,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棕絮1号、新彩棉1号、陇绿棉2号、绿1-4560和普通白色棉对照品种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彩色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品质与超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探寻彩色棉纤维品质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的最终棉纤维长度、3.2mm隔距比强度、成熟度及马克隆值均表现为白色棉鲁棉研28棕色棉棕絮1号和新彩棉1号绿色棉陇绿棉2号和绿1-4560;相应的横向晶粒尺寸均随纤维发育进程不断增大,取向参数逐渐减小(优化),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与白色棉鲁棉研28相比,棕色棉棕絮1号和新彩棉1号纤维的横向晶粒尺寸初始值低,日增幅偏大,终止值略低;取向参数初始值低,日变幅小,终止值偏高;绿色棉陇绿棉2号和绿1-4560纤维的横向晶粒尺寸初始值低,日增幅小,终止值偏低;取向参数初始值高,日变幅小,终止值高。相关分析显示,彩色棉纤维的横向晶粒尺寸与3.2mm隔距比强度密切相关(r=0.89621*),ψ角和φ角与3.2mm隔距比强度、成熟度、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r=-0.93816*~-0.90233*),α角与纤维长度极显著负相关(r=-0.97314**)。表明彩色棉纤维品质差与纤维发育过程中横向晶粒尺寸初始值和终止值低及取向参数终止值高,进而影响纤维3.2mm隔距比强度、成熟度、马克隆值和纤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14个纤维品质差异的棉花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10个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变化与纤维品质的关系,为阐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与纤维品质形成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个基因在14个供试品种(或品系)不同纤维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虽然遗传背景完全不同,但它们具有某些共同表达特征。GhExp1、GhCIPK1、GhSus1、GhSusA1和GhPL这5个基因都是在纤维伸长期优势表达;GhACT1、GhRacA和GhRacB是在纤维伸长前期和次生壁加厚期高表达;而GhCelA1和GhcelA3是在纤维伸长后期和次生壁加厚期优势表达。这些基因表达谱与纤维品质关联分析显示,GhRacA在23DPA高表达且表达量与纤维品质显著正相关,其余基因在低表达时其表达量与纤维品质呈显著性相关,而在高表达时其表达量与纤维品质无相关性。GhExp1在20DPA的表达量与纤维比强度和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hPL在23DPA的表达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GhRacA在5DPA和23DPA的表达量均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hRacB在10DPA的表达量与长度和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GhCelA1基因在5DPA的表达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在10DPA的表达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长度和整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GhCIPK1、GhACT1、GhSus1、GhSusA1和GhCelA3 这5个基因在纤维发育各时期的表达量与纤维品质各指标未检测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与纤维品质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纤维品质差异的棉花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10个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变化与纤维品质的关系,为阐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与纤维品质形成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个基因在14个供试品种(或品系)不同纤维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虽然遗传背景完全不同,但它们具有某些共同表达特征。GhExp1、GhCIPK1、GhSus1、GhSusA1和GhPL这5个基因都是在纤维伸长期优势表达;GhACT1、GhRacA和GhRacB是在纤维伸长前期和次生壁加厚期高表达;而GhCelA1和GhcelA3是在纤维伸长后期和次生壁加厚期优势表达。这些基因表达谱与纤维品质关联分析显示,GhRacA在23DPA高表达且表达量与纤维品质显著正相关,其余基因在低表达时其表达量与纤维品质呈显著性相关,而在高表达时其表达量与纤维品质无相关性。GhExp1在20DPA的表达量与纤维比强度和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hPL在23DPA的表达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GhRacA在5DPA和23DPA的表达量均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hRacB在10DPA的表达量与长度和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GhCelA1基因在5DPA的表达量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在10DPA的表达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长度和整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GhCIPK1、GhACT1、GhSus1、GhSusA1和GhCelA3 这5个基因在纤维发育各时期的表达量与纤维品质各指标未检测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对预测我国不同生态区棉花纤维品质,指导我国原棉进出口和纺纱企业配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棉花花铃期生理生态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量化了棉花品种、棉株空间枝节、花铃期日均温、光照长度、土壤含水量、棉株含氮量与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形成的关系,并结合已有的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生态模型,构建了机理性较强的预测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长度整齐度等单一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及综合指标模型。利用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肥水管理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进行了检验,显示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长度整齐度的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的均方差根(RMSE),在时间分布模型中分别为0.15 mm、0.29 cN tex-1、0.18和0.36,在空间分布模型中分别为0.22 mm、0.60 cN tex-1和 0.15和0.86,与实际观察值间的误差皆小于5 %,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通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进入了除短季棉品种之外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新阶段,5年间共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65个,本研究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27.1~32.7 mm,86.2%品种属于Ⅱ型;比强度集中在24.6~32.0 cN/tex,53.85%品种属于Ⅲ型,没有Ⅰ型品种,20%品种低于Ⅲ型;马克隆值集中在3.6~5.3,13.84%品种属于Ⅰ型,83.08%品种属于Ⅱ型。2004-2007年,纤维品质逐年变好,但由于2007年吐絮期长时间降雨,造成2008年纤维品质出现了下滑。总的说来,我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没有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比强度≥34 cN/tex,马克隆值在3.7~4.2的综合表现Ⅰ型的品种,主要表现在比强度没有Ⅰ型品种,因而,我们的应该加强培育高比强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Cotton is the majorsource of natural fibers worldwide this commodity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manynational economies both in developing developed countries. …… 《分子植物育种》2007,5(2):161-162
Cotton is the major source of natural fibers worldwide, and this commodity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many national economies, both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mong the different cotton species,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due to its high productivity and other agronomical advantage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production worldwide, while G. barbadense ("Extra Long Staple", or Egyptian, or Pima cotton) is renowned for its high fib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点对棉株纤维品质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农业系统工程学 (agriculturalengineeringsystematics)等原理对不同生态点棉株纤维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其结果表明 :纤维品质中以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 ,且在不同生态点纤维品质优劣的大小顺序为C >A >E >D >B >F ;据关联分析表明 ,纤维长度与产量的变化势态接近 ,其次是比强度与整齐度 ,而麦克隆值、气纱品质与产量的变化势态较远 ,而且整齐度是制约纤维长度、比强度的主导因素 ;纤维长度是制约整齐度、气纱品质的主导因素 ,而气纱品质是制约麦克隆值的主导因素 ;据主成分分析表明 ,在不同生态点环境条件下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三者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 82 2 4 17% ,而纤维长度、麦克隆值、比强度三者的信息量仅占总信息量的 6 6 884 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