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脓疱病俗称口疱,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口唇等部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羔羊最为敏感,发病率高,常引起大量死亡,危害性极大。2008年7月,长岭县某乡镇引进的小尾寒羊羔羊大批发病,据查:患羊口唇处粘膜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溃疡,脓疱和疣状厚痂,采食困难。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患羊口唇等部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结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1病原特性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成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也称羊口疮病毒)所致的山羊、绵羊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在病羊的口唇等处粘膜和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痂。2003年我区从外地引进种羊后,各镇相继发生羊传染性脓庖,现将诊治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屠羊口疮病毒感染引起的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羊的口唇等外皮肤和粘膜上先发生丘疹、水疱、脓疱、溃疡,最后会形成痂块.容易群发,通过与病羊接触传染给健康的羊群,主要的感染途径只感染是皮肤和粘膜.  相似文献   

5.
前言河南省周口地区扶沟、商水两县曾先后子1981~1982年发生了马和驴的一种以外阴部的疹状病损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根据分离到的痘病毒,确认是由马痘病毒所致的  相似文献   

6.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多以口唇粘膜、蹄部皮肤和外阴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至溃烂结痂、真皮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疣状结节为特征,常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和混合型。尤其以危害羔羊口唇粘膜的病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8.
辽宁绒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叫羊口疮。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是主要传染途径。羔羊易感,易在羔羊群中迅速传播。此病在农户养羊中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或称"烂嘴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通常危害绵羊和山羊[1].临床特征表现为羊的口唇内外皮肤和粘膜形成红斑、丘疹、水泡、脓疱、溃疡,最后形成疣状厚痂[2].马山县是广西养羊大县,年山羊存栏量约18万只,但本县一年四季都有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在春秋季节呈群发性流行,常见于断奶前后的羔羊,给养羊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作者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发病羊进行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其致病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在畜牧业生产中危害较严重。1病因主要是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或者是健康羊放置于曾被病羊污染的牧场或厩舍而引起,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6):F003-F003
赵立平(1955-),哈尔滨人,大专,实验师。70年代参加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主要进行马传染性贫血病驴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和马传染性贫血病琼扩抗原的研究。1995年、1999年先后两次赴古巴进行国际合作进行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的生产,打开了该疫苗在欧美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2.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所有养羊地区均有本病流行,国内也存在,尤其在西北牧区,在羊群中蔓延流行,羔羊多为群发,以口唇等处皮肤黏膜形成痘疹、脓疱、溃疡和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5羊口疮5.1概述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羊以口唇等处的皮肤和黏膜出现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春秋两季多发于3~6月龄的羊,该病成年羊也可感染,但一般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和  相似文献   

14.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羊的主要疫病之一。病原为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该病主要侵害羊的唇、齿龈、舌、鼻、耳、蹄、乳房等部位,以受损皮肤、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严重时溃疡蔓延至舌及喉部,引起病羊采食困难,逐渐消瘦,部分病羊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过去称之为传染性口膜炎,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绵、山羊,而以幼羊最易感,人也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气候干燥时最易发生和传播。羔羊发病率可达100%,常为群发性,无性别与品种差异。感染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或粘膜。过去认为,羊传染性脓疱皮炎为良性经过。一般无须治疗,也没有好的  相似文献   

16.
<正>羊传染性脓胞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胞病病毒引起。在农牧区发生较广泛。主要病理过程表现为口唇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特征性的丘疹、脓胞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良性经过时,硬痂逐渐扩大、增厚,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向唇内牙齿周围和颊面扩展,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病变,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1马鼻疽的介绍及其危害1.1病原学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所引起,该菌归属于伯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伯氏菌属  相似文献   

18.
羊传染性脓疱是以羊口唇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并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又称羊口疮。它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感染本病。近年来由于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羊只流动的增加,羊传染性脓疱病时有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1临床症状1.1常见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山羊,绵羊少见。病初山羊精神沉郁,不愿采食或吮乳,  相似文献   

19.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1病原羊口疮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呈椭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表面呈特征性的管状条索斜形交叉,呈编织样外观),一般排列较为规则。按酸类型为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 A)。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d开始丧失其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来春仍具有感染性。病料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可保持毒力达数…  相似文献   

20.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道发生,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确切的描述了该病在马匹中的发生情况,并命名为恶性病[1].有文献报道了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这些人都有与感染马匹的接触史,特别是临床兽医.本文就马鼻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