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 △一亩桑园,三亩庄田。△蚕儿不吃五谷草,养蚕先把桑栽好。△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栽桑如栽“摇钱树”,养蚕如得“聚宝盆”△种得一亩桑,可免一家荒; 养得一季蚕,可顶半年粮。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健  陈昌华 《四川蚕业》2009,37(1):51-52
巴中属边远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巴中蚕业已逐步由过去以“四边桑”栽植为主,零星分散的栽桑养蚕模式向蚕业民营企业、经营业主、农村蚕业专合组织等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租凭承包土地成片规模栽桑养蚕转变。近年来,由于茧丝绸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等诸多问题,给我市规模栽桑养蚕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规模栽桑养蚕的整体效益,提高蚕业在农副产品中的竞争力是摆在全市行业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农场化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取得有显著成效,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据丰都县蚕桑办秦湘介绍,丰都县1990年以来,规模栽桑养蚕,坚持走高效快速之路,全区蚕桑生产两年两大步,取得了长足发展.昔日荒山秃岭,今日沧海桑田。1990年11月17日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宜宾地区“双户”养蚕有了新的突破。据最近地区在南溪县召开的蚕桑生产会上了解,全区养蚕收入上1000元的户在去年264户的基础上,一跃增加到594户,比去年翻了一番多。仅高县就有265户养蚕收入1000元以上。一大批栽桑多、养蚕多、质量好、收入高的养蚕专业户、重点户已成为农村致富的先行者。如南溪  相似文献   

8.
<正> 省蚕学会养蚕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9月16—18日在江油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有关专家和领导共计三十七人,针对当前我省蚕业的现状,围绕“适当调整栽桑养蚕布局,建立我省栽桑养蚕技术规范,提高蚕茧单产质量”这个中心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省蚕学会理事长李道盛同志应邀到会,并作了重要发言。主要内容一是:要  相似文献   

9.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积极开垦荒山和利用河滩非耕隙地栽桑养蚕,效益显著。该村1988年开始栽桑以来,现有桑树120余万株,由于培护管理好,良种桑多,1991年全村养蚕660张,总产茧22242公斤,平均单产茧33.7公斤,茧款收入达20余万元,人平收入247元;在该村带动下,香花村1组也积极栽桑24万余株,1991年开始养蚕174张,人平养蚕1.34张,茧款收入4.1万余元,人平收入315元。该组还出现了茧款收入上5000元的重点户,成为全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修水县征村公社有了个大队,一个蚕场,68个生产队,1435户,人口6721人,耕地面积6816亩,水田旱池各半,是一个半平原、半山区,规模不大的公社。现有桑园面积1551.6亩,其中79年栽96亩,80年冬栽920亩,81年冬栽536亩,全社每户平均有桑园1.08亩,人平桑园0.23亩。该社栽桑养蚕有一定的基础,群众栽桑有习惯,养蚕有经验,1958年就办起了公社蚕桑场,63年产茧163担,荣获全省蚕桑战线十面红旗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蚕乡的春天又  相似文献   

11.
<正>1993年底我们在吴江市震泽镇作了一次栽桑养蚕成本和效益的调查。被调查户按不同桑园产出情况,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其中高的亩产茧水平在150公斤上下,中的125公斤上下,低的100公斤上下,每一类型分别调查10户。调查结果如  相似文献   

12.
广丰县吴村乡潭家衬共有22户,122人,107.6亩耕地,人平水用0.66亩;三面环山,田少地瘦。过去经营项目单一,生产水平低下,群众欲富无门,1981年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园26亩,有16户养了蚕。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东县河口乡双庙村退休干部张德连,1984年退休后,为了能继续对社会作贡献,1985~1986年栽桑2亩。张老不熟悉蚕桑技术,他购买了有关蚕桑书籍学习,还时常听广播学技术,还虚心向内行求教。当年新栽桑采用摘芯分叉促条多,绿肥扣青,精心培育,桑树长势喜人。为了养好蚕,建了2间专用蚕室,严格彻底消毒,坚持科学喂养。1986年养蚕5.5张,产茧208.65公斤,茧款  相似文献   

14.
<正> 最近,涟水县采取了四条措施,鼓励农民栽桑养蚕:1.鼓励农民养蚕。每亩桑园供应柴油1公斤;每出售10元钱的蚕茧,奖售碳铵5公斤(以尿素兑现);每50公斤蚕茧,奖售磷肥10公斤;每张蚕种供应代理供应价加温煤20公斤。2.实行加价收购。每担蚕茧加价6元以上。3.支持农民养蚕。对人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蚕学会桑树学组按照学会的安排,于1997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分段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前往曲江、翁源、郁南、罗定、云安、英德等县市,对旱坡地栽桑养蚕的效果及其技术管理经验进行了调查(总结)。调查地点有曲江县的重阳镇重阳管理区;翁源县的江尾镇新生管理区;  相似文献   

16.
镇巴栽桑养蚕面临劳动力紧张,养蚕区域规模缩减,桑园荒芜、毁损严重,应加强桑园管理和现有养蚕人员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小蚕联户共育和省力化养蚕技术,走"强村大户"道路,推动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蚕桑生产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蚕桑的竞争能力。只有高产、高质量、高效益,才有生命力,蚕桑生产才赖以巩固和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须通过栽桑养蚕这两个环节来实现。但如何栽好桑养好蚕,高产稳产,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带着这个课题,走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进一步促使广大蚕农栽良桑、养肥蚕、卖好茧,增加自己的收入,重庆江津市支坪街道办事处决定从2005年起,开展评选“栽桑养蚕状元”和“栽桑养蚕能手”活动。重庆江津市支坪街道办事处地处綦河流域,地势多属浅丘,溪涧交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宜于栽桑养蚕,广大群众也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前些年由于多种原因,养蚕业效益发挥不大。针对这一现状,办事处从2005年开始,在6个重点村开展了栽桑养蚕的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了良种桑树的嫁接,推广优质蚕种,实施“方格蔟”养蚕,提高了广大群众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和逐步掌握栽桑养蚕基本知识,本刊将从1992年第1期开始,根据不同季节蚕事活动的需要,编写和摘录一些常识性问题,以问答形式陆续登出。欢迎读者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和建议,协助我们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20.
<正> 仪陇县观紫乡金光村,狠抓蚕桑生产,坚持走科学栽桑养蚕之路,蚕桑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改变了穷困面貌。这个地方过去是仪陇县的贫穷村,人均产粮300公斤左右,人均收入40~50元。现在却是“沧海桑田”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