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针对羊肚菌小拱棚栽培模式栽培形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从茬口安排、土壤处理、羊肚菌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等开展小拱棚羊肚菌与露地辣椒轮作技术研究,并分析其经济效益。该技术不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羊肚菌和辣椒的双丰收,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浙江地区羊肚菌钢管大棚栽培效率低、成本投入大的问题,试验采用小拱棚轻简化大田栽培技术。具体介绍该项技术的菌种及外源营养袋的制作、机械整地播种、小拱棚搭建、发菌及出菇管理等;并比较栽培成本与效益。结果为羊肚菌小拱棚轻简化大田栽培模式与镀锌钢管大棚栽培模式产量相当,但前者可节省85%的设施成本和25%的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辛颖 《食用菌》2020,(3):56-57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羊肚菌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取得了突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仿生露地栽培模式、小拱棚(套棚)栽培模式、冷棚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适时人为调控栽培环境,减少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对出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大田栽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常因栽培失败造成经济损失。羊肚菌栽培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及环境条件,确定差异化的栽培方案,并配套使用相应的设施。试验结合毕节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开展冬闲田羊肚菌竹竿拱棚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1套适宜毕节地区推广的冬闲田羊肚菌竹竿拱棚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竹竿拱棚成本低、抗风雪能力强、材料易运输且搬运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  相似文献   

6.
土壤改良与搭建拱棚在羊肚菌人工栽培中的作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南部干热河谷地带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试验结果:对栽培土壤用碳灰、石灰、蛭石等进行适当处理,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及产量提高;对菌床覆膜和搭建小拱棚,可有效减少畸形菇的发生,实现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陇南地区羊肚菌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斌  宋福英 《北方园艺》2019,(22):169-172
针对甘肃陇南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陇南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拱棚高产栽培羊肚菌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陕南平川地区羊肚菌栽培面积大,但每年都有不少种植户无法稳定盈利,甚至颗粒无收。羊肚菌生产中,对关键技术环节,如养菌、出菇、病虫防治技术掌握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缺少应对措施,极大地影响了效益提升。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适用于陕南平川地区的平棚下小拱棚栽培管理技术,提出了羊肚菌常见病虫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平地区露地嫁接西瓜中棚双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四平市有着多年种植西瓜的历史,全市西瓜面积已达到8000公顷,产量近40万吨。西瓜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市已形成一种模式,西瓜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栽培称为双覆盖栽培。其前期利用小拱棚气密性强,透光保温性能好,防风抗霜冻性能优的特点,以创造适宜西瓜植株生长特别是地上部生长的良好条件。同时,近地层覆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白色和黑色聚乙烯农用地膜,采取不覆盖、直接覆盖不同地膜和使用地膜在棚内搭建小拱棚等5种方式,观测比较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生长情况及产量、商品菇比率等。结果:覆盖地膜和使用地膜在棚内搭建小拱棚的方式能有效提高羊肚菌产量,其中在低海拔的陇南种植地以覆盖黑色地膜和使用白色地膜搭建小拱棚两种方式的种植效果较好,而在高海拔的舟曲种植地则是以白色地膜搭建小拱棚方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1.
那丽 《中国瓜菜》2003,(3):22-23
郑抗7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瓜抗病育种组最新培育的特早熟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是郑抗6号的改良品种。全生育期83~85天,果实发育期25天左右,小拱棚栽培时会适当延长;植株生长势中等,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浓绿色条带,外观美,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耐湿性好,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种之一。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大的早熟栽培方式,其有效地结合了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优点,早春低温条件下能促进西瓜早熟、增产。郑抗7号采用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其特早熟性可得到充分发挥,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生产示范,效…  相似文献   

12.
南阳盆地羊肚菌菌株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南阳市西峡县、成都等地采集的6个野生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沙壤地采用遮阳网加小拱棚的栽培模式,对各菌株生长适应性、产量及品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来源地不同的羊肚菌菌株,发菌初期菌丝萌发状态即有明显性差异:菌丝形态S1、S6稀疏,S2、S3、S4较密,S5密;不同菌株无性孢子形成量差异也很大,菌株间产量差异性也较明显。经比较分析以S2、S3、S4、S5菌株表现较为优异,为南阳盆地沙壤地栽培羊肚菌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13.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豇豆 2号、特早 3 0、之豇 2 8 2豇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露地直播 +地膜覆盖栽培”3种武汉地区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常用栽培模式 ,组合成 9种不同的处理进行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长豇豆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鄂豇豆 2号 ,优良栽培模式是栽培模式 1(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 ) ,优良组合栽培模式是处理组合 1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露地地膜覆盖 +套小拱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和 2C(大棚套小拱棚营养钵育苗 +移栽大棚栽培和鄂豇豆 2号豇豆品种组合栽培模式 )。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早春番茄早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早熟、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采用大棚套小拱棚和地膜的保护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在小拱棚上再加盖适当的保温措施的栽培方法,少数地区还有直接用小拱棚加地膜的栽培方法,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良种介绍     
<正>秀芳:系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和浙江省种子公司联合育成的花皮圆果、早熟优质西瓜新品种。经2年的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出坐果性好,不易裂果,肉质脆,品质优等特点。从开花至果实成熟约30天,植株生长旺,较抗枯萎病,耐低温、弱光。果实圆球形,外观圆整美丽,果皮亮绿色,覆墨绿色显条纹,果肉红色,中心糖度12度左右,糖度梯度小,品质优,耐储运,平均单果重6kg左右。适宜早春大棚栽培和小拱棚早熟栽培。大棚栽培于1月中旬播种育苗,小拱棚栽培于2月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工栽培小羊肚菌的可行性,以野生小羊肚菌为试料,设置3个母种培养基和3个原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发菌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M2和Y3在栽培小羊肚菌上显著优于其他培养基,在相对湿度85%和强光照(10 000 lx)刺激48 h条件下,Y3培养基能够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17.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是目前鸡东县普遍推广应用的适用增温早熟栽培方式.具有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两者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创造适宜西瓜生长的小气候,西瓜上市期可比地膜栽培提早15 d以上,而且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栽培可提前和延长结果期,因而增产效果较明显.另外,地膜加小拱棚双覆盖设备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8.
小拱棚栽培西瓜是一种当前比较普遍的保护地栽培模式,在我国西瓜栽培中面积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为了解决传统拱棚栽培模式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瓜农的种植收益,针对小拱棚的建造材料、构造及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种新的西瓜拱棚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西瓜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羊肚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羊肚菌(Morchella spp.)在许多国家中都是人们所喜爱的食用菌。人们很早就想栽培羊肚菌供食用,但是至今还没有研究出商业栽培的方法。我在查谟和克什米尔调查期间,找到了五种羊肚菌。然而,有一种倾向,认为本属没有那么多种。现已知道,羊肚菌对营养条件的反应、培养特征和组织结构,对于羊肚菌属中种的划分是很有参考价值的。现将八株羊肚菌的培养特征报导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用的菌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conica),小羊肚菌(M.deliciosa),杂种羊肚菌(M.hybrida),羊肚菌(M.esculenta),小顶羊肚菌(黑  相似文献   

20.
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圆叶杨菌根苗,模仿尖顶羊肚菌自然发育规律和生长环境栽培尖顶羊肚菌,经栽培环境、栽培土壤和栽培季节的选择;通过对圆叶杨繁育技术、尖顶羊肚菌栽培种制作和圆叶杨接种羊肚菌的试验,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获得成功。以期实现尖顶羊肚菌资源保护与圆叶杨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