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公害商品大鲵工厂化流水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活化石”的美称。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从2003年开始,湘西武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基本掌握大鲵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的无污染的大鲵原生态区水体,建造大鲵工厂化养殖基地,利用天然水体进行流水式养殖,通过3年的养殖试验,证明工厂化流水养殖大鲵比常规养殖方式(静水养  相似文献   

2.
大鲵(Andrias divianus)是我国稀有的珍贵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大鲵资源量日趋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大鲵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大鲵人工养殖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已有报道,但在广西目前尚未见到报道。我们从1987年3月起至1995年7月止,在本站试验场进行大鲵的池塘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一、陕西省大鲵产业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就开始了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由于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大规模养殖苗种需求,大鲵养殖长期处于小规模、小范围摸索试养阶段。自从2007年陕西汉中研究仿生态养殖大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大鲵繁殖出苗的成活率,有效地解决了苗种来源问题,开启了大鲵养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大鲵人工养殖试验任东明,赵国富,李传群(湖北省房县第一职业中学)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在我国华南和大巴山脉一带。近年由于人为捕杀严重,资源遭受催残,开展大鲵人工养殖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几年来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大鲵的生活习性1.食性...  相似文献   

5.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的二类保护动物.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支流中。由于近年来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对大鲵的研究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厦门进行的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1989年,我们已在《大鲵人工养殖研究初报》一文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将讨论大鲵的生长、疾病和生活习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笔者1997年7月18日~1998年7月18日在广州进行常温常态大鲵人工养殖试验,所用饵料包括小鱼虾、鸡内脏、猪肉、猪肠。经过一年的养殖,大鲵群体增重8.00kg,尾均增重216.2g,增重率最高月份为11月-1月,5月-9月有减重现象。大鲵在水温10.8℃-29.1℃对各种饵料均有摄食,其生长速度与水温、放养密度有关系。本文是试验的初报。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大鲵试验用动物为广州市渔政野生动物保护站下达我单位进行救护的大鲵37尾,产地不详,规格为0.12—1.23kg,平均尾重0.37kg。2养殖试验场所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番昌市钟村…  相似文献   

7.
正中草药具有安全、低毒、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水产养殖方面得到一定应用。本试验选择中草药四黄败毒,研究它对大鲵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对大鲵的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在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该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鲵救护机构,也是全国大鲵种  相似文献   

8.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9.
大鲵引进与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山东省成功引进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开晨了大鲵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放养1 100尾,平均体重5.43 g、体长8.5 cm,经过2年饲养,平均体重1.146 kg、平均体长50.12 cm,成活率98.7%,总重1 244.6 kg,最大个体为2.3 kg.大鲵在海拔108m地区人工养殖的成功,对野生种群修复、保护及开发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鲵 (Andriasdivianus)在食用、药用及及观赏等方面价值很高 ,为水产珍品。自然界大鲵繁殖率低 ,我国将其定为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在广州地区进行了常温常态下大鲵人工养殖试验。1 材料与方法饲养对象为广州市渔政野生动物保护站送至我单位救护的大鲵 37尾 ,产地不详 ,尾重 0 1 2~1 2 3kg ,平均 0 37kg/尾。试验时间为 1 997年 7月 1 8日~ 1 998年 7月 1 8日 ,地点在番禺市钟村镇石壁西江河边。大鲵养殖利用室内 4个水泥池 ,规格均为 1 5m× 2 5m× 0 8m ,遮光及通风良好 ,池内用石块及水泥瓦搭置洞穴。按照…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对大鲵胚胎发育的影响,结合实际养殖条件设计相关孵化器,旨在提高大鲵孵化率,并为大鲵规模化人工养殖创造条件和提供理论指导。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受精卵的选择:试验用受精卵为贵定县岩下娃娃鱼仿生态繁育合作社所养殖的亲鲵,2013年9月在自然条件下所得的受精卵。水源:为山泉水,水温常年14℃左右,溶氧10.0~12.4毫克/升,pH 7.6。  相似文献   

12.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鲵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立成 《淡水渔业》1994,24(1):39-40
三年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鲵幼体均重30克.成体均重500克;结果大鲵年净增重分别为90克和1150克;饲料系数分别为3.2和2.8。试验亦表明大鲵幼体饲料蛋白质适量为42.3-45.6%,成体饲料蛋白质适量为43.8-48.9%.饲料中添加1%的花粉有促进大鲵生长发育的作用.配合饲料比动物饵料养殖大鲵幼体和成体,其生长速度分别提高33.3%和37.5%。  相似文献   

13.
周晓华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2,440(7):14-16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稀的两栖动物.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经营利用实行特许管制.随着大鲵驯养繁殖工作的发展,大鲵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的成熟,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大鲵产地出现了千家万户发展大鲵养殖的现象.对此,我们赴湖北恩施,对大鲵养殖主产区宣恩县、咸丰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四、大鲵的人工养殖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来造福人类,必须大力开展人工繁殖与养殖。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酉、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外,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用这一珍稀动物资源拓宽…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10,(10):46-46
<正>大鲵养殖作为贵州省毕节地区特色养殖产业之一,于2009年开始在毕节、大方、金沙、赫章四县(市)相继实施。目前全区大鲵养殖面积为2668m2,2009年5月至今,各示范养殖地相继引入大鲵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15,(1):48
<正>最近,从张家界市大鲵保护与发展科了解到,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大鲵养殖规模将首次突破100万尾大关,全市大鲵养殖量到达103.4万尾。据统计,2014年张家界市完成商品鲵加工销售9.86万尾,人工繁殖大鲵幼苗30.7万尾,培育能繁亲本1.73万尾,全市开发大鲵深加工产品95个。配套饵料鱼养殖基地3241.5亩山塘水库和79口网箱,已经提供饵料鱼600吨。大鲵养殖重点乡镇53个,千尾以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大鲵人工养殖所投喂的饵料多以鱼块为主,以鲜活小杂鱼虾、蛋白质饲料等为辅。本试验探究了投喂死饵和活饵对大鲵生长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饵料条件下大鲵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大鲵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借鉴。一、材料与方法1.大鲵成鲵体长(30.50±2.00)厘米,体质量(0.29±0.02)千克,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成鲵养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大鲵资源。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科技局和农业局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大鲵养殖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50余人。在这次培训班上,首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豫西众发大鲵研究所和仁达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大鲵养殖经验。在培训期间,市、县领导及水产界专家分析大鲵养殖发展前景,鼓励养殖户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19.
娃娃鱼红梅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内已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水产养殖场在开展大鲵人工养殖试验,但对大鲵疾病防治研究还未见过报道,本文介绍我们首次发现大鲵发生红梅斑病及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的情况。一、发病时间和病症1990年6月11日我们从产地引进一批娃娃鱼苗,体长为20—40厘米,体重50—400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大鲵人工养殖年限的延长,大鲵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给大鲵养殖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如大鲵虹彩病毒病、大鲵蛙病毒病等,由于大鲵病毒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没有预防病毒病的相应有效疫苗制剂,所以给大鲵的人工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非常大。本文主要介绍大鲵病毒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对大鲵病毒病的防控体会,希望给广大大鲵养殖者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