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辽宁省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城乡居民收入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的特征,发现随着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辽宁省城乡居民的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也增加;猪肉和蛋类是辽宁省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的重要品种;辽宁省城乡居民在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方面都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
借助N-Calculator模型估算了2000-2014年兰州市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分析了其变化特点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在9.734~12.779 kg(N)/a波动,平均为10.655 kg(N)/a;农村居民在8.810~11.311 kg(N)/a波动,平均为10.194 kg(N)/a。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氮足迹与社会经济因子恩格尔系数、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农村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闻  许世卫 《农业展望》2012,8(10):52-55
随着收入水平和价格的变化,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应用1995~2010年统计数据,描述性分析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变动的基本趋势;利用食物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以2009年为基期,对2012年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量进行预测,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居民人均肉蛋奶的消费量将较2009年增长,粮食消费量将下降;在粮食产品中,除水稻和小麦的消费量没有下降外,其他粮食品种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玉米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能  许振成  彭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32-10334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依据十余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食物消费等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食物需求、消费种类、数量和结构等的现状和差异、对于共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针对当前居民的消费模式产生的不良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利用1980~2008年间的数据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倾向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负相关性,说明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河南省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制约经济发展,并据此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惟真  姜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07-5708,5712
分析了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现状,指出黑龙汪畜产品消费存在消费能力不足、消费结构不合理、质量安全隐患和收入组群消费差异化程度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从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加强畜产品全程产业链质量监控、提高可支配收入入手,推动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健康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模型,并将其发展,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长期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均大于城镇居民,然后利用城乡居民之间的基尼系数分析了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了收入分配不均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规模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生产消费系统的趋向规律,根据此变化特征探讨了当前中国食物供给安全情况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年生产和消费食物量中植物性食物占比略微下降,但在2018年仍分别占食物生产量的88.33%、食物消费量的88.58%;动物性食物生产和消费量占比整体上升,生产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1.01%,消费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0.67%,饮食结构逐渐倾向于多样化。供给安全方面,粮食自给率超过95%,但食物种类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豆类及坚果、奶和水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结构情境下,除了奶类,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所有的食物需求。最后,从生产技术、生产结构、农业政策和膳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62-165
以经济学中“家庭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省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食物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揭示了收入变量在消费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年龄虚变量的引入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中家庭特征的作用。对于各类食物消费弹性的估计,量化了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地区间的差异给予了说明,对于差异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学中“家庭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省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不同食物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揭示了收入变量在消费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年龄虚变量的引入进一步证实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中家庭特征的作用。对于各类食物消费弹性的估计,量化了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地区间的差异给予了说明,对于差异原因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对全国1990—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是农村居民的1.12倍左右;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引起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随着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食物虚拟水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势必对水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倡导城乡居民均衡膳食和健康的消费习惯,改善食物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小强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5):193-195205
食物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行为,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从三方面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变迁和现状进行了论述。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食物生产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隐患;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食物工业落后,加工品种类不多、食物消费的差距在拉大等主要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8-2014年安徽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对比研究,揭示了安徽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异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安徽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分析了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距产生的成因,提出了缩小差距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恩格尔系数看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幸  文博 《四川农场》2004,(2):44-46
恩格尔系数由德国19世纪的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他在长期对无产家庭预算构成的研究中发现,食物支出占整个家庭全部收人的比重会随收人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就是名的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也由此得出,即为家庭食物支出是家庭全部收入的比例。据恩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建省呈现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收入是决定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的要素之一。本文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从收入和收入分配角度分析得出制约福建省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等。因此从收入因素探讨进一步扩大福建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