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2018,(6)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是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因其子实体外观形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是一种世界公认的名贵野生食药用菌,常自然发生于清明节前后。羊肚菌的栽培早在1883年就有记载,之后的100多年有了许多羊肚菌栽培出菇的报道,其中标志性的突破是1982年Ower的人工栽培的成功[1],之后羊肚菌栽培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的羊肚菌大规模栽培开始自2012年,先后从200 hm2发展  相似文献   

2.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辛颖 《食用菌》2020,(3):56-57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羊肚菌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取得了突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仿生露地栽培模式、小拱棚(套棚)栽培模式、冷棚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适时人为调控栽培环境,减少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对出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羊肚菌消费市场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是一种世界性名贵食用菌,其驯化栽培一直是全球食用菌爱好者热衷追求的目标。然而,百余年来的研究并未有明显的突破。我国的羊肚菌大规模栽培开始于2012年前后,5年时间在栽培技术、栽培区域、栽培模式等诸多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羊肚菌行业是一个不同于传统食用菌的产业,从业人员多为80后、90后,年轻化的思维和多方位知识的输入给羊肚菌产业带来新的活力。近年来羊肚菌的消费升级、区域化栽培模式的推进、产业链整合等,产业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平慧芳 《食用菌》2019,(1):56-58
羊肚菌是一类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世界性名贵食药用菌,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富含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羊肚菌原本是一种野生菌,目前虽然有多地报道人工驯化栽培成功,但是栽培难度大,产量不稳定。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不同地区的栽培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山西太行山地区,栽培季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上旬至11月底之间,环境温度低于20℃即可栽培。笔者通过羊肚菌的组织分离、栽培试验、查阅资料总结了如下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也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羊肚菌栽培现状、羊肚菌产业市场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并展望产业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圆叶杨菌根苗,模仿尖顶羊肚菌自然发育规律和生长环境栽培尖顶羊肚菌,经栽培环境、栽培土壤和栽培季节的选择;通过对圆叶杨繁育技术、尖顶羊肚菌栽培种制作和圆叶杨接种羊肚菌的试验,圆叶杨林地栽培尖顶羊肚菌获得成功。以期实现尖顶羊肚菌资源保护与圆叶杨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跃鹏  王咪  裴蕾  李波 《北方园艺》2023,(2):153-157
羊肚菌是一种喜湿、低温、好氧型真菌,适宜出菇的湿度、温度范围较窄,一般采用“冬播春收”的栽培模式,一年只能栽培一季。该研究着重针对羊肚菌品种、栽培基质、周年化生产设施建设、母种及栽培种制作、外源营养袋制作及管理、养菌期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一套利用栽培基质周年化立体栽培羊肚菌技术要点,突破季节、气候等环境对羊肚菌栽培的限制,提高羊肚菌生产的周期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福建省宁德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0.35万km~2,葡萄园仿生栽培羊肚菌,充分利用葡萄种植园冬春空闲时间,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如何合理利用冬春空闲葡萄种植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葡萄园栽培羊肚菌技术总结如下。1羊肚菌生长环境条件1.1温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羊肚菌菌丝生长最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0,(4)
分析比较林下、温室、露天三种栽培模式的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栽培模式栽培羊肚菌的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小,温室栽培不利于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的积累,同时,羊肚菌子实体所含的钾元素丰富,无论哪种栽培模式梯棱羊肚菌微量元素均高于六妹羊肚菌。  相似文献   

11.
<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应量,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羊肚菌栽培产量差异大,经济效益不稳定。笔者通过对羊肚菌无基料栽培管理,认为羊肚菌栽培实现高产和稳产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大羊肚菌栽培面积,填补羊肚菌鲜品的上市空档期,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通过调研甘南州地区羊肚菌栽培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结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羊肚菌反季节栽培技术,筛选出了适合错季栽培的羊肚菌“GK2”品种,且确定了羊肚菌错季栽培技术体系,从菌种培育、培养料准备、菌袋制作、遮阳棚搭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总结,为羊肚菌错季栽培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郑丽丽 《食用菌》2017,(5):67-68
<正>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野生羊肚菌数量稀少,人工栽培成为必然。由于技术、气候、水源和土壤的限制,甘肃省人工大面积栽培羊肚菌尚属空白。笔者从2013年开始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黄坪乡钟李村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2016年3月出菇试验获得成功,亩(667 m~2)产鲜菇200 kg,产值达2.4万元。2016年11月武都区科技局与武都区欣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办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下半年,浙江省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联合开展羊肚菌栽培试验示范,在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基地种植羊肚菌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设计不同栽培场所、播种方式、培养料,以及不同环境管理措施等多处理试验。探索适宜浙江气候条件的羊肚菌栽培模式,并率先提出羊肚菌短周期大棚设施栽培模式。2016年12月13日大棚播种,于2017年2月6日形成菇  相似文献   

15.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经济价值极高,深受大众欢迎,野生羊肚菌供不应求.羊肚菌人工栽培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羊肚菌室外栽培已趋于成熟,但室内栽培和液体发酵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待继续突破.该研究回顾了国内外研究人员有关羊肚菌人工栽培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到目前为止取得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羊肚菌菌种制备技术、大田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化生产这3个部分内容,并提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导读:羊肚菌是羊肚菌科的珍贵菌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高。在羊肚菌的栽培过程中,采取低温高湿、控制光照、添加营养袋等相应措施,可促进羊肚菌快速生长。长阳县于2017年引种羊肚菌,667 m2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王永斌 《北方园艺》2017,(8):150-151
羊肚菌菌种极易退化,人工栽培羊肚菌每年都需要进行菌种分离,而组织分离法是制作羊肚菌母种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制作过程中污染率高,成为制约羊肚菌生产的两大因素之一。要提高组织分离法制作羊肚菌母种的成功率必须从培养基制作、制种工具选用、种菇选择、无菌分离、适温培养、检查筛选、培养纯化、菌丝镜检等环节抓起,只有保证了这些关键环节才能获得羊肚菌的纯母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羊肚菌产业化的困境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羊肚菌的大类分类及其可栽培种类、羊肚菌的营养特性和驯化栽培历史,羊肚菌的规模化栽培和规模化栽培中存在的7个科学技术问题和3个认识问题。探讨分析羊肚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羊肚菌,又名羊肚菜、羊肚蘑、阳雀菌,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是一类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至今未能完全成功,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栽培方式产量差异很大,笔者通过多年的栽培羊肚菌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上海地区林下栽培羊肚菌的技术要点,为羊肚菌林下栽培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昆明地区羊肚菌大棚栽培的环境条件,于2020年11月至12月,将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共6个菌株,分4个批次栽培于钢管塑料大棚内,详细记录并分析了各菌株在原基形成、原基分化、幼菇形成和采收共4个阶段的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情况与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