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立鸣  沈芾  李超  徐睿 《中国水产》2021,(1):104-107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是首次在北京地区利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的杂交鲟养殖试验研究,笔者团队通过试验总结了鲟鱼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状况、技术要求、经济效益等,为进一步优化养殖系统、完善养殖技术积累经验,同时为京郊养殖户提供一条新的鲟鱼养殖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可以有效收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并加以利用,降低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实现净化水质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目的,在提高养殖产量、改善鱼类品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是江苏省三新工程重点项目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之一。2014年,江苏启东市寅阳镇建丰村采用流水养鱼区与扣蟹养殖区(水质净化区)结合流水的方式,实现亩经济效益5248.4元。现将2014年项目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原理本试验是一种新型生态系统,即将鱼养殖池和扣蟹养殖池相互结合布置,实现鱼养殖池内水体和扣蟹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满足大规格鱼种的需求,选择草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配套草鱼鱼种的池塘养殖试验。试验分设7000和10000尾/亩(15亩=1 hm^2,下同)两个放养密度,每个密度设3个平行组。经过190多天的养殖,高、低密度试验组水质变化趋势一致。低密度组鱼种平均体质量为239.67g/尾,成活率75.48%,净产量18 856 kg。以200 g/尾的规格挑选,共选留59 300尾,选留率74.83%;高密度组鱼种平均体质量为179.33 g/尾,成活率93.97%,净产量23 471 kg。以200 g/尾的规格挑选,共选留55260尾,选留率42.00%。结果表明,虽然高密度组平均成活率和净产量均高于低密度组,但低密度组的平均规格和选留率均远高于高密度组,最后的选留量也高于高密度组,因此,7 000尾/亩的放养密度更加适合于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配套草鱼鱼种养殖。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因受特殊地理、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存在渔业发展起点低,商品鱼塘规模和规格不高,总产量不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挖掘出了池塘养殖的内在潜力,使水产养殖产量、效益成倍提高。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塘4口,总面积6254hm2。介绍了循环流水工程建设,循环流水前后池水理化特性和浮游生物变化情况,以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池塘鱼产量达759514kg/hm2,产值113万元,利税466万元。  相似文献   

7.
鳜鱼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正逐步为养殖企业所接受,并将成为未来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循环流水养殖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实现养殖水体自循环利用和高密度养殖。近年来,国内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试验示范,安徽省也引进了此项技术,并在全省多个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溶解氧(DO)和酸碱度(p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集污系统可通过吸取和沉淀将鱼类排泄物分离出池塘,养殖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9%和63.42%。沉淀池的TP、SS、CODMn含量高于养殖池上游的,最高时分别高出221.85%、241.67%、102.18%。养殖池上游的TN、NH4+-N含量与沉淀池没有明显差异,但NO2--N和NO3--N含量频繁高于沉淀池。水源、养殖池上游、沉淀池水体中的SS、pH、COD  相似文献   

9.
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安徽省滁州市"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由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引进,并于2015年在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竣工了滁州市第一个循环流水养殖基地,并于当年投产养殖草鱼。目前,安徽地区该模式养殖品种有草鱼、斑点叉尾、加州鲈鱼、黄颡鱼等,其中草鱼、斑点叉尾养殖技术相对成熟,鳜鱼养殖成功案例未见报道。2016年,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  相似文献   

10.
11.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再加上渔业资源衰退,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资源消耗量增加,养殖成本日益上升,极大地限制了渔民增收、渔业增效。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面临很大挑战,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由美国大豆协会引进国内,该项养殖技术将池塘"开放式养殖"提升为池  相似文献   

12.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新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殖技术,是培育大规格鱼种,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项新的养殖方式。湖北省江陵县泥港湖渔场利用该系统工程培育鱼种,亩放1.1万尾,获亩净产575.4公斤(一茬养殖)的产量,规格在16~20厘米以上,比静水常规池增产53.2%。其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养殖池塘食物链中浮游生物、鱼类、微生物三者共存,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养殖池),又是粪便、残饵等的分解场所(降解池),以及浮游生物的培育池三池合一的生态体系~([1])。该体系中,由于饲料、光、电等外来能量的持续输入,容易造成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生态失衡,而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显得尤为明显。近年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江苏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为现代化渔业的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养殖是中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但由于池塘养殖设施较为原始,进行高密度精养时易造成内源性污染加重,产生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池塘轨道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实现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到集约化圈养的转变。课题组从2017年开始研究池塘轨道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9,(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渔业养殖正在成为部分地区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渔业的发展极易受到气候以及水源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倘若不能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那么在未来一定阶段内水产养殖可能会面临瓶颈。面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必须切实保障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对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展开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为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太和县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实现渔业绿色生态高效,2017年太和县水产管理局在太和县三堂镇王华义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池塘试验点交通便利。养殖场周围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而且不受污染,水源为地下水。试验池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大力推动下,2014年初安徽省铜陵市、六安市在调查研究和参考江苏省苏州市平望镇的第一套养殖设备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建造出安徽省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现将该养殖系统简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将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循环流水养殖的有关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到"集约化圈养"的转变,具有节水、节能、高效、高产、环保等特点。笔者从2017年开始关注了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研究,开展了水  相似文献   

20.
<正>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优质食物蛋白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维护水域生态安全、增加农(渔)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过去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的五年,也是我国淡水养殖绿色发展更加备受关注的时期。但是,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