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低海拔山地双季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块及品种选择选择海拔400~600m,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水田种植。中低海拔山地栽培双季茭可选用中熟类型的浙茭2号、梭子茭、浙茭911等品种。2整地施肥翻耕前要加固田埂,要求田埂上口宽40cm、高40cm,以利保水。667m2撒施优质猪牛栏粪3000kg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稻冬闲田对白菜薹进行免耕和翻耕栽培比较试验,设计了免耕留蔸15 cm、免耕留蔸35 cm和机械翻耕(CK)3个处理,比较了白菜薹的生产成本、移栽成活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白菜薹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免耕栽培的生产成本高于机械翻耕栽培;综合来看,在面积较小或地形限制等不方便采用机械翻耕的条件下,可利用水稻冬闲田进行白菜薹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3.
田埂报春(Primula forbessi Franch)属报春花科报春花属1a生草本植物,常作2a生栽培,别名小报春。田埂报春广泛分布于云南的昆明、宜良、洱源、鹤庆、剑川、丽江及四川西南和西北部等地。在海拔1000~2800m的山沟溪边、田边、湿草地生长。2003年12月从昆明市植物研究所引进,经7a自留种繁殖栽培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昆明学院农学中专部温室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三)高产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与茬口荸荠不宜连作,可与水生蔬菜(早花藕、茭白)水生经济作物(席草)、三麦、水稻接茬。立秋前随时可育苗栽植。小满~芒种栽植谓“早水荸荠”,小署~大  相似文献   

5.
祁东县系人多地少地区,广大农民则在田埂上栽培辣椒,把它有效的利用起来。1988年全县在田埂上种植辣椒面积达7350亩,平均亩产1800公斤,总产1323万公斤。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留好种:品种主要采用‘祁东牛角椒’。 老土更新:每年2~3月在田埂上种的冬季作物收获后,将老土挑入稻田,将稻田的耕作层土壤挑在田埂上,实行老上更新,减少菌源,改善土壤结构。 育苗移栽:苗床选用背风向阳、土壤通气、渗水性好的平土作苗床,进行育苗。一般于3月中旬播种,立夏前后幼苗长到5~6片叶时,选晴天傍晚或阴天带土移栽,并淋水“过 ”。移栽前2~3天…  相似文献   

6.
黄花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科平  刘丹  詹云端 《蔬菜》2011,(5):19-20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安神菜、健脑菜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多以田埂、护坡零星栽培为主。其根系发达,开花期长,利用此特点在坡度较大的耕地里栽植黄花菜,可起到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农民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得到了改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丽水豇豆—水稻—冬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茬口搭配紧凑,高产优质,稳粮增效,示范作用明显,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可因地制宜推广。豇豆—水稻—冬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目前年推广面积约300 hm2,并已连续多年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2012年碧湖绿源长豇豆专业合作社与莲都区农业推广中心在该镇建立7.5 hm2豇豆—水稻—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省余庆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农业生产多为水稻—油菜的1年2熟或1年1熟冬季休闲生产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西瓜生产以来,常年栽培面积450~500hm2,生产模式多为西瓜—水稻或西瓜—玉米模式,生产效益有较大提高。2005-2008年经过多点西瓜生产栽培模式试验,总结出西瓜—水稻—莴笋、西瓜—番茄—白菜、西瓜—玉米—萝卜、番茄—小礼品西瓜—白菜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后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现栽培面积在5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2015,(15)
探索水气平衡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增产效果,为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于2015年晚造,以兰优2093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气平衡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水气平衡栽培水稻有效穗增加20.15万穗/hm,每穗总粒数多6粒,每穗实粒数多8粒,成穗率提高9.6%,结实率高出2.1%,增产稻谷1044kg/hm,增产13.69%。水气平衡栽培具有节约水资源,增产效果显著,技术操作简单,易懂可行,可在我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栽培模式的优点及其具体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栽培要点有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球盖菇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培养料配制,铺料,播菌种,开沟覆土,发菌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它以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利用冬闲田、菜地、荒地露天栽培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便、用工少,无需搭建菇房、大棚和菇架等设施,667m2产量可达3000kg,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生产下脚料又可作为水稻、蔬菜、果树生产的基肥,可循环生产,是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方式。2010年以来,我场先后推广露天栽培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豇豆土壤连作障碍及次生盐渍化问题,促进豇豆与水稻轮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编制了长豇豆与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规程,并通过了丽水市莲都区质量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该规程规定了豇豆与水稻轮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轮作条件、轮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可为丽水市豇豆与水稻轮作栽培提供有效指导,确保豇豆和水稻安全生产,促进豇豆和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2009年,我们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郑旺镇等,进行了日光温室番茄与水稻轮作栽培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经专家验收,日光温室番茄平均666·7m2产量为6195·4kg,水稻平均666·7m2产为491·8kg。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模式及茬口安排1·1栽培模式番茄采用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可选用SD-Ⅱ型或SD-Ⅲ型日光温室。水稻采用旱育秧模式栽培。1·2品种选择番茄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低温的中晚熟品种,如宝冠、桃金宝等。水稻选早熟、高产、抗病品种,如临稻11等。1·3茬口安排5月上旬水稻育秧,6月上旬收获越冬茬番茄,6月中旬定植棚室水稻,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用苗床番茄育苗,10月上旬收获棚室水稻,10中旬定植棚室番茄,至翌年6月上旬收获完毕,再定植下茬水稻,实行周年生产。2番茄越冬栽培2·1培育壮苗2·1·1苗床准备采用小拱棚内营养块育苗方式。选大田地或棚室外非菜地向阳避风、地势高燥处地块,建造宽为2m的苗床,长度依育苗量而定,苗床底部压实整平,上面铺一层聚乙烯薄膜(按100~150个/m2打孔),按间距20cm摆放育苗营养块。2·1·2播种期根据所选番茄品种特性和水稻收获时间,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豫南稻区信阳市草莓种植已由水稻-草莓轮作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一年一大季大棚草霉为主要形式的栽培方式。由水稻田改种旱田,由种植水稻改种草莓,豫南草莓的栽培大多以一棚三膜覆盖冬季促成栽培模式。一棚三膜覆盖指一个大棚覆盖三层薄膜(一层黑色地膜和两层天膜)。这种栽培模式生产的草莓上市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双孢菇轮作栽培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稻作区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优质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先在水田里种一季水稻或双季水稻,再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搭"人"字棚栽培一茬双孢菇,翌年4月双孢菇采收结束后,再将双孢菇的废渣直接还田种植水稻。采用水稻双孢菇轮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描述紫跳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征和发生条件,提出具体防控措施为:保持栽培场所卫生,推行与水稻轮作,排场前进行土壤处理,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17.
青蚕豆为启东市的特色农产品,栽培面积大,效益高,青蚕豆还可兼作绿肥,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启东市大力发展水稻规模化生产。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改良土壤,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试行了青蚕豆-水稻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1技术优点1.1保护天敌在早稻收割后,有很多水稻害虫天敌,由于没栖息场所,而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天敌数量减少,而田埂上种植田塍豆(5月初种至9月上旬收获),却能成为早稻收割后天敌栖息的临时场所,据田间调查,平均每株大豆上有捕食螨10头左右,还有少量的寄生蜂、青蛙等  相似文献   

19.
高山稀特蔬菜威灵仙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喜凉爽、湿润;主要以种子繁殖,并栽培于荒山或大田,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以打破休眠,可条播和撒播,苗期保持床土湿润,并适当遮光;荒山栽培每667 m2可定植2 000~2 500株,采用条栽或穴栽;大田栽培多采用池畦栽培,株行距30 cm×30 cm,当幼苗15~20 cm高时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20.
在洋葱生产中早熟、中熟配套栽培,可拉长市场供应期,缓解单一品种集中采收和上市、劳动力紧张、价格不稳定等问题。黄皮、紫皮品种搭配栽培,既可满足市场和出口的需求,又可供应国内市场;氮磷钾配施、合理密植,洋葱产量和总收益明显增加;盖膜前喷施除草剂除草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