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2.
3.
几种植物在模拟污水处理湿地中根际微生物功能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人蕉、香蒲、垂穗莎草、玉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模拟人工湿地条件下水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群、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根际、非根际间的细菌数量无明显差异,而真菌与放线菌的根际与非根际间差异较显著。根际硝化细菌数和反硝化细菌数最多的水生植物都是香蒲,分别为2.17×102个·g-1干土和6.17×102个·g-1干土,有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美人蕉为5.68×104个·g-1干土,无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玉带草为3.72×103个·g-1干土。4种不同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较非根际土壤高,湿地植物的根际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河北衡水湖湿地芦苇、长苞香蒲、水葱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异养细菌是湿地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在三种植物的根际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均比非根际中多,说明微生物的根际效应明显。植物的根际效应对微生物影响的程度为,异养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反硝化细菌放线菌真菌。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固特沙漠东南缘两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多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率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微生物是人工湿地中净化污水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物质的降解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小型实验湿地系统,考察在不同植物组合条件下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旱伞草、美人蕉和芦苇组合系统的TN、TP和BOD,去除效率最高,而旱伞草和美人蕉组合系统的CODCr>净化效率最高.旱伞草、美人蕉、芦苇3种植物组合系统和旱伞草和美人蕉两种植物组合系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较高,利用碳源的能力较强;而单一旱伞草植物系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较小,利用碳源能力较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植物组合而成的湿地系统,可提高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从而提高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的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异丙甲草胺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在根际环境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与有机污染物消解之间的关系,揭示根际环境中农药快速降解的机理,通过根际袋法土培试验,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对芹菜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异丙甲草胺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异丙甲草胺对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d后土壤细菌数量增加,并高于对照土壤。异丙甲草胺对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这种刺激作用随所用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无论是处理土壤还是对照土壤,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均要高于非根际土。各浓度处理条件下根际土中异丙甲草胺的半衰期均小于非根际土,1、2.5、5mg·kg-1浓度下根际土中异丙甲草胺的半衰期分别缩短为非根际土的86.22%、78.95%、77.97%,相应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非根际土的1.16、1.27、1.28倍。在根际土壤中,异丙甲草胺更易降解。 相似文献
9.
根际微生物对绿豆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取田间10 cm土样,进行灭菌与非灭菌处理,并在15~35℃的温度下培养绿豆种子,对其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该温度范围内种子均可萌发,在20~25℃的条件下,绿豆种子萌发效果比较好,其中25℃时的效果最佳。根际微生物可明显加快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腐熟发酵过的猪粪、牛粪、羊粪为材料,采用外源添加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用量动物粪便对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微生物生物量及区系影响,以期为研究茶树根际土壤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粪便处理后,能有效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的酸度;随着处理动物粪便用量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数量则相反;不同动物粪以猪粪用量1.5 kg/m2,牛粪、羊粪用量2.0 kg/m2时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改善程度最佳;不同粪便处理对茶树根际酸度的调节作用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强时,以猪粪最高、羊粪次之、牛粪最低。上述结果表明动物粪便的使用能有效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的酸化,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是近年来菌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影响菌根形成、发育和功能的主要根际因子有根系分泌物、其它微生物及其与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拮抗作用或刺激作用)。菌根真菌与土壤微生物混合接种对宿主的生长和营养有积极意义。VA菌根真菌由于可大大改善宿主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根瘤的形成,因而与根瘤菌混合接种可对宿主植物不但在生长方面,而且在抗逆生理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内外对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的研究,多集中在两种菌根的关系及其对林木生长的 影响方面,但有关菌根混合接种对 相似文献
14.
梦清园人工湿地芦苇的氮磷和生物量动态及其适宜收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自由水面人工湿地的中试,研究了上海梦清园人工湿地芦苇的不同器官氮、磷含量的季节动态与分配及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季节动态,并探讨了芦苇的最佳收割期。结果表明,梦清园人工湿地芦苇的不同器官氮、磷含量都随季节波动,且在一个生育周期内,芦苇叶、茎、须根及其地上部分的氮、磷含量曲线呈典型的单峰式。叶和地上部分的氮磷含量峰谷在秋季10月底11月初,茎的峰谷在进入严冬前12月初。早春3月下旬芦苇返青后,芦苇生长曲线呈典型的单峰式,生物量极大值出现在10月底11月初,其中10月21日达6624g.m-2。芦苇地上部氮、磷积累量也在10月底11月初达到最高,10月21日氮、磷积累量分别为151.7g.m-2和32.5g.m-2,说明此时收割芦苇能最好地发挥湿地芦苇的去除氮、磷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小麦根际土壤,加入不同量的土霉素药物,使药物浓度为0、10、30、50、70mg·kg-1.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土霉素作用于根际土壤后两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进行了研究,探讨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目较原始土样有了较大的变化.细菌数目随药物浓度的增大数目整体呈减少趋势,在10mg·kg-1、30mg·kg-1土霉素条件下有较明显的减少,50mg·kg-1时略有上升,后继续减少;放线菌数目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霉素浓度的作用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对脱氢酶略有影响,对脲酶影响不大,其中碱性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酸性土壤高.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各种酶活又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枯萎病对温室黄瓜根际细菌生理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黄瓜感染枯萎病后,根际细菌生理菌群数量改变,酶活性下降。病害降低了染病初期和高峰期根际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数量,促进了高峰期及后期的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染病后,各个时期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均减少;患病根际硫化细菌数量大幅度下降,反硫化细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多;硝化细菌在感抗品种中影响差异显著,可能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生起重要调节作用。感染枯萎病后,黄瓜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弱并达显著水平;前期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下降幅度大,后期则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幅度大;过氧化氢酶对感抗品种影响差异显著,可作为抗病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对腐霉利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加强腐霉利自然降解机制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对土壤中腐霉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56 d后,腐霉利在土壤中的消解率均在90%以上。腐霉利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腐霉利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4.1、9.4 d。微生物的参与有利于腐霉利在土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19.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Ⅱ.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利用稻鸭互利共生的关系的基础上,将免耕技术引入稻田生态系统,形成稻田免耕养鸭技术新体系.从土壤生物学特性方面对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评价该系统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在剖面中有明显的上高下低的分布趋势,特别是0-5cm土层,NCD(免耕养鸭处理)量高于同层次的NCND(免耕不养鸭处理)和CCND(翻耕不养鸭处理).NCD的剖面分布也是呈现上高下低的格局,但5~15cm土层中各微生物数量和总数均大于NCND和CCND处理中同层次的微生物数.上下两层土壤中,NCD与CCND和NCND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依土壤层次的深浅呈现从上到下渐减的趋势,与微生物的数量分布趋势相一致,各处理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NCD,NCND,CCND.由此可见,免耕养鸭有利于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这与该处理较高的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过程中实现农药、除草剂的“零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