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种子市场供应情况 1.1小麦种植面积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面积大(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是我国小麦种植最适生态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520万hm2,产量280亿kg,占全国总面积的23.9%,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均居全国第1位,而且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来自于小麦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高寒地区以春小麦种植为主,秋灌后空闲至第二年种植,7月以后土地无产出,没有经济效益。为了探讨在高寒地区小麦秋收后种植青甘蓝的效果,农十师一八一团进行了小麦地复播青甘蓝的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490万公顷以上,面积和总产均位居全国之首,河南小麦生产的丰歉对全国粮食形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2007年我省优质麦收获面积达340多万公顷,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4.
2008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布局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标志着我省小麦生产引领全国小麦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为了全面了解小麦品种在我省各地的表现,五月中下旬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三农”专家,对全省小麦主产区的品种利用情况进行考察,对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导品种、潜力品种和在试验中具有苗头的新品系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河南小麦新品种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代  常明娟  汪大伟 《种子》2017,(8):99-101
分析了2007-2016年河南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近10年有23家育种单位的40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其中,7家育种单位的13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hm2;40个小麦品种的总种植面积约占当年河南省小麦总种植面积的80%,多数品种来自省属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市属农科院,年种植面积和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春性品种是郑麦9023,矮抗58是年种植面积和累计种植面积最大的半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是利用主体;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中,国审品种占绝大多数;省、市农科院是目前河南主推小麦品种的选育主体.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3,(7):41
2013年5月27日,河南省濮阳农民吕章春和王彦培在当地的郑麦7698高产田,数着一穗麦子的粒数,预估又是一个丰收年,高兴得合不拢嘴。虽经一场强降水过程,并未影响国审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的丰收趋势。该品种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许为钢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利用生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分布广,流行性强,危害严重,常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小麦产区曾几次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其中1990年大流行面积超过1.3亿亩,造成小麦损失18.27亿公斤,1996年发生9700多万亩,2002年发生8300多万亩,2003年发生7400多万亩。分析条锈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致病新优势小种上升,生产上主栽品种抗性丧失、大部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小麦的需求,维护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小麦产业为基础,研发出台了《河南省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以推动河南省小麦产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发展成因及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河东麦区5地(市)8县(区)39个冬小麦条锈病病田率样本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小麦条锈病秋、春季发病面积预测预报气象等级模型,分析了甘肃河东麦区小麦条锈病发展成因并提供精准的预测预报技术,为农业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减免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该区小麦锈菌于夏季最热时段8d日滑动平均气温24~25℃以下地区越夏,或外地菌源随风漂移入侵感染以后,随秋季气温的下降和大气湿度的增加,适宜的温湿气候使小麦锈菌大量滋生蔓延,造成当地小麦条锈病迅速发展流行;入冬以后,锈菌在冬季最冷时段7d日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地区越冬,并随春季气温的回升和降水量的增加而诱发小麦锈病大面积发展蔓延并迅速侵染下游区域。统计建立的预测预报气象等级模型经回代检验,秋季准确率89%,春季准确率91%,预测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1小麦种子生产量 据统计,2008年全省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24.86万hm^2,预计产种15亿kg。其中主导品种的种子生产量分别是:矮抗58面积2.67万hm^2,产种1.6亿kg;豫麦49-198面积2.47万hm^2,产种1.48亿kg;  相似文献   

11.
几个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邦发 《种子》2004,23(9):21-24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5个抗条锈病品种,组配了10个小麦杂交组合,对杂种一代的不同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以及和双亲平均值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多数性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产量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积极的支农政策扶持,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小麦经济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近期河南省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全省33个小麦直报县296个调查户小麦生产成本与收益情况的最新调查进行了汇总,2009年我省小麦生产亩均总产值542.68元,每亩净利润189.28元,每亩现金收益320.34元,分别比2008年实际增加57.13元、51.86元、40.45元,增幅分别为11.77%、37.74%、14.45%。按有关部门统计的7510万亩小麦收获面积计算,2009年我省小麦生产实现总产值407.55亿元,扣除各项物质投入、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红  孙清政 《种子科技》2009,27(12):41-42
河南省地处中原,光热资源丰富,夏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占秋粮作物的一半以上.现将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 《种业导刊》2012,(12):37-37
近日从周口市召开的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根据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要求,河南省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省新建900个农技推广区域站,每个站服务面积不等(10万~15万亩)的粮田,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云南省把以国兰、山茶和杜鹃为代表的地方特色花卉列为继鲜切花后云花五大支柱以来,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生产初具规模,商品化率逐渐提高,产业化开始起步。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最新统计分析,与2009年相比,2011年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16.71%和12.37%,种植面积达4.04万亩,总产量3.25亿株,总产值近100亿元,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35%,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1-2016年甘肃河东地区14县(区)64个小麦条锈病春季病情指数样本资料和38个病田率资料,以冬季12~2月2、3、4~15d滑动平均气温最小值分布区间确定冬季最冷时段,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基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和病田率的越冬气象条件统计模型。综合两种方法统计结果,得出甘肃河东地区小麦适宜越冬的温度指标为冬季最冷时段7d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同时前期降水量越多、最冷时段空气相对湿度越大,适宜的温度值越低。研究为当地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积极开展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流行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创高产,良种是关键。每年小麦播种前夕,都有许多农民朋友四处求亲托友,寻购小麦良种,以期来年有一个好收成。但是,由于我国小麦种子市场比较乱,加上有些农民朋友对小麦品种了解不够,所以在品种选择上很容易走进误区,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以冬小麦(秋、冬播)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总面积和总产的90%以上。我国小麦主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栽培春小麦的主要有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青海、辽宁、西藏、吉林等,其中以内蒙古、甘肃两省区面积最大,新疆单产最高。甘肃从东到西都有小麦种植。由于甘肃气候复杂多样且多变,冬季严寒、春季气温回升过快、后期高温干旱,生育期降水少,有机质含量在1%-2.5%,土壤肥力不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防冻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小麦半冬性、偏春性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黄淮海麦区每年都有几万公顷以上的麦田出现冬春旺长。旺长麦田极易受到冻害威胁,造成大幅度减产。影响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冻害,其中尤以3~4月出现的早春冻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安阳市地处豫北,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8万hm^2左右。建国60年来,小麦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初期单产645kg/hm^2左右,2008年达到6075kg/hm^2,增长9.4倍。60年间,我市小麦经历了10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换,平均每6年更换一次。由于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断得到改进提高,配合以栽培条件的改善,每次更换都使小麦单产递增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