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以7个籼型不育系与4个籼型、1个籼粳交偏籼型及1个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42个组合2个播期资料,分析各类杂交稻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累积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抽穗期及成熟期营养器官干重、成熟期穗干重和总干重均由基因加性、显性、加性×环境互作及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控制,抽穗期穗干重仅由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控制,组合间抽穗期总干重的遗传差异不显著.除茎干重外,其余干重性状总狭义遗传力(h2N+h2NE)有随生育进程逐渐提高趋势,成熟期总狭义遗传力排序为叶干重(57.39%)>鞘干重(52.25%)>成熟期总干重(45.51%)>茎干重(42.84%)>穗干重(23.72%).  相似文献   

2.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试验还对参试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主效应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籼粳交组合的3个外观品质性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交组合中,这3个性状的遗传表达主要受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应控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母体加性和直接加性效应之间还有显著的负向遗传协方差。部分性状的直接显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方差分量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基因型×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直接加性×环境、母体加性×环境和母体显性×环境互作。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的估计值都极显著,以母体遗传率较大。显性效应的表现因性状和配组方式而有所不同,基因型×环境互作只影响显性表达的程度,而不改变其方向。另外,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籼粳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或极显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以7个籼型不育系与4个籼型、1个籼粳交偏籼型及1个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42个组合2个播期资料,分析各类杂交稻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累积的基因效应,用聚类方法分析基因型间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将42组合分为3大类,I类组合干重的遗传由双亲共同控制,Ⅱ类组合干重的遗传主要受不育系控制,Ⅲ类组合干重的遗传主要受恢复系控制.亚种间组合干物质累积特点与品种间组合有较大差异.1103S、珍汕97A及明恢63可作为改良干重性状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8.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杂种一代产量相关性状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因受到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不同而存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其中,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Gmh01、Gmh03和Gme24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在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以7个籼型不育系与4个籼型、1个籼粳交偏籼型及1个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42个组合2个播期资料,分析各类杂交稻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累积的基因效应,用聚类方法分析基因型间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将42组合分为3大类,Ⅰ类组合干重的遗传由双亲共同控制,Ⅱ类组合干重的遗传主要受不育系控制,Ⅱ类组合干重的遗传主要受恢复系控制。亚种间组合干物质累积特点与品种间组合有较大差异。1103S、珍汕97A及明恢63可作为改良干重性状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