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化学防治农药用量大、害虫易产生抗药性、果品质量无保障、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对迷向防治、果实套袋防治和化学防治对苹果蠹蛾的防控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迷向防治区、套袋防治区、药剂防治区苹果蠹蛾成虫诱集量分别降低92.4%、85.6%、90.7%,蛀果率分别降低100.0%、99.3%、98.4%。从经济和生态效益出发,应将套袋作为防治苹果蠹蛾的首选措施;对不易套袋的地区,可采用迷向措施防治苹果蠹蛾。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香梨’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同域混合发生,均钻蛀隐蔽为害,且抗逆性强,致使化学农药使用频繁而防效低下,已严重制约南疆特色‘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通过田间性迷向干扰试验,测定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迷向剂在阿克苏地区‘库尔勒香梨’园(约9hm2)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该果园1年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200个/hm2处理的迷向率均在94%以上,复合迷向干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蛀果率调查结果显示,7月10日和8月10日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 200个/hm2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为0.50%、0.25%、0.13%和0.38%、0.25%、0.13%,均显著低于对照,整体上随时间延续防效更为明显。综上,采用性迷向剂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进行复合干扰迷向防治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综合考虑成本,建议田间使用性迷向剂胶条900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苹果蠹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扩散蔓延迅速。我们从苹果蠹蛾疫情的铲除角度出发,开展了以信息素迷向技术为主的苹果蠹蛾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苹果蠹蛾的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复合式信息素迷向剂处理(600、900、1 200个·hm~(-2))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以期为合理应用性信息素迷向剂防治虫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复合式性信息素迷向剂胶处理与对照相比迷向干扰效果显著。7月20日和9月10日的蛀果率调查结果显示,上述3个使用密度处理区苹果蛀果率分别比对照低72.46%、90.58%、90.58%和79.79%、93.09%、93.09%,随时间延续防效略有提高,复合式性信息素迷向剂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持效期可达5个月。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田间迷向防效,为梨小食心虫迷向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田间迷向试验研究了梨小性信息素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的迷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梨小性信息素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田间密度设置为每667 m~230根和60根时的迷向率高达90%以上,蛀果率均在5%以下,防效与市售迷向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在榆次市北田村王明家果园对苹果蠹蛾进行了测报与防治,发现虫果率达20%~30%,严重的地块达68%,0.67hm2果园损失近5000元。基于这种情况,为此虫生活习性、危害状况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生活习性苹果蠹蛾在我市1年发生3代,以老龄幼虫在树干下、裂  相似文献   

7.
英国科学家筛选出一种在苹果园中防治苹果蠹蛾幼虫的病毒。这种被正式定名为CPGV 的病毒对苹果蠹蛾有很强的专化性,但对有益的捕食性昆虫和螨类危害极小。由于苹果园施用大量农药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利用这种生物防治技术可取代有关化学农药和避免果园污染。此外 CPGV 对哺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1%苦参碱水剂、2.5%天王星乳油(联苯菊酯)、0.9%阿维菌素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等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与常规中等毒性的有机磷农药40%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苹果蠹蛾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效果最低为57.58%,最高达到76.48%;常规药剂辛硫磷的防效为78.7%;阿维菌素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分别为75.73%和76.48%,完全可以控制苹果蠹蛾的发生和危害,同时也能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新型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性迷向素胶条对中晚熟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通过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折梢率和蛀果率调查,综合评价性迷向素胶条规模化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迷向素胶条2个施放密度(495条/hm~2和660条/hm~2)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的迷向率为98.67%~100.00%,幼虫折梢和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89.28%~100.00%和93.33%~98.68%,均显著高于常规化学药剂防治。该研究结果探明了性迷向素胶条防治中晚熟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最佳施放密度,为梨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性信息素技术在梨小食心虫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梨园用药,介绍了性信息素技术在江苏省常州市果园梨小食心虫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单一梨园迷向率为95.4%~100.0%,桃、梨混栽园迷向率为85.1%~94.3%;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蛀果防效在83.47%以上,并可显著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苹果蠹蛾在果园内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我们采用苹果蠹蛾性诱剂诱集雄成虫方法,对其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5月上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分别为1、2代幼虫发生盛期,也是蛀果的两个高峰期。因此,5月上旬、7月上旬是苹果蠹蛾化学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引进梨小食心虫迷向丝、信息素诱芯,在桃园进行梨小食心虫迷向试验,结果表明:"Ⅱ梨小食心虫迷向丝"、"PVC梨小食心虫迷向丝"、"PE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处理的迷向率分别为100%、98.84%和98.27%,防效分别达89.61%、88.90%、86.77%,3种迷向丝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桃园虫果率,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使用昆虫性信息素交配抑制剂防治害虫是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迷向法)防治害虫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一种特制的喷射装置,在靶标害虫雄蛾活动时间,定时定量向果园喷射高浓度信息素化合物及其类似物,使果园到处弥漫高浓度的化学信息素,钝化、迷惑雄蛾的嗅觉系统,从而干扰、延缓和阻碍雌雄蛾正常交配行为,影响雌蛾交配率,减少田间有效卵量和幼虫数,抑制靶标害虫种群增长,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同时,可避免传统迷向技术采用的迷向丝(迷向圈)在白天成虫不活动时也大量释放性信息素造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苹果小卷蛾,又名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国际上的检疫对象,在北京地区发生比较严重。此虫危害时蛀人果实,形成卷叶隐蔽起来,药物防治很难见效。笔者通过3年来在北京长阳果园的测报与防治,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苹果蠹蛾是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自然传播距离有限,主要通过果品调运等人为远距离传播扩散,以危害苹果果实为主,幼虫钻蛀果实形成孔洞,一般果园平均蛀果率40%左右,严重者可达90%甚至更高,一旦传入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彬州市在苹果蠹蛾监测方面的技术要点和对果汁加工企业驻厂检疫监管形成的防堵并举工作措施,为苹果蠹蛾非疫区监测防控提供经验,保障苹果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发生范围广、寄主作物多、危害损失大而成为江苏省果园主要防控的害虫。目前生产上防控该虫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其钻蛀为害、转主为害的特性使得化学防治效果不甚理想。通过在张家港、无锡等地桃园开展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控梨小食心虫试验发现,该项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在99%以上,对于蛀梢和蛀果的防效分别在93%和90%以上,农药施用量明显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生产中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性诱剂防治梨树苹果蠹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试验比较,明确了塑料杯丙二醇式苹果蠹蛾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罐头瓶水式诱捕器的诱蛾量高近2倍。采用性诱捕器诱杀雄蛾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可将库尔勒香梨的苹果蠹蛾虫果率控制在0.84%以下,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用化学农药的防治处理。利用性诱剂测报苹果蠹蛾发生期,可有效地指导喷药适期。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沙地果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在沙地果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冀东沙地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5月为初发生期,6月和8月虫量较多,5~9月经常持续存在;桃园与梨园距离越近,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越多;迷向法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化学防治法,但虫果率仍为9%,单纯迷向法达不到防治要求;用性诱剂预测梨小发生期指导药剂防治是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苹果蠹蛾是甘肃省金塔县林果业毁灭性的蛀果害虫之一,幼虫蛀食果肉并蛀入果心取食种子为害,能够造成落果、减产、果实品质降低。本县每年因此损失梨450万kg,价值120万元。为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2005年,我们在梨树上应用苹果蠹蛾性诱芯对苹果蠹蛾成虫进行了杀虫效果研究,现将结果简介如下。(1)材料与方法性诱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试验地设在国营潮湖林场南站梨园,总面积5hm2,共计有挂果树1270株,品种主要为库存尔勒香梨,管理水平中等,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历年苹果蠹蛾发生较重,虫果率在31%以上。试验采用“水盆式诱捕法”,诱捕器制作…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在浙北桃园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在浙北桃园的田间使用效果,本试验通过调查迷向率、蛀梢防效、蛀果率、果实品质等,综合评价性迷向素迷向丝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树新梢和果实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持效期内可持续对各代雄成虫产生迷向作用。迷向率由4月22日的69.2%提高到6月3日的100%,随后保持稳定。蛀梢防效从4月22日的38.5%提高到7月1日的100%。迷向区蛀果率为3.4%,极显著低于对照的7.2%。尽管迷向丝防治效果显著,但仍不能保证果实完全不受为害,还需要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