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洋 《中国农资》2013,(47):24-24
<正>"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十连增’的伟大壮举,而这是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的情况下实现的,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农药及药械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第29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简称植保"双交会")在南京举办。出席此次会议的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这样感叹道:"年初粮食主产区东北持续低温春涝,夏季秋粮生产又面临‘北涝南旱’的严峻考验。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齐心部署及协作,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灾减灾,扎实推进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攻坚克难,夺得了丰收。粮食丰收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资》2012,(41):3
<正>本报讯日前,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公告,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71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83%。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已收的夏粮和早稻,全年粮食近九成已丰收到手,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今年粮食生产经受了年初南方持续低温阴雨、东北和西南秋冬连旱、黄淮地区严重夏旱、多次强台风以及江淮赤霉病、东北华北粘虫等多种灾害考验,实  相似文献   

3.
金秋时节,各地频传丰收喜讯.农业部近日公布,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并不风调雨顺,年初北方冬麦区遭遇大范围、长时间冬春连旱;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入汛以后,南方地区出现多次暴雨洪涝,部分地区旱涝急转;夏季西南地区继去年特大冬春干旱后再次发生夏伏旱;多发、频发的水旱灾害让粮食一次又一次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4.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0.6473亿hm2,完成种植面积的83%。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已收的夏粮和早稻,2012年粮食近九成已丰收到手,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2012年粮食生产在高起点、高基数上,经受了年初南方持续低温阴雨、东北和西南秋冬连旱、  相似文献   

5.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0.6473亿hm2,完成种植面积的83%。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已收的夏粮和早稻,2012年粮食近九成已丰收到手,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2012年粮食生产在高起点、高基数上,经受了年初南方持续低温阴雨、东北和西南秋冬连旱、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13,(28):3
<正>本报讯农业部日前发布公告称,目前早稻已陆续开镰收获,由于面积增加,湖南、江西等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2013年全国早稻有望再获丰收。农业部认为,当前秋粮生产形势不错,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实现全年粮食"十连丰"有较好基础。农业部进一步指出,2013年东北地区克服罕见低温春涝影响,虽然秋粮始播期推迟,但结束期并不晚,加之播后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黑龙江)》2013,(22):I0001-I0001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国秋粮收获已基本结束。农业部22日宣布,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加上已增产到手的夏粮和早稻,全年粮食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产。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东北地区春播进入关键时期。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强调,夺取今年粮食丰收对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和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推进意义重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事关全国粮食生产大局,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强,坚决打好抗春旱春涝保春播攻坚战,为夺取秋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余欣荣指出,当前东北地区春播形势喜忧并存,大部地区土  相似文献   

9.
<正>眼下,全国秋粮自南向北全面开镰。农业部预测,全年粮食有望实现连续十年丰收。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秋粮整体长势好于常年。特别是东北、西北和华北主产区的旱地作物,由于雨水丰沛,长势明显好于常年。虽然前一阶段,东北主产区遭遇了洪涝灾害,但灾害是局部的。今年东北秋粮面积增加550万亩,水稻增加240万亩,为丰收奠定了面积基础。今年全国投入秋收的农机将达80多万台。秋粮跨越区域广,收获时间长,农业部要求各主产区科学安排跨区作业,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2010,(10):1-1
<正> 10月1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河北调研秋收秋播工作时表示,今年秋粮产量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当前,正是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要抢抓农时,扩大适播面积,提高播种质量,加强冬前田间管理,为明年夏季粮油丰收打好基础。河北是粮食主产省,目前秋粮收获已过九成,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今年粮食总产有望创历史最高水平。韩长赋对河北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七成,秋冬种由北向南已陆续展开。从9月中旬的农民种植意向调查看,预计今年秋冬种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全力抓好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力争重灾地区少减产、轻灾地区保稳产、其他地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好收成。据介绍,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目前除双季晚稻外,秋粮作物播种基本结束。总体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出苗长势总体正常,但夺取丰收还面临着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产业     
《中国农垦》2011,(10):1-1
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有望“八连增”截至9月21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47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1.5%。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汇总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今年秋粮增产,其他粮油品种价格持续下滑,对小麦市场构成压力近期从媒体秋粮丰收的喜讯,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省份秋粮全面丰收,粮食供求关系正逐渐由需求偏紧向供求平衡转化,各种品种粮食也正在由高价位想下回落。目前大米、玉米、大豆等粮油品种持续回落,使得小麦与其他粮油品种之间的价差持续拉大,目前价差已达到较高水平,对小麦的价格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市场与信息     
1近期产区小麦价格难以走高原因1.1今年秋粮增产,其他粮油品种价格持续下滑,对小麦市场构成压力近期从媒体秋粮丰收的喜讯,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省份秋粮全面丰收,粮食供求关系正逐渐由需求偏紧向供求平衡转化,各种品种粮食也正在由高价位想下回落。目前大米、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粮食供求形势 粮食生产将获丰收,产需基本平衡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丰收,2008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年初又出台了十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408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播种面积也有望稳中略增,预计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夏粮并未如往年一样增产。其实,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的重点是要在练好内功、最大限度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国家统计局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比去年略减1.2%,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夏粮未如往年一样增产,这自然引起了多年来已习惯"粮食连增"的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粮食没有实现增产并不可怕,只要能实现丰收就是好的。今后不应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的重头是秋粮,秋粮的重点产区是北方地区。“东北粮仓”的秋粮丰收,对全国的粮食供求平衡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正9月9~10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山东调研秋粮生产和农业科技时强调,要深挖粮食增产潜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在德州市齐河县3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核心区,成方连片的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唐仁健走进田间,仔细查看玉米灌浆情况,与地方负责人、农技人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深入交流,叮嘱大家要毫不松懈抓好秋粮生产各项工作,确保丰收到手。得知德州正全面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胡晓蓉 《云南农业》2014,(10):I0002-I0002
据全省秋粮生产形势分析、省农业厅农情调查和各地测产情况反馈等多方面情况显示,今年全省秋粮播种完成325.3万hm^2(4879.5万亩),面积稳中略增。全省秋粮丰产的基础已经形成,只要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秋粮生产有望获得丰收,云南省粮食可望实现连续12年增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13,(15):3
<正>本报讯当前已进入春耕关键时期,但今年东北遭遇严重春涝,农资市场启动受到影响。日前,农业部在黑龙江召开东北四省(区)抗春涝保春播座谈会,部署打好春耕生产首个攻坚战。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目前东北春播工作突出表现为"五碰头",即春整地任务重,去年秋整地面积不足上年一半;农民筹措资金难,粮食含水量高卖粮难、粮价下行农民种粮收益减少;生产投入高,去秋抢收、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