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揭示观赏羽扇豆种子特性、变异规律及其对苗期生长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以选育的4个家系种子为材料,分析了种子表型特性、种子萌发及与苗期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观赏羽扇豆4个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粉色种子体积最大,红色种子千粒重最重,不同家系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2.97%~14.34%,种子比重、千粒重因变异程度高,可作为育种选择重要性状指标。观赏羽扇豆种子重量变异主要依赖种子宽度的变异,种子长度变异小。不同家系种子萌发始于播种后第2 d,萌发期为5 d,粉色、红色种子萌发速率系数和萌发指数高于蓝色种子,但蓝色种子发芽率最高。观赏羽扇豆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种苗保存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种子圆且大利于萌发。观赏羽扇豆饱满种子萌发率高、发芽快、苗保存率高,种子长宽比与苗期小叶数量存在显著关系。[结论]观赏羽扇豆不同家系种子存在丰富变异,通过种子宽变异实现种子千粒重、比重的变异,种子圆、大、饱满利于萌发,且与苗期生长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以野生蓝色花卉阿拉伯婆婆纳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萌发特性及萌发期耐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拉伯婆婆纳新鲜种子存在休眠,赤霉素处理能有效打破休眠,浓度为50 mg·L~(-1)处理效果最好;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不高, 15~35℃范围内发芽率均在90%以上,最适合萌发温度为25~30℃,变温不利于种子萌发;种子在土壤表层和覆土0.5 cm时萌发情况较好,覆土3 cm时种子不出苗,种子萌发受黑暗抑制; 25~50 mmol·L~(-1) NaCl胁迫能促进阿拉伯婆婆纳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种子能较好地耐受低盐胁迫。  相似文献   

3.
以剥皮、不剥皮野生巨球百合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10种培养基进行无菌播种,研究不同培养基处理之间的种子萌发率、诱导率、诱导芽数及形成小鳞茎数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巨球百合种子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不剥皮处理的种子亦具备较高的萌发率,剥皮处理对提高种子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有一定的效果;剥皮巨球百合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0 mg/L NAA,萌发率为100.0%,诱导率为65.0%,平均诱导不定芽1.28个,转入MS培养基生长45 d后,平均形成小鳞茎2.35个,平均生成3.6片叶,平均生根达6.7条,且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4.
一、繁殖方式 1.种子繁殖。甘草种子皮质硬而厚,不易出苗,播种前用碎玻璃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发芽率达85%;或用种子3倍量的湿沙拌匀贮藏1~2个月,可加速种子萌发;或播种前用60℃热水浸种4~6小时,捞出,用湿布覆盖,每天用清水淋2次,待种子裂口时播种。在做好的垄上开深1.5~2厘米的浅沟2条,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浇水,播后半个月可出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火棘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和土壤埋藏深度的响应.[方法]以火棘为研究对象,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并对不同土壤埋藏深度下的出苗率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火棘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平均萌发时间均随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增加,种子最终萌发率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呈下降趋势;0 ~ 20% PEG浓度下种子萌发;土壤对火棘种子的适宜埋藏深度为0~1 cm,最适埋深为0 cm.[结论]种子在播种前可以用适量浓度PEG溶液进行引发处理,并选择合适的播种深度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及出苗整齐率.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消毒方式、是否剥皮、赤霉素预处理质量浓度、基本培养基、培养温度对种子无菌萌发及鳞茎形成的影响。无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75%乙醇处理30 s结合2%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是种子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0%;未剥去种皮的种子在4℃下发芽率较高,而剥去种皮后在25℃下发芽率较高。4℃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而25℃更适宜种子萌发和生长,结合采用600 mg/L赤霉素预处理24 h,1/2MS为基本培养基,是新疆郁金香种子无菌萌发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发芽率达96.7%,且芽生长势强。试验还发现:剥皮处理不会显著提高萌发率,但可显著缩短种子萌发时间,使芽生长更健壮,且约有80%以上能形成离体小鳞茎,成球率显著高于土壤播种试验;不剥皮会导致萌发的芽细长柔弱,逐渐死亡或生长畸形,且不能形成离体小鳞茎。本试验建立的新疆郁金香无菌播种和鳞茎形成体系,为野生郁金香的离体资源保存和实现我国野生郁金香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高粱具有食用、饲用、加工用等多种用途,是北方主要的杂粮之一,北票市年播种面积10万~20万亩。生产上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播种保全苗问题:高粱种子拱土力弱,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过长易发生霉变造成粉种或感病(黑穗);北票市气候干旱,春播时土壤水分不足或失墒过快,加重了高粱自身弱点的表现;播种时温度低、播种过深覆土过厚(易造成出土困难、粉种、感病而缺苗)和覆土过薄(易造成土壤失墒快,种子吸水萌发困难)均难保一次播种保全苗。二是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内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出土对土壤水分和覆土深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是20%~30%,最适含水量为25%;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发芽率低于61.33%;当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发芽率下降到59.33%.种子出苗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25%~35%,在土壤含水量达到30%时,出苗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高于40%或低于10%时,幼苗出苗率均降低到20%以下.油松幼苗出土与覆土厚度有密切关系,当土层厚度为0.5 cm时,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4.6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 cm后,几乎不能出苗.在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种子的萌发在林分中优于林窗中,出苗在林窗中优于林分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在覆土条件下优于覆盖枯落物.种子经过预处理(室温下蒸馏水浸泡24 h)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优于未处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以6个杜仲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性状、1 a生苗生长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并进行了家系及家系内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9.70%和68.53%。各性状在家系间变异均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0.96%,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17.45%(D),最小的为5.48%(WL/LL);除地径和叶长宽比性状外,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内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在5.88%~30.0%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30.0%(家系B),变异系数最小的为5.88%(家系E)。选出优良家系2个和优良单株6株,在苗高和地径上分别平均提高17.65%、10.56%(家系选择)及53.67%、45.41%(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的平均大小为12.62 mm×12.23 mm,百粒重约83.69 g,含水量22.28%,种子活力高达(96.66±3.06)%;在12 h光照条件下,夜昼变温为5/15℃时种子不萌发,变温为25/35℃时种子萌发率达最大值(66.88±1.48)%;细沙含水量为土壤饱和相对持水量的30%~4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23.00±1.58)%,土壤含水量太高反而对种子的萌发不利。【结论】茶条木种子对喀斯特地区微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茶条木人工造林中,采用室内种子的夜昼变温处理,再以幼苗直播方式造林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狭叶坡垒种子雨的空间格局及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的狭叶坡垒集中分布区选择5株成熟狭叶坡垒母树,通过地表取样,分析狭叶坡垒种子雨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狭叶坡垒种子雨散布在母株附近,集中在离母株主干1-7 m区段内,占种子总数的97%;单株平均掉落种子数为27.14个.m-2(5.8-70个.m-2),其中,东向比西向多,南向比北向多,但无显著性差异;沟谷面多,背沟谷面少,其差异也不显著。(2)种子雨中有活力的种子占总数的51.3%,因各种原因坏死的占35.65%,昆虫幼虫蛀食的占9.91%,未成熟的占3.13%。(3)种子无休眠期,正常种子的萌发率为(93.60±4.77)%;火烧土较适宜狭叶坡垒的种子萌发,酸性土的萌发率最低,不同播种基质对早期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4)种子被水淹后,其萌发力和成苗率均降低了40%左右,且幼苗生活力下降;种子大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千粒重大的种子萌发率比小的高约20%。(5)林窗幼苗成苗率为(52±5.66)%,比林下高约30%。  相似文献   

12.
生草果园土壤浸提液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草果园土壤浸提液砂培龙眼、毛豆、罗卜,观测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培养23d时,百喜草处理的发芽势〉平托花生处理的〉圆叶决明处理的〉宽叶雀稗处理的〉对照的,而百喜草处理最终发芽率(84.7%)〉平托花生处理的(80.0%)〉圆叶决明处理的(55.3%)〉CK的(40.0%)〉宽叶雀稗处理的(33.3%),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利用土壤浸提液的稀释液砂培毛豆、龙眼、罗卜时,不同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原液砂培时,平托花生处理可显著地提高毛豆的发芽率,宽叶雀稗处理显著地降低毛豆的发芽率,且其两种浓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原液培养罗卜时,宽叶雀稗处理发芽率(92.0%)最低,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其浓度间也有显著性差异;4种牧草处理都抑制罗卜单株干重的增长,百喜草、宽叶雀稗处理浓度间差异极显著,圆叶决明处理浓度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极早熟杏种子适宜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极早熟杏种子发芽难的问题,以极早熟杏种子为试材,进行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鲜种沙藏和常规沙藏4种处理。结果表明,前3种处理种子的发芽率依次分别为6.06%86.67%,40.00%86.67%,40.00%97.84%和10.00%97.84%和10.00%84.21%,常规沙藏只有部分品种的种子发芽,发芽率为6.67%84.21%,常规沙藏只有部分品种的种子发芽,发芽率为6.67%11.43%;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和鲜种沙藏各品种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6.06%11.43%;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和鲜种沙藏各品种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6.06%81.48%,17.24%81.48%,17.24%68.24%(秦杏1号除外)和6.67%68.24%(秦杏1号除外)和6.67%67.37%,常规沙藏种子的成苗率只有3.33%67.37%,常规沙藏种子的成苗率只有3.33%5.71%;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鲜种沙藏和常规沙藏发芽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87.50%5.71%;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冷藏、鲜种沙藏和常规沙藏发芽种子的成苗率分别为87.50%100%,35.00%100%,35.00%77.33%(秦杏1号除外),66.67%77.33%(秦杏1号除外),66.67%92.31%和50.00%92.31%和50.00%66.67%。赤霉素浸泡鲜种仁、鲜种沙藏发芽种子的成苗率较高,可在育种研究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闫德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00-1800,1805
[目的]为软枣的育苗提供经验。[方法]将成熟的野软枣果实分别贮藏在冰柜、阴凉处,在35℃的温水、凉水中浸种,种植于秋后深翻冻晒、播种前犁的土壤中,进行发芽试验,总结软枣发芽的规律。[结果]贮藏方式、浸种方式和土壤准备方式对软枣发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发芽率均在88%以上。因为软枣种子水分保持能力强,春天里有新鲜的水供细胞呼吸代谢就可以发芽,湿润疏松的土壤能够促使软枣种子继续发芽生长。[结论]成熟的软枣种子发芽性能非常强,不需要特别的贮藏和浸种,也不需要特别的土壤准备,育苗非常省功,省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可溶性盐含量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3 g·kg-1 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不受盐胁迫的影响;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3 g·kg-1 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升高而逐渐降低,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10 g·kg-1时,黄瓜种子几乎不发芽。对幼苗而言,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3 g·kg-1 时,黄瓜幼苗的鲜重、株高、茎粗和根长等指标不受盐胁迫的影响,幼苗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表征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也没有显著变化;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3 g·kg-1 时,随可溶性盐含量的升高,黄瓜幼苗的鲜重、株高、茎粗和根长等指标逐渐降低。同时,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迅速升高。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3 ~10 g·kg-1 时,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含量或电导率与黄瓜种子发芽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在次生盐渍化的农田中,通过测定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或电导率值可以预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6.
吴晓明  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36-9837
[目的]筛选适合省沽油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方法]采集当年生成熟种子,设置3个处理,即贮藏于4℃冰箱、用砂层积贮藏、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萌发试验。[结果]3种处理中,省沽油种子贮藏于4℃冰箱发芽率为75%,圃地出苗率为52%;用清水砂层积贮藏发芽率为62%,圃地出苗率为45%;放在木桶内不做任何处理发芽率为3%,圃地出苗率为1%。[结论]综合考虑认为,采用砂层积贮藏方法进行种子贮藏处理发芽率和圃地出苗率较高,该方法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银杏种核采用 8种方式 ,贮藏半年后测定发芽率 ,结果表明 ,2个砂藏处理发芽率最高 (CK) ,其次为质量分数为 0 .0 15的丙酸钙 +质量分数为 0 .0 10的褐藻酸钠混合处理 ,其发芽率高达 75 .6%。综合考虑选定质量分数为 0 .0 15的丙酸钙 +质量分数为 0 .0 10的褐藻酸钠混合处理为最佳贮存方法。该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 ,种子贮藏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发芽率 ,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同色兜兰种子非共生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子成熟度及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对同色兜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50 d的种子在1/4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 mg/L NAA、100 mL/L椰子水、1.0 g/L活性炭和20 g/L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播种后90 d萌发率可达70.3%;授粉后240 d的种子在含有0.5%有效氯的次氯酸溶液中处理40 min能最有效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成熟种子的萌发率从14.3%提高到69.0%。  相似文献   

19.
以2个在山东广泛种植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银杏种子发芽特性及其与含水量、贮藏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龙眼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为81.7%、85.1%,新鲜梅核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均为90.5%;但随着种子干燥脱水,种仁硬化,种子发芽力和活力迅速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到30%以下,发芽力基本丧失。与新收获的种子相比,沙藏半年后种子的发芽力、活力略有提高,种子含水量也有所提高;而在冰箱塑料袋中贮藏半年后,虽种子含水量降低不明显,但发芽力、活力均显著降低。2种贮藏方式都未降低种子无胚率。  相似文献   

20.
任雅君  梅洛银  丁敢丽  黄亿  徐云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20-7721,7723
[目的]探讨2种水温浸种对蓝花楹鲜种和干种发芽指标的影响,为蓝花楹种子繁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经25和45℃温水浸种后,测定蓝花楹鲜种和干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活力指数指标。[结果]蓝花楹鲜种的适宜浸种温度为25℃,其发芽率为62%,发芽指数为5.4,发芽势为57.33%,活力指数为124.47;而蓝花楹干种的适宜浸种温度为45℃,其种子的发芽率为32.67%,发芽指数为3.02,发芽势为29.00%,活力指数为80.33。[结论]蓝花楹鲜种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干种萌发的适宜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