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经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种一季收两季,再生季不需要播种、育秧、翻耕稻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产量和效益双增,再生稻一般亩产200—300千克,高产可达400千克以上。由于再生稻生长期间温差大、不用药或少用药,米质明显高于头季稻,食味好,米饭香味浓,再生稻谷较一般稻谷高1~1.4元每千克。发展再生稻可使单季稻区变成双季稻区,也可以解决双季稻区劳力紧张、效益较低等问题,有利于增产增收,综合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利用主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通过合理的栽培与管理,使之萌发的再生蘖,并抽穗逐渐成熟,最后收割的一季水稻,也是实现灾年减灾的一重要措施。该文通过对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为农民增加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省工、省种、省秧田、少耕田、少栽插和节肥,同时减少农药对环境和稻米的污染,使稻米品质变优。  相似文献   

3.
正为充分利用豫南稻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发挥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及优质稻饲草资源适合肉牛、湖羊等反刍牲畜生长的特种优势,结合豫南稻区十多年来发展再生稻的经验,把再生稻的头茬在乳熟期前后收割青贮作为牛、羊饲料,再生季发展成为优质稻米,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品质提升,又为畜牧产业提供大批优质青贮饲料,建立起"一季青贮饲料+再生季优质稻米"的耕作方式,打造出"粮饲双优双高"生产模式,从而推动豫南再生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更优质量、更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是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经培育萌发在头季稻收获后进一步生长发育成稻穗,一次播栽,两次收稻谷的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资源节约型稻作栽培技术。发展再生稻,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社会粮食总量,能有效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是理想的绿色大米,深受人们喜爱。要夺取高产,应抓好6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一种两收"是2021年湖北省推广的十大吨粮模式之一,该模式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措施,促使稻桩母茎上的侧芽萌发再生、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稻谷,具有"五省""三高"等特点。"五省"就是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省药;"三高"就是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再生稻米不仅是米质好、品质优、食味佳的优质高档稻米,而且还是较少或基本不用农药的绿色安全食品,深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6.
为在湘东丘陵区域的非双季稻区探索"早稻+再生稻+甘蓝型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开展了"早稻+再生稻"栽培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陵两优268和陆两优996具有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该湘东区域推广"油-稻"模式的优选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是指通过种植再生能力强、两季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质品种,利用头季收割后的稻桩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再收一季的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等诸多优势。从2014年开始,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一起试验研究湖南省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播期、密度、肥料、留桩高度等试验,形成了湖南省再生稻"四防一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即防再生季低温抽穗扬花、防头季高温危害、防倒伏和防纹枯病,增强水稻再生出苗能力。近年来大面积应用生产示范情况显示,该技术已成熟,可全省复制、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双季稻区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技术,选用中浙优8号作再生稻,设留桩高度5cm、10cm、15cm三个处理进行留桩高度对比试验。通过对各处理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再生成穗率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双季稻区再生稻适宜留桩高度为10cm,适合在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再生稻就是利用头季稻茎秆上的腋芽,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靠收割后的稻桩萌发的再生腋芽成穗,从而再收获一季稻谷的耕作方式。再生稻生育期短,具有"一种两收"(只需育、插一次秧,就可收获两季稻)、"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三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等特点。只要按技术规程操作,每667 m~2可增收稻谷150~200 kg,高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丰两优香一号直播再生栽培中的表现及其效益,在湖南南县进行了直播再生栽培示范和系统观察,两季实收产量13530.0 kg/hm~2,远高于当地常规品种黄华占作直播再生栽培的产量10050.0kg/hm~2,比双季稻产量低723.5 kg/hm~2,但是再生稻米质优、价格高,同时省种、省工、省投入,纯收入比双季稻连作高3736元/hm~2,相对晚稻,再生稻可减少施用农药2次,极大地减少了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再生稻-冬闲模式下稻鸭周年共育生态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两稻三鸭"(RD)和再生 稻-冬闲(CK)模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养分及主要有害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D模式可增强头季稻抗倒伏性,提高再生率8.3%,增加再生季有效穗、双季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提高双季产量;与CK相比,RD模式下土壤pH提高0.37,有机质增加5.1%,水解氮提高19.5%、有效磷提高37.5%、速效钾提高 2.6%;RD模式对再生稻田间病虫草害有显著防控效果,当年田间杂草减少74.5%,降低87.6%福寿螺及84.4%纹枯病的危害,次年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少53.6%;RD模式生态效应显著,可作为南方双季稻区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使头季稻(中稻)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并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不需要播种、育秧和抛(插)秧,也不需耕犁耙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且米质优。每667平方米再生稻只需花4~5个工、40~50元成本,就可增加200多元收入。发展再生稻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品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产量形成过程稻桩的形态生理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揭示籼型杂交稻稻桩对再生稻产量形态的形态生理学效应,探讨了稻桩优势芽位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籼型杂交稻蓄养再生稻,信赖稻桩上倒2至倒5腋芽的萌发成穗,其中倒2芽形成的穗数及产量占总穗数及总产的30%-50%,在无N区竟占50%-80%,表现出明显的上位芽生理优势。前季收割后,稻桩中贮藏性干物质源源转运到再生分蘖,其中后10d转运量最多,占再生稻同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80?%,对再生分蘖的萌和初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原双季稻区由于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外流,加之双抢季节的劳动强度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大大缩小,逐渐转向单季稻的种植,这未免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为此,顺应轻型化的栽培潮流,在南方双季稻区采用"杂交中稻一再生稻"的种植模式发展直播再生技术具有较好的效益.直播再生栽培无需育秧、移栽,避免了"双抢",省工、省力、省成本,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直播稻一般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成穗率高,在栽培时合理解决几个主要问题是可以获得高产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耕作制度以及稻米品质适宜的灌浆成熟期气候指标(平均温度20~25℃),将优质稻米生产划分成3个次亚区:沿江及江南双季稻优质多用稻次亚区;六安、合肥、巢湖优质单、双季稻混和食用稻次亚区;沿淮及淮北优质单季中稻次亚区.概述了各次亚区的自然资源、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省武宁县地处赣西北丘陵地带,属一季稻区,无论耕作制度还是水利、温度、光照等小气候条件都适宜种植再生稻。发展再生稻不仅可充分利用我区的光热水土资源,具有省工、省种、省肥、节水、增产的优点,而且再生稻米的商品率和经济价值明显高于中稻,是调整稻米品质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武宁县一季稻收割后有两个多月的好气候,非常适宜再生稻生长发育,并且再生稻在9月15日前齐穗,不受寒露风的影响,10月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萌发的再生蘖通过适当的水肥管理培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一种两收(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在当前粮食结构调整中,发展再生稻生产对综合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田种植模式,适合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季稻+再生稻模式不利于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增产难以增效,只宜适度发展;稻渔模式快速发展,存在着极大风险,同时可能严重危害耕地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不受掣于人,发展再生稻可提高水稻产量。再生稻米优质优价可提升大米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再生稻生长主要依靠头季根、茎、叶及时提供营养,较短时间内完成再生季生育过程。头季收获后,确定适宜留桩高度,是获取再生季高产的关键。通过对3个再生稻前后两季结实特点分析,结合刘爱中等专家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再生稻可以根据品种结实特性,采取高留桩或适当低留桩夺取再生季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香32为材料,采用抛秧、手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头季、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手插稻,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较高,其产量最高,再生稻以抛秧种植的产量最高;抛秧、手插、直播的2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1.42、11.33、9.84 t/hm~2,抛秧、手插的水稻产量较直播的分别高出16.2%、15.1%;头季稻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再生稻,但再生季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外观品质,蒸煮及营养品质均优于头季稻。综合分析,抛秧种植方式下的2季水稻的产量略高于手插稻,且稻米品质优良,是较好的再生稻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