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害蜜蜂的细菌种类较多,但对养蜂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的细菌病害仍为两种幼虫腐臭病(即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及两种成年蜂病(即蜜蜂败血病和付伤寒)。  相似文献   

2.
一、蜜蜂病害的种类和病原蜜蜂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常常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病害。由于引起蜜蜂病害的病原不同,所以表现在蜜蜂病害的种类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由细菌所引起的,如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付伤寒和败血病等;有由真菌所引起的,如黄曲霉病和白垩病  相似文献   

3.
德国蜂群损失情况调查 德国有8.5万名养蜂者,蜜蜂存养量90万群蜂.自2004年以来,德国蜜蜂研究所对蜂群消失情况进行监测,研究人员对120位养蜂者饲养的1200群蜂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每年至少3次的回访.蜂群健康等各方面记录,包括蜂群发展、蜂病感染(蜂螨、孢子虫、病毒)、蜂粮样品中杀虫剂残留等.目前调查结果显示:从7200群蜜蜂的越冬情况看,近4年,冬季(10月至来年3月)蜂群损失在8%~16%.  相似文献   

4.
蜜蜂半月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蜜蜂小幼虫病,它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生的一种蜜蜂病害。该病在新西兰蜂群中发生于1983年,当时认为该病可能是由北美州进口蜂群中带来的。目前在我国浙江省慈溪地区(1990)、四川省潜江地区(1991)的一些蜂群中已有发生。本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一、二个月内蜂群就会垮掉,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病  相似文献   

5.
正蜜蜂螨病是由大蜂螨和小蜂螨引起的一种蜂的常见寄生虫疾病。大、小蜂螨对蜂群危害很大,常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起蜂群崩溃综合征[1-2]。西方蜜蜂和部分杂交蜂对蜂螨的易感性远高于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同时蜂螨在蜜蜂个体和蜂群间的传播和对蜜蜂几丁质外壳的侵蚀,可导致多种病原的入侵使蜜蜂染病,造成蜂群大面积感  相似文献   

6.
蜜蜂的分蜂     
要了解蜜蜂生活的本能,特别是引起自然分蜂的原因,应该先明确两个问题:(1)蜂群分蜂的产生是由哪些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造成?(2)产生分蜂的几种生活表现。发生分蜂的条件分蜂是蜂群最复杂的生活本能之一。养蜂工作者一般都认为引起分蜂的原因有四个:(1)蜜蜂数量增多,蜂箱里面过分拥挤,  相似文献   

7.
蜂舞 Dancing Of bees蜂舞(蜜蜂舞蹈)是蜜蜂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通常有指示近距离的圆舞和指示较远距离及方向的摆尾舞两种。迷巢 To drift指蜜蜂误入他群的行为。当蜂场上蜂群成直线排列,幼蜂试飞及笼蜂过箱时,都容易造成蜜蜂迷巢。扇风 To fan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反应。通常有三种功能:其一是蜜蜂在巢门口扇风,使蜂巢通风,用以调节蜂巢内的温湿度;其二是用以传递信号(通常又称“发臭”),即蜜蜂通  相似文献   

8.
2.病原诊断病原诊断大致可分为解剖检查、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诊断等方法。 (1) 解剖检查对于可疑为患壁虱病等侵袭性病害的情况下,可从患病蜂群中取病蜂20~30只,在双筒解剖镜下进行仔细地解剖检查。若发现蜜蜂的胸气管壁出现褐色斑点以及在气管内发现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壁虱时,即可确定为壁虱病。此外,还应同时对  相似文献   

9.
蜜蜂麻痹病又名瘫痪病、黑蜂病、大肚病等,是一种成年蜂病毒病,传播甚广,危害严重。据报道,有70%爬行蜂出现的蜂群都是感染了麻痹病。几乎所有蜂种对麻痹病皆有易感性。各龄期、性别的成年蜂都受感染。此病有季节性,多发生在5~9月间,5~6月达到高峰。病情严重时成千只蜂从蜂箱爬出或被工蜂驱逐出外,造成蜂群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0.
二、利用蜜蜂的分泌物——蜂针液(蜂毒)、王浆、蜂蜡和蜂巢蜂针液(蜂毒)是蜜蜂螫器官酸腺和硷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螫刺时从贮液囊中经螫针排出。人类为了摄取野生蜂群中的蜂蜜或养蜂取蜜,难免要被蜂螯。蜂螫使人体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中包括意外地治愈了关节炎等病患者。蜂螫治病在  相似文献   

11.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2.
蜜蜂的敌害(续) (三)蚂蚁蚂蚁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进入蜂箱,袭击蜜蜂;但在某些低洼潮湿的地区,若蜂群放置不当时,常可使蜂群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弱群常受害更重。  相似文献   

13.
第十一讲蜜蜂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蜜蜂的寄生虫病种类也较多,常见的有地胆病,肉蝇病及蜂虱等。一、地胆病地胆病是由于蜜蜂受地胆幼虫的侵袭而引起的。能侵袭蜜蜂的地胆有多种,主要的有斑杂地胆(Meloe Variegatus)和普通地  相似文献   

14.
荷兰蜂群消失现象 由于近年来蜂群频繁大量的消失,荷兰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其原因.荷兰大约有8000名养蜂者,平均每位养蜂者养5群蜂.2008年6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英国中心科学实验室抽查了来自荷兰各地170个养蜂场的蜜蜂样本,检测出8种蜜蜂病毒和真菌、细菌、微孢子虫、寄生蜂螨等.他们通过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从可能的寄生虫中寻找真正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好分蜂易飞逃是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飞逃是中华蜜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也称其为逃亡。虽然中蜂的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但除非在分蜂的情况下是不易弃掉蜂巢飞逃的,中蜂群发生飞逃是由于原巢不适合生活而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蜂群是基本不会飞逃的。养蜂者只要弄清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预防中华蜜蜂的飞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阿·万·莱尔等(比利时)报道:在西方蜜蜂群里经常发现的螨类有3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并不是蜂群的寄生者,有的只对蜜蜂的飞翔有一定的影响,有的仅会破坏蜂群的饲料贮藏。对养蜂会造成重大危害的螨类主要有雅氏大蜂螨(Varroajacobsoni)、小蜂螨(Troptlaelaps clareae)和武氏恙螨(Acarapjs woodi)。武氏恙螨又叫壁虱,最早发现于英国怀德岛,1925年以前英国养蜂业上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它寄生在蜜蜂气管里,致使蜜蜂发病,是蜂群里传播比较广泛的一种病原体。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日本没有发病报道外,其他地方都有发生。著名蜂病专家贝利(英)最近认为传播壁虱的因素是采蜜蜂群数与采蜜量不平衡的关系,蜂群数超过  相似文献   

17.
副伤寒是成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越冬期或早春,尤其在当蜂群越冬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病原蜜蜂副伤寒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的蜂房变株型菌(Enterobacter Hafniaalvei L,Banr)所引起的。这种细菌是一端略圆的小型的多形态杆菌。长1—2微米,宽0.3—05微米。能运动,但不能形成芽孢。在一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经过我们分离培养试验,这种菌在牛肉膏琼脂培养基中,经培养24小时后,形成针头大小的浅兰色半透明的菌落;但到第二昼夜后,颜色就逐渐消失,边缘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此菌不耐高温和化学药剂,在沸水中经过1—2分钟就可以将它杀死;在50—60℃水  相似文献   

18.
冯峰 《蜜蜂杂志》2002,(1):18-19
(上接2001年第11期) 2 非传染性“爬蜂病” 2.1 蜜蜂寄生螨 危害蜜蜂的寄生螨有内寄生螨:武氏蜂盾螨,又称壁虱;外寄生螨:雅氏瓦螨,又称大蜂螨,亮热历螨,又称小蜂螨。在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武氏蜂盾螨,而大蜂螨和小蜂螨在蜂群中普遍存在。 2.1.1 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1) 大蜂螨对蜜蜂的危害 大蜂螨于1956年前后,首先在江浙一带饲养的意蜂蜂群中发现,1960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爆发危害。……  相似文献   

19.
壁虱病是一种很危险的蜂病,它造成蜂群衰弱,甚至整个蜂场复灭,给养蜂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这种蜂病1904年在英国的怀特岛首次发现,1920年才在蜜蜂的气管中找到病原体——壁虱(Acarlapis Wcodi)。此病世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 ,由病菌引起的蜜蜂病甚多 ,如 :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孢子虫病以及春繁时的爬蜂病等 ,一直困扰着蜂群的发展复壮 ,只见子不见蜂的现象屡见不鲜 ,轻者蜂群发展缓慢 ,重者蜂群衰弱以致全群覆没。目前 ,虽说有诸多药物可以治疗和防治 ,但使用药物治疗都要经过一两个疗程 ,等病情好转了 ,蜂群也垮了 ,花期也过去了 ,严重地影响了蜂场的经济效益。笔者采用了一种以防为主的简易办法 ,为蜂群消毒灭菌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给大家 ,以供参考。具体办法是 :春繁时 ,在巢门口内侧或箱底撒一把食盐 (重量 1 0 0~ 1 5 0克 ) ,使出入蜂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