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芽苗砧嫁接应用于油茶无性系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利用嫁接苗开展油茶无性系鉴定的可能性,我们于1980年3月,用当年1月嫁接成活的芽苗砧嫁接苗,营造了面积为0.5ha的试验林。几年来,我们系统地观察了整个林分和各个无性系的生长发育过程,每年按株验产,经过统计分析,选出了51-27等五个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与嫁接天气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嫁接天气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存在差异,但差异程度不相同,成活率的差异显著,成苗率的差异明显,苗木高度的差异极显著,而苗木地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与嫁接天气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嫁接天气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存在差异,但差异程度不相同;成活率的差异显著,成苗率的差异明显,苗木高度的差异极显著,而苗木地径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最佳嫁接时间段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穗条农艺性状对油茶岑软3号芽苗砧嫁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进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岑软3号芽苗砧嫁接育苗,研究了其穗条的农艺性状,即不同木质化程度和部位对嫁接育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木质化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低,仅为53.17%,半木质化以上的当年生接穗,无论是顶芽、中部芽还是下部芽,嫁接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其中选择完全木质化接穗的顶芽生长表现最佳,其次是完全木质化接穗的中部芽和半木质化的顶芽,完全木质化接穗的下部芽和未木质化接穗的嫩芽最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1号和湘林4号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很大,且两个品种表现不一致,湘林1号以IBA 0.01 mg·L-1+KT 0.5 mg·L-1+2,4-D 0.5 mg·L-1+NAA 2.0 mg·L-1最佳,湘林4号以IBA 0.1 mg·L-1+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2.0 mg·L-1最佳,诱导率均达100%.低温预处理5~10 d有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同光照条件以及叶片不同部位均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油茶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油茶扦插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技术人员进行的扦插,成活率及其苗木的顶芽数、侧芽数、侧根数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吲哚丁酸溶液浸泡处理后扦插,对油茶扦插成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最适宜浓度为100×10-6。油茶硬枝、软枝扦插都可成活,关键在于扦插技术掌握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以广东省野生油茶母树嫩枝或1 a插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基质、激素溶液和浸穗时间对油茶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100%细沙为扦插基质时,生根率、侧根数和侧根长,分别为66.84%、2.88条和2.78 cm,显著大于其它处理(P<0.05);3种激素(IAA、NAA、ABT6)处理中,采用ABT6溶液处理的生根率和侧根长最大,侧根数较多,均显著大于CK (P <0.05);浸穗处理中,25 mg/L ABT6溶液浸泡2h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84.37%,侧根数和侧根长也较多,分别为3.49条和2.31 cm.因此进行油茶秋季扦插繁殖时,插穗宜采用25 mg/L ABT6溶液浸泡2h后,扦插于100%细沙基质上. 相似文献
19.
《广西林业科学》2015,(3)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对照,通过调查水淹条件下植株的受害情况,研究了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香花油茶(C.osmantha)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的耐涝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和香花油茶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耐涝性极强,水淹处理40 d内均所有植株均未表现出受害症状;陆川油茶仅在水淹处理20、30 d时受害指数为10.00,且水淹处理40 d时受害植株均已恢复,耐涝性也较强;广宁红花油茶作为砧木的岑软3号嫁接苗耐涝性最差,且植株间耐涝性有分离,水淹处理第40d时受害指数达到57.33,并有30%的植株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