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年龄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法,对2、3、6年龄青海湖裸鲤肠道不同肠段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海湖裸鲤肠道中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度逐渐增大(P<0.05),其中6年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分别比2年增大13.92%(P<0.05)、20.14%(P<0.05)、28.30%(P<0.05)和21.20%(P<0.05)。比较同一年龄的不同肠段,从前肠至后肠,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肠壁厚度均逐渐减少(P<0.05)。结果提示,青海湖裸鲤在发育过程中,其肠道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且前肠具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2月龄组和5周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圆小囊的局部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在机体抗球虫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型的分布特点。H.E.染色结果显示,滑鼠蛇肠壁结构分为4层,从内到外依次是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皱襞发达,肠绒毛数量和长度在前肠、中肠、后肠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肠肌层最厚,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与后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杯状细胞镶嵌在柱状细胞之间,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逐渐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Grimelius银染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形状多样,分布在黏膜上皮基部和上皮细胞之间,在各段肠壁内均有分布,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呈递增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滑鼠蛇消化生理学研究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庆大霉素和不同剂量的“乳猪壮”在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时对仔猪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试验选用60头刚出生的0日龄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健康仔猪,随机分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10只(雌雄均有),分别饲喂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4种不同剂量的“乳猪壮”,试验期为7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同肠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增加.4mL乳猪壮组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显示,4 mL乳猪壮组对改善仔猪小肠黏膜的防御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可以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添加怀山药对鲤生长、肠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1%和2%的怀山药,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180尾鲤[(75.25±1.45) 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周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肠组织形态、肠道防御屏障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怀山药对鲤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增加肠微绒毛密度和完整性,增加杯状细胞数量、肠道黏膜褶皱数量和肠绒毛高度,从而改善鲤肠道组织结构,提高吸收表面积。2)与对照组相比,怀山药组肠道组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3)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鲤肠道的优势类群。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8.
斑马鱼肠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斑马鱼肠道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分析。斑马鱼肠道可分为前、中、后3段,肠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测量肠道各段的绒毛高度、绒毛纵截面积、柱状上皮高度和肌层厚度,各指标从前肠到中肠和后肠呈逐渐降低趋势,前肠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和后肠间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层向肠腔内折叠形成肠绒毛(多呈分枝状、指状),分为黏膜上皮和固有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发达,上皮细胞间分布着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广泛分布于肠上皮下部,而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后肠上皮基底膜附近。细胞水平结果表明:斑马鱼肠道执行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前肠,肠道黏膜免疫机能与免疫细胞位置的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碘———淀粉比色法对青海湖裸鲤和鲤鱼胰脏及肠管淀粉酶的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胰脏及肠管淀粉酶活性随体重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P>0.05);青海湖裸鲤后肠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前肠淀粉酶活性(P<0.01);青海湖裸鲤胰脏及肠道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鲤鱼的淀粉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0.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28日龄时,益生菌组回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28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35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42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3)28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和42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益生菌制剂能改善断奶应激对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提高肠道淋巴细胞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肠道pH,从而缓解断奶应激对肠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在,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国中,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怀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银杏叶复方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及其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将3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灌服110 mL生理盐水)、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应激组(灌服110 mL生理盐水)、银杏叶复方组(灌服110 mL银杏叶复方制剂),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试验第23天采用腹膜注射LPS刺激断奶仔猪建立免疫应激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LPS应激组相比,银杏叶复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段的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银杏叶复方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LPS应激组(P0.05)。综上,银杏叶复方可维持和修复由免疫应激引起的断奶仔猪肠道损伤并能增强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对雏番鸭肠黏膜免疫的影响,本研究将100只1日龄MDRV抗原抗体阴性雏番鸭随机分为二组:空白对照组(NCG)和MDRV同居感染组(CIG),利用人工感染发病的20只番鸭对GIC组番鸭进行同居感染。NCG和CIG组番鸭分别于后者同居感染1 d、3 d、6 d、10 d、15 d、21 d后采集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进行肠道形态结构(绒毛高度、宽度、V/C值、肠壁厚度、绒毛表面积)的观察及免疫相关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与NCG相比,CIG番鸭肠道绒毛高度下降、宽度变窄,排列稀疏,V/C值降低,绒毛表面积下降,肠壁厚度变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肥大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同居感染6 d以后其各项检查指标均与NCG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MDRV可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黏膜免疫抑制。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充实MDRV感染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选用1日龄的雌性岭南黄肉鸡99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3只。对照组常规饲养,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012 mL/L和0.020 mL/L的茶树油,试验至45日龄结束。解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显示,2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段小肠的绒毛长度增加,肠壁变薄,隐窝深度变浅,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增加;2个试验组的上皮内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茶树油能够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增加小肠上皮内免疫细胞数量,提示茶树油对肉鸡的肠道吸收和肠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8周龄Balb/c小鼠(均为雄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80 mL/d,试验期为10 d.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增加. 1%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5%组、10%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8周龄Balb/c小鼠(均为雄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80mL/d,试验期为10d。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增加。1%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5%组、10%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蛋用仔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和150 mg/kg金霉素(抗生素组)以及250、500、750、1 0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750 mg/kg丁酸梭菌组与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除250 mg/kg丁酸梭菌组外,其他各丁酸梭菌组盲肠内乳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1 000mg/kg丁酸梭菌组小肠各肠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的黏膜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空肠与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抗生素组(P<0.05)。1 000 mg/kg丁酸梭菌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免疫球蛋白A(IgA)阳性物质有效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肠道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9.
藏山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各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37.87%(P<0.05)、21.43%(P>0.05)和31.68%(P<0.05),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肥大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85.20%(P<0.05)、50.73%(P<0.05)和22.52%(P>0.05);而藏山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36.35±0.98)低于藏绵羊(48.84±2.12)(P<0.05)。结果提示,成年藏山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山羊小肠中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食品用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及其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运用解剖学、组织学方法对巴西棕榈蜡、液体石蜡处理的大白鼠与对照组的肠道黏膜形态、淋巴滤泡数量和杯状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研究。解剖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黏膜无病理变化,黏膜表面淋巴集结(PP)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无明显差异;小肠内PP的形态呈结节状,主要分布于空肠和回肠的黏膜表面;大肠内PP的形态呈火山口状和结节状,主要分布于盲肠和结肠的黏膜表面。组织学结果:巴西棕榈蜡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肠绒毛有轻微脱落,淋巴滤泡和杯状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液体石蜡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肠绒毛脱落严重,淋巴滤泡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食品用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无明显影响,巴西棕榈蜡相比与液体石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损伤小,选用巴西棕榈蜡作为食品用蜡比液体石蜡对肠道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