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浓硫酸处理对黄瑞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瑞香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酸蚀20、30、40、50、60、70、80 min,然后用2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后置于穴盘中发芽,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研究浓硫酸酸蚀时间对黄瑞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酸蚀对黄瑞香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不同酸蚀时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明显差异,以酸蚀60 min效果最佳,发芽率达24.22%,发芽势达16.29%。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提高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的萌发率,以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统计不同温水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不同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不同低温层积时间+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60 min时的发芽率最高,为45.1%。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为0∶1时,发芽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滤纸),且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比。低温层积时间和赤霉素浓度组合处理下,赤霉素浓度在150 ~900 mg/L,种子发芽率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层积14 d、赤霉素浓度为0 mg/L时,发芽率最高,为74 %。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变温培养条件下温水浸种60 min,低温层积14 d,使用纯基质做萌发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赤霉素浓度、浸种时间、水分条件、培育温度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浸法"播种试验。结果不同生态条件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均有一定影响,赤霉素浓度适宜与否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影响较明显,220 mg·kg~(-1)GA下达最高; 10~25℃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叶下珠的发芽率逐渐增大,20℃为叶下珠发芽的最适温度;光照可提高叶下珠的发芽率,但先黑暗后光照处理发芽率达最高;土壤水分对叶下珠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发芽率先高后低,当浸水量为1/3时,种子发芽率达39. 27%;在6~32 h浸种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叶下珠发芽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8h最高。结论先黑暗后光照、GA浓度220 mg·kg~(-1)处理种子,浸种18h,20℃培育温度,半浸水条件最适宜叶下珠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培育适合全自动机械移栽的毯状油菜苗,以HY4为材料,探讨烯效唑浸种和不同基质配比对油菜种子萌发及育苗质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不同浓度(0、5、10、20、30、40和50 mg/L)的烯效唑溶液分别浸种0、1、2、4和8 h,自然晾干。经培养皿室内试验筛选,得到适宜的烯效唑浸种浓度和时间。以5个浓度(0、5、10、15、20 mg/L)分别浸种0、1和2 h进行室外盆钵试验,同时进行毯状菜苗的育苗基质配比筛选,在油菜适宜播期进行水稻秧盘育苗验证试验。[结果]培养皿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可延缓种子萌发,降低种子发芽率,抑制胚轴伸长,并促进根系生长。当浸种浓度大于30 mg/L或浸种时间超过2h,则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且抑制根系生长。室外盆钵试验结果表明,4个烯效唑浸种浓度和时间能够有效降低苗高、延缓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有利于培育高密度毯状机械移栽苗。育苗基质配比试验中,土壤配比量越少,越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芽率、株高、根系活力和干物质重增加,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油菜适宜播期水稻秧盘育苗试验结果与盆钵试验一致。烯效唑浸种浓度≤10 mg/L、浸种时间<1 h时,对幼苗生长调控能力较弱,幼苗偏高。基质中土壤配比量<50%时,肥力充足,相对弱化了烯效唑对幼苗生长的调控,幼苗较大。[结论]用15~20 mg/L烯效唑浸种1~2 h,育苗基质中土壤配比量为50%,可培育苗高≤18 cm、保有叶片5~6张、苗龄30~40 d的毯状机械移栽苗,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白三叶(Trifoliu mrepen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浸时间、育苗基质类型、不同浓度赤霉素与硝酸钾浸种处理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24h可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未浸种的相比发芽率可提高10%-13%;基质类型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较适合的催芽浓度与育苗基质组合为50mg·L-2赤霉素、0.2%硝酸钾、园土∶沙∶泥炭土=2∶1∶1,平均发芽率达31.67%,平均萌发活力指数达42.212。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对藏茵陈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对藏茵陈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10、20、100、200、500、1 000、1 500和2 000 mg/kg)对藏茵陈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对藏茵陈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赤霉素浓度为1 000~2 000 mg/kg时可明显促进藏茵陈种子萌发,其浓度为1 500mg/kg时藏茵陈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到46.7%和23.0%。和浸种时间相比,赤霉素浓度是影响藏茵陈种子萌发及种子活力的主要因素。对藏茵陈种子处理的优化综合农艺措施为赤霉素浓度1 068~1 532 mg/kg、浸种时间17~22 h。[结论]当赤霉素浓度为1 068~1 532 mg/kg、浸种时间为17~22 h时,可明显促进藏茵陈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赤霉素浓度及浸种时间对韭菜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赤霉素不同浓度和不同浸种时间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100 mg/L赤霉素处理韭菜种子能显著提高韭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并且促进韭菜种子根长和芽长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以合欢种子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水温浸种和不同浓硫酸酸蚀时间对合欢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水温50~60℃,浸泡2昼夜的合欢种子萌发情况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7%和90%。而浓硫酸处理的合欢种子酸蚀30min,浸泡3昼夜发芽速度快,发芽率和发芽势也最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100%和97%。  相似文献   

9.
pH值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pH值溶液及其不同浸泡时间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在南方地区通过科学育苗减少土壤酸胁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pH值6.0~8.0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6、12 h,观察绿豆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当溶液pH值为7.5时,绿豆种子萌发速度最快、数量最多,2d后浸种6、12h的发芽率分别为87.5%和92.5%;浸种6、12h,播种4d后分别以pH值7.5和7.0处理的幼苗株高最高.浸种6、12h时,分别以pH值6.5、7.0处理的绿豆幼苗鲜重最高,而均以pH 8.0处理的幼苗干重最高.[结论]在广西贺州地区,适宜绿豆发芽及苗期生长的浸种溶液pH值为7.0~7.5,pH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绿豆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繁殖特性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野生苦丁茶人工播种后发芽率仅5%左右,采用150mg/kg赤霉素液浸种24h,可有效解除抑制,提高发芽率至60%以上。苦本茶种子萌发过程需要适当的光照,育苗应浅播浅盖。扦插繁殖:1-2年生枝条和当年生棣枝扦插成活率为37%左右,老枝成活率仅18%;应用吲哚本酸,生根粉等处理插条可提高成活率,对老枝插条处理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温浸种及不同浓硫酸酸蚀时间对洋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种水温对洋槐种子发芽影响显著,最佳浸种温度为:80℃的浸种温度,其发芽率达到52%,发芽势达到51%;不同浓硫酸酸蚀时间对洋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极显著影响,其中以40min酸蚀时长的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达到56%,发芽势达到40%。  相似文献   

12.
虎杖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虎杖种子的田间繁育技术,为虎杖有性繁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灭菌时间对恒温全光照培养下虎杖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虎杖种子发芽率及长势的影响。[结果]浸种时浸泡时间为4 h,浸泡温度为30℃,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时间为5 min时最有利于虎杖种子的萌发;虎杖田间育苗的最佳管理措施为不使用除草剂,不施用尿素,并覆盖透明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结论]适宜的水温和足够的浸泡时间有利于虎杖种子的萌发,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种子萌发;虎杖种子为需光性种子,种子萌发必须保证足够的光照。通过覆盖透明塑料地膜提高地温的方式可使田间虎杖种子快速发芽,种子萌发前及幼苗前期不宜施用尿素等速效肥料。  相似文献   

13.
2003~2009年以峨山县大龙潭乡花椒品种"麻到底"的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方式对花椒种子寿命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花椒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风干贮藏的花椒种子发芽率一直呈快速下降趋势,贮藏8个月后发芽率降为0;而湿沙贮藏的种子贮藏到第7个月时发芽率达最高,之后种子发芽率快速下降。花椒种子经过去油脂、酸蚀种壳和赤霉素浸种催芽后,可大幅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碱水去油脂+50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和浓硫酸浸种5~10 min+50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较有利于花椒种子的萌发,能将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56.78%~72.35%;用碱水去油脂+25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浓硫酸浸种5 min+50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浓硫酸浸种10 min+25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较有利于花椒种子的成苗,但成苗率与发芽率峰值存在较大的偏差。较高浓度赤霉素催芽时发芽率高,但不及较低浓度催芽的成苗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丹参种子的发芽特性,找出种子萌发的最佳药剂浓度及浸种时间,探明丹参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和赤霉素对丹参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观察丹参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双氧水浓度为0.5%~1.0%,浸种12h可以明显促进丹参种子的萌发,赤霉素浓度为600mg·L-1浸种时间24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同时用赤霉素和双氧水处理丹参种子,前者丹参种子的发芽率要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普通丝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鄂丝瓜1号种子为试材,研究浸种时间、赤霉素处理和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丝瓜浸种12 h以上,可以提高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浸种24 h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达到39.30%和85.87%;赤霉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浓度300 mg/L、浸种8 h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达到52.92%和90.67%,赤霉素浸种时间以8 h为宜;丝瓜种子对高温反应较为敏感,处理温度和时间不宜过高和过长,其中处理温度在50℃、时间为1 h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44.67%和64.75%,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结论]该研究为丝瓜育苗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双氧水和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双氧水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结论]赤霉素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条件对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友名  王雁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11-1813,1831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起始天数亦显著缩短。在15℃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宜控制在25℃。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但应注意苗期追肥。光照并非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在实践操作中宜采用双层50%的遮光网遮阴,以免强光照导致种子脱水。[结论]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最适的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最适光照条件为露地搭双层50%的遮光网。  相似文献   

18.
垂花百合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集于吉林临江的野生垂花百合种子进行了种子特性及萌发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垂花百合种子不具休眠特性,第5d开始萌动,发芽率达72.1%,适宜萌发条件为无光照的室内变温环境(16~23℃),发芽势可达61%。将种苗移栽至1泥炭︰1蛭石和2泥炭︰1珍珠岩两种不同基质的穴盘中,成活率都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选择基质、种子贮藏方法、萘乙酸浸种浓度、萘乙酸浸种时间为参试因素,应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窄叶台湾榕的种子萌发。其中基质(A)3水平为100%黄心土、50%黄心土+50%河沙、100%河沙,种子贮藏方法(B)3水平分别为洗出种子低温保存、洗出种子常温保存、种子留果内常温保存,萘乙酸浓度(C)3水平分别为100、200、400 mg·L~(-1),萘乙酸浸种时间(D)3水平分别为6、12、24 h。试验结果表明:参试4个因素对窄叶台湾榕发芽率都有极显著影响,各因素对窄叶台湾榕种子萌发的影响顺序为种子贮藏方法(B)基质(A)萘乙酸浸种时间萘乙酸浸种浓度;种子萌发最佳条件为100%黄心土为播种基质,洗出种子常温保存,并用萘乙酸200 mg·L~(-1)浸种12 h。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砂磨赤霉素浸种、浓硫酸酸蚀和热水浸种3种硬实破除方法对悬岩棘豆和米尔克棘豆种子萌发率、萌发进程及平均萌发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磨赤霉素(200 mg/L)浸种和浓硫酸酸蚀2种方法均可以显著提高(p0.05)2种棘豆的萌发率,加快种子萌发进程,缩短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悬岩棘豆和米尔克棘豆的萌发率分别从27.0%和4.0%提高至97.0%和86.0%;平均萌发时间分别由8.9 d和8.1 d缩短至1.6 d和2.1 d。时间长短的控制是处理时的关键问题,2种棘豆砂磨赤霉素处理均以24 h为最佳,浓硫酸处理分别以5 min和10 min为最佳。热水浸种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2种棘豆的萌发率,但对萌发进程和平均萌发时间几无影响。悬岩棘豆在砂磨后用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24 h时萌发最好,而米尔克豆种子在浓硫酸处理种子10 min时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