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扦插的育苗分不同枝龄、采用不同基质、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季节扦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楝可通过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插穗最好采用1年生(已木质化)枝条,基质用沙质壤土,应用1000mg/LIBA生长素处理,在4~9月扦插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印楝扦插育苗技术进行探讨,分不同枝龄、采用不同基质、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季节扦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楝可通过扦插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插穗最好采用1年生(已木质化)枝条,基质用沙质壤土,应用1000mg/L IBA生长素处理,在4~9月扦插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2002~2005年,开展了印楝扦插繁殖试验,对影响生根成活率的基质、插穗材料、生根剂、扦插季节、扦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扦插技术组合为:塑料杯育苗以无菌黄心土∶河沙(3∶1)作为基质,苗床育苗以等量的黄心土和河沙混合为基质,扦插前一天用10 g/L高锰酸钾液消毒,在春季和夏季采集当年生刚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和萌芽条作为插穗,用1 g/L吲哚丁酸生根粉处理插条后扦插,插后育苗床注意保温保湿,生根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印楝 (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楝科楝属常绿乔木 ,原产于缅甸和印度等热带地区 ,适宜生长在无霜冻的干热河谷地区。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已引种成功。适应性强 ,抗性强 ,材质优良 ,树形优美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2 0 0 1年起 ,我们在山东的一些苗圃采用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进行了试种 ,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幼苗在苗圃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印楝嫩枝扦插繁殖系数高 ,方法简便易行 ,成活率高 ,生长量大 ,当年苗木高度可达 3m以上 ,地径可达 2 .8cm。1 种根催芽早春选背风向阳处建催芽池 ,池宽 1m ,长度视地形而定。池内先铺 15~…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6.
印楝 (Azadirachtaindiceae)属楝科 (Meliaceae)常绿高大乔木(特别干旱地区旱季落叶 ) ,原产印度、缅甸 ,我国无自然分布。树高 10~ 2 0m ,分枝早 ,枝叶密集 ,根系发达 ,萌发力强 ,生长迅速 ,2~ 3a始开花结实 ,结果期 10 0a以上。印楝耐旱、耐热、根深叶茂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7.
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为台湾省原生特有的保育类植物,是珍贵药材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唯一的天然宿主。开展牛樟扦插繁殖影响因子研究,既可对牛樟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又可为珍贵药材牛樟芝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本研究结果表明:扦插基质类型、插穗叶片数对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影响,预处理液对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黄心土∶水苔=2∶1为基质,半木质化枝条剪成带2个半叶至4个半叶的插穗用300 mg/L IBA+150 mg/L NAA浸泡预处理1 h,插后每7 d将0.1%浓度的预处理液浇淋直至生根,其扦插成活率可达81.3%。  相似文献   

8.
采用干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印楝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印楝素含量,研究了愈伤组织固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印楝愈伤组织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 NAA 3.0mg/L 6-BA 1.0 mg/L 蔗糖40g/L 琼脂0.7%,以pH值为5.8,培养温度(25±2)℃,光照900Lx培养条件下的印楝素产出率最高,达44.76OD457/皿。  相似文献   

9.
印楝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 《云南林业》2001,22(6):16-16
印楝属楝科,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速生常绿乔木,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原产于南亚,以印度和缅甸的干热地区自然分布最多,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印楝在年降雨量800~1200mm的地区特别适合种植,我国的海南、广东及我省的德宏、元谋等地均已引种成功。印楝植株各部分均可利用,经济价值高,同时它具有杀虫功能,被誉为制造生物农药的最佳原料。 印楝果成熟后易脱落,种子无后熟期和休眠的特点。这给育苗带来不良影响,故须掌握一定育苗技术。笔者在元谋县多次培育过印楝苗,现将实践经验介绍如下:1 种子处理 把…  相似文献   

10.
杀虫植物印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楝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潜力的杀虫植物,以其应用范围广,杀虫效果显著,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和易提取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文章从其对靶标的主要作用方式、害虫控制、作用机理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印楝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分布海拔范围一般为1000m以下,最高达1830m。印楝喜光照,幼苗不耐荫蔽;正常生长的年均温不低于20℃,常年极端低温大于0℃,对霜冻敏感;在年均降水量450~12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能耐受不足130mm的降水和较长的干季;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但在渗透性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长势好;土壤肥力对印楝的生长比水分的供应更重要;不同地理种源的印楝生长差异很大;杂草对幼树影响很大,除草能促进其生长;印楝的活性成分提取物虽能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仍有60多种害虫及某些病害为害它。  相似文献   

12.
杨文火 《防护林科技》2011,(2):14-15,26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不同移植基质、不同炼苗时间和遮阳网不同遮光率对印楝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不同炼苗时间以及遮阳网不同遮光率对印楝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有较显著影响,基质采用红心土:泥炭土(1∶1),炼苗时间为14 d,遮阳网遮光率为70%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印楝种籽的加工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满足生产需要的工艺路线,研制出了差速螺旋齿双级对滚破壳设备、吸风分离设备,获得了较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印楝在原产地和广泛引种的地区被誉为神奇之树,在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楝的起源地被认为是印-巴次大陆及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约一百年前引种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1995年引种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面积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以印楝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 ,外植体采用次氯酸钠预处理 ,用 0 1%的HgCl2 浸泡消毒 ,共设6 6个处理 ,3次重复 ,分 3次试验。结果表明 ,芽增殖培养基最佳组合为MS +6 -BA 7 0mg/L +IAA 0 0 1mg/L+ZT 0 1mg/L ,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5mg/L ,能有效促进芽生根 ,且移栽成活率可达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印楝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对印楝的初代培养、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各阶段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改 6-BA 0.4~1.0 mg/L KT 0.5~1.5 mg/L NAA 0.05~0.2 mg/L 蔗糖30 g/L;(3)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3 mg/L PG 3μmol/L 糖20 g/L。  相似文献   

17.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年生印楝实生苗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苗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印楝苗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可以建立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结合二次多项式对苗木连日生长量的动态模拟,可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处于速生阶段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地径处于生长初期阶段的时间短于苗高,但生长量占全年总量之比是苗高的2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69.1%,全株含水量是干质量的1.58倍;在制约苗木生长节律的气象因子中,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是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印楝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种植在元谋不同年龄的印楝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和全世界分布为主。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调查样地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印楝林盖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说明盖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2)印楝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通过林荫,印楝盖度<40%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而当盖度>40%时,影响明显;(3)印楝林下植物生长好于对照,印楝枯枝落叶对林下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