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究樟子松苗木接种松材线虫后的生理响应规律,对4年生樟子松苗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0,10,20,30天时针叶内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和渗透调节物质进行检测。樟子松接种部位上部和下部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且下部线虫数多于上部。接种后第10,20,30天,樟子松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针叶枯黄,叶绿素a含量在接种之后随即开始降低,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第30天时达到差异显著。叶绿素b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樟子松针叶抗氧化酶活性,且CAT和P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升高较为平缓,且整个试验过程维持在较高水平,均不低于800U·mgprot-1。3种酶活性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接种后10d,樟子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上升,在第20天和第30天逐渐下降,并且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黄酮类化合物与MDA含量变化规律与抗氧化酶活性相似,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虽然降低,但试验全程高于对照组,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接种松材线虫后,樟子松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与此同时,樟子松抗氧化酶活性含量均会迅速升高,诱导植...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马尾松枝条木质部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马尾松抗性家系抗松材线虫病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松材线虫的侵染,抗病家系的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表现不同。其中,不同家系间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枝条接种松材线虫6 h后,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达到最高值;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同时间段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各马尾松抗性家系枝条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CK,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家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因此,多酚氧化酶可作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早期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松材线虫rDNA内转录区(ITS)特异性引物,对泉州口岸入境木片携带的线虫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线虫检测鉴定方法。将该检测方法应用于泉州口岸现场检疫鉴定,结果未检测到松材线虫,与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rDNA的ITS1区和5.8S区核甘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分别设计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单条活的或FG(φ为4%的甲醛)固定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结合2019年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开展的干旱对松材线虫病造成的松树死亡的影响专项调查,以及2017年和2018年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数据,通过分析发现,2017、2018、2019年松树死亡率差异显著,检出松材线虫比例与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差异不显著,年度间松树死亡率、检出松材线虫比例、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的均值间差异也不显著。这表明干旱加速了染病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6.
1989 ̄1991年对上海佘山濒死黑松调查中发现松材线虫的“M”型株系。该线虫形态学上带有某些拟松材线虫特征,但它发现于尚未见枯萎症的染病松材中,并随着线虫密度增加病树进入枯萎和死亡。该株系与江苏六合群体(国内典型钝尾高毒力株系)在灭菌黑松木材上的繁殖系数相近,分别达3.32和4.96,这两个株系间的配对杂交产生了有尾突后代。  相似文献   

7.
骆驼蓬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找创制新型生物合理杀线虫剂提供活性模板化合物和理论基础,首次报道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抗逆植物骆驼蓬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松枝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骆驼蓬种子正丁醇萃取物250 ?g·ml-1处理后,松枝蒸腾强度、流脂量级别和病情指数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松材线虫病害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获得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馏分A1~A8。毒力测定表明,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是骆驼蓬杀线虫的主要活性成分,处理后48 h,对松材线虫(混合虫龄)LC50分别为135.74、160.40和86.02 ?g·ml-1。正丁醇萃取物、骆驼蓬总碱、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馏分A1和A6均能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但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对 -和 -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100 ?g·ml-1处理松材线虫后6 h,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抑制率为50.15%~73.14%,对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抑制率为38.56%~48.37%。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可能是骆驼蓬提取物主要杀线虫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在形态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来自湖南、广东两地3个株系松材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这3个株系的松材线虫成虫的头部、尾部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幼虫和成虫的唇区与体部都出现缢缩;松材线虫口针的开口端呈一斜面;雄性成虫尾部空合伞呈“M”型,这些特征都是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描述过的,可为松材线虫的形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细菌分离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从患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黑松和马尾松病树组织及松褐天牛虫体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虫体上均分离到同一细菌菌株 .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测定 ,将致病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 .在分离过程中该菌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 ,用无菌线虫或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分别接种的黑松无菌苗不发病 ,而用二者混合接种则使无菌苗迅速发生褐变和萎蔫 .林间利用 6年生黑松进行的接种试验结果证明 ,用无菌松材线虫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混合接种的黑松与使用野生松材线虫接种的黑松都 10 0 %的患病 .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接种有 4株发病 ,6株没有发病 .其中发病黑松中不仅分离到了松材线虫 ,也分离到了细菌 ,而没有患病的 6株黑松中仅分离到少量松材线虫 .这说明在野外条件下接种的松材线虫可以通过某种途径重新获得细菌 ,导致了接种的黑松患病 .而接种后无菌松材线虫没能获得细菌的那些黑松就没有患病 ,说明单独无菌松材线虫不能使黑松患病 .这些结果说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 .因此 ,可以把松材线虫病看作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一种植物复合侵染病害 .在这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对其携带的一株致病细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报道了以黑松细胞为材料的一种改进的细胞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用该方法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或该菌株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物接种后的愈伤组织水提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松材线虫或单独接种该菌株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未表现出毒性;而接种无菌松材线虫与该菌株的混合物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后的愈伤组织水提液的毒性以及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均很强,并且它们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松材线虫在寄主组织中能促进细菌的产毒.向该菌株的NB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中添加松材线虫后测定其毒性,结果表明无菌松材线虫对其毒性并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本身不产生毒素,在荧光假单胞菌培养液的无细胞滤液中加入无菌松材线虫未能显著改变其毒性.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及携带细菌对黑松复合的侵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松树上分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并从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上分离细菌,将线虫无菌化处理后与从线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杆菌、产气肠杆菌混合接种无菌黑松苗和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线虫或细菌不能使黑松致病,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拟松材线虫只有与有毒性的荧光假单胞杆菌混合接种时才能使黑松无菌苗和愈伤组织发病,细菌通过线虫携带在树体内传播扩散,使松树致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线虫和细菌在松材线虫病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弄清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该文对松树上分离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的体壁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电镜观察和可溶性糖含量分析,发现松材线虫体表有一层很厚的物质,而拟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表比较光滑;松材线虫比其他两种线虫体表有更多的糖类物质。研究同时提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表物质的厚度和糖含量,可能与二者的致病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两种实用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已开发的SCAR标记与实时PCR两种分子检测方法鉴定松材线虫的可靠性,本文选用线虫未知种样品7个以及已知种样品3个为实验材料,采用上述两种分子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对7个线虫未知种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1)运用SCAR标记检测,第2、3、4、7号4个未知种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出现了一条清晰、明亮的860b...  相似文献   

14.
伞滑刃线虫属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伞滑刃属线虫是重要的寄生线虫。该属松材线虫是中国林业上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随着松材线虫及其近缘种拟松材线虫对森林资源危害性的加重,该属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迄今报道已有63个种,其中3个种有待查考(species inquirendae)、1个种有待确认(species indeterminatae)、1个种发现地不详(species incertae sedis)、5个裸名(nomen nuda)。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区分至关重要。为了弥补形态鉴定的不足,还辅以PCR技术鉴别。已开发出的PCR鉴别技术有RAPD,PCR直接鉴别法、RFLP和SSCP等。  相似文献   

15.
对宁波余姚市针叶林中的伞滑刃属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218份样本中,根据形态学特征共分离和鉴定出伞滑刃属线虫8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rainulfi)、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林伞滑刃线虫(B.1i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泰国伞滑刃线虫(B.thailandae)、中华伞滑刃线虫(B.sinensis)和程氏伞滑刃线虫(B.chengi)。其中,程氏伞滑刃仅在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松木包装板材的伞滑刃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记述了输入福建省的松木包装板材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讨论了松材线虫对福建省林业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利用荧光PCR快速检测松材线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荧光PCR从美国进境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成功检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结果表明,探针检测松材线虫样品时,可产生明显的荧光信号,但空白水对照、小杆线虫(Rhabditida)、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无荧光信号,表明探针有较强的特异性,且具有简单、灵敏、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广东马尾松木中线虫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乳源、封开、广州市郊采到276个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死木样本,共分离鉴定出13种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eratospicularis),松材线虫(B.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变异伞滑刃线虫(B.aberra-ns)、小角伞滑刃线虫(B.corneolus)、利昂伞滑刃线虫(B.leoni)、湖南伞滑刃线虫(B.hunanensis)、红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resinosi)、滑刃属线虫(Aphelenchoides sp.)、斯坦纳长尾线虫(Seinura steineri)、小茎线虫(Ditylenchus parvusZell)、剑尾齿杆双胃线虫(Odorhabdiplogaster xiphocaudatus)和寄生小杆属线虫(Parasitorhabditis sp.)。其中畸刺伞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畸刺伞滑刃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和小茎线虫为马尾松上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松树泌脂速度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松树不同树种、树龄、树势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差异,分别进行了树干泌脂速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树种中,松树泌脂速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在马尾松不同的树龄中,幼龄林>老龄林;在马尾松不同树势中,树势强>树势中等>树势弱.依据已知的树种、树龄、树势与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关系,泌脂速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正好呈负相关性.因此,树干泌脂速度或树脂含量可能是评价松树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重要性状之一.在今后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应注意选择树脂含量高的树种和品种;或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树脂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因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入侵对松林内植物群落演替、节肢动物群落、鸟类群落及微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展望了松材线虫病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方向。在探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及措施上,一方面要深入探讨松材线虫的入侵机制,揭示它们对特定松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应从增强系统自身抵抗性和系统应对生物灾害的自我补偿和生态修复能力入手,以期从生态尺度上探求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参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