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浅谈密植丰产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密植桑园是以合理密植为前提,规范栽植为基础,肥培管理为中心,桑叶丰产为目标的低干型快速丰产桑园。高产密植桑园是蚕桑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形式,其对蚕农快速地产生养蚕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产密植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有:选栽优良桑品种,科学规范地合理密植,适时养成低干树形,加强桑园的常规管理,做好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高产密植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产密植零园是以合理密植为前提,规范栽植为基础,肥培管理为中心,桑叶丰产为目标的低干型快速丰产桑园。高产密植桑园是蚕桑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形式,其对蚕农快速地产生养蚕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产密植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是:选栽优良桑品种,科学规范地合理密植,适时养成低干树形,加强桑园的常规管理,做好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密植桑园间作大蒜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金全 《北方蚕业》2008,29(4):59-59
近年来,随着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稳步实施,密植桑园发展十分迅速。过去,在提高桑园单位面积效益方面,各地都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创造出了“桑-菜”、“桑-药”、“桑-菌”等成功模式和经验。我们立足当地资源和发展“三蒜”(蒜苗、蒜苔、蒜头)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密植桑园间作大蒜的探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前,推行桑园密植技术,其目的在于扩大经营规模,利用桑收获机械进行采桑,以具有相当大规模的养蚕农家(丝茧生产)为推广对象。由于密植桑园收获周期短,桑树的生长发育容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产量也不太稳定。因此,大多农家均采取与普遍桑园配合种植的方式。从养蚕方面来看,密植桑园桑有水分含量高,容易凋萎的特点。但作为饲料价值,增加给桑量就可得到补偿。总之,从收获到贮桑,给桑的过程中,叶质得到保证,其营养价值就不会有大的影响。千叶县从1977年开始,首先在丝茧育的壮蚕用桑园中推行密植,其普及率占全国首位,在养蚕经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推广速成丰产密植桑栽培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对密植桑园高产持续期的问题在认识上还不统一,同时,对密植桑的地上部分群体结构的调查过去较为重视,对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的调查则注意不够,而这对正确制定桑园的施肥与土壤管理措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们在进行速成丰产桑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时,进行了以下两个调查。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引导蚕桑生产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区普遍推行“散植桑”和“密植桑”相结合的栽桑形式,新建桑园以成片密植为主。目前,家庭成片密植桑园发展很快,经济效益也较高,已在我区蚕桑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家庭密植桑园的桑叶产量,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讨的问题。现就家庭密植桑园的高产栽培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场今年对桑园进行微气候的初步观测,现将结果简述于后: 观测内容和方法 1、桑园选择:无干密植桑园是我省近年新植桑园的主要型式。我们的观测点也就选在无干密植桑园,株行距0.33×1.7米,今年夏伐,春叶亩产约1,000斤,树冠高度2米,夏伐后,新条长度1.6至1.7米。对照区是选在邻近桑园的空旷草地,土质大致相同。 2、观测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条桑育就是剪桑枝下来喂蚕的一种饲养方式,一般在桑枝长有0.6米~1米时收剪喂蚕。(1)条桑育桑园种植的密度:要求密植,充分利用阳光和土地,提高亩桑产叶量。每亩种7000~8000株,行距0.7米,株距0.13米。  相似文献   

10.
桑树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大志  陈伟  廖安武 《四川蚕业》2005,33(1):24-24,30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叶病,是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以前凉山蚕区桑树栽植以四边桑、大行桑为主,桑褐斑病发生较少。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凉山州栽了大量的成片密植桑园。通过田间调查,桑褐斑病在成片密植桑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步蔓延之势。为减轻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桑树适当密植能增加桑叶产量,已由实践证实了。但草桑(实生苗)密植好不好却存在着不同看法。以浙南地区来看,去年开展栽桑,全面推广草桑密植,株行距3×5市尺,每亩400株,比原来农民栽桑每亩80—100株增加四倍以上。我认为新蚕区栽桑(不论栽湖桑或草桑),如果是地势较高、不受水患的专用桑园,要求收获快,产  相似文献   

12.
<正> 桑瘿蚊的为害程度与桑品种、养成型式以及桑园管理等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对现行桑品种嫁接桑与草桑桑瘿蚊被害情况的差异,以及桑树养成型式与桑园管理对桑瘿蚊被害率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方法1986年10月3~4日在临安县于潜区董村、柴村、对石里山坞调查。选择受桑瘿蚊为害的不同类型的桑地,  相似文献   

13.
无干密植形式桑园持续高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浙江全省各地县仿照广东的栽桑形式,种植了不少面积的无干密植桑但对这种型式及其密度等,蚕业科技界众说不一。为探索不同桑品种在不同密度无干密植下的产叶量,研究无干密植除速成的优点外,有否持续高产的经济效果,于1971年初春,在本所作了38个品种,3种密度的无干密植桑试验,我们间断地从种植起直至1982年春调查了各主要时期的产叶量和枝条数,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在桑园中撒甲基异柳磷毒土是防治桑橙瘿蚊的一项关键措施。但由于我市的桑园大多为无干密植桑园,撒毒土很容易污染桑  相似文献   

15.
探索具有高效生态农业特性的桑园间作新模式,对提高桑园土地和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率,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于1994年开始进行了桑、茶间作套种模式的试验。通过6年来的桑、茶间作套种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桑、茶间作套种管理措施。1 试验地点和方法1.1 桑、茶间作套种地为松阳县斋担乡小石村杨美仙农户的山垄地,面积934m2。1.2 茶苗于1992年冬种植,选用无性系福云6号良种,宽窄行双条密植栽培;宽行距为1.6m,窄行距为 0.4m,株距为 0.2…  相似文献   

16.
<正> 地埂桑与条墩桑,是山西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两种桑树栽培形式。它不同于现在的无干密植桑园,树龄寿命长达30~50年,有的甚至在100年以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在黄土高原地带已成为蚕桑主产县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7.
本报道了桑象虫的为害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桑象虫的发生与桑树剪伐型式、桑园管理水平以及桑品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尤以剪伐型式和桑园管理的水平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剪伐型式、加强桑园管理和适时进行农药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县从1973年大面积发展围垦海涂桑园,四年间共拓植新桑园二万余亩,极大部份为无干密植桑.全县桑园面积从1973年的3,916亩增加到1976年的24,170亩.蚕茧产量1976年达万担,1982年达到17,776担,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要保持蚕茧持续增产,必须每年有新桑园投产,而拓植新桑园,除了政策、技术条件外,最大的问题:一是新建桑园苗木需要量大、成本高,尤其密植桑园,投资更大,通常每亩苗木投资100元左右.二  相似文献   

19.
我省种植无干密植桑已近十年之久,根据十年产叶量调查,成林桑亩产叶均在6000斤左右,这为亩产茧400斤奠定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如果进一步提高肥培水平,则亩产叶量将大大增加。这里介绍日本进行的桑园密植试验,其栽植密度和形式与我省试种和推广的无干密植桑有一致的倾向,可供进一步探索建立高产桑园采用栽植密度和形式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杂交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瑞 《江苏蚕业》2002,24(3):1-4
<正>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不同,因而桑品种和养蚕形态也各有差异。在长期的蚕桑生产实践中,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和培育出许多不同特性的优良桑品种,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推广。特别是近10多年来,桑树一代杂交种的利用,为速成密植桑园的建立、条桑收获、规模化和省力化养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