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为此,从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核心课程、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美国多所著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中美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课程设置有待改进、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实验教学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我国高校应认真借鉴美国高校成功经验的建议,即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关联性,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与时俱进的、层次灵活多样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实习和实验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名副其实的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以下简称物联网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指导精神,结合市场需求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北京林业大学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硬件开发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3层2纵1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动化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问题随之显现,如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发展脱节、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学习热情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以自动化专业认证为契机,探讨了加强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应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二是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应加强教学研究梯队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五是要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这些改革措施实施后,完善了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大类招生实施前,农林院校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不高以及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所以农林院校传统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新型“材料与化工”行业对复合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针对传统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探索了基于大类招生的农林院校“材...  相似文献   

5.
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农林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激发学习潜能等。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看,虽然同为大类招生培养,但各高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大类招生的专业覆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的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目前,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大类招生涵盖专业取舍不当、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短板、专业分流方案不合理、学生管理方式单一等。因此,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结合专业的师资、发展前景、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大类招生涵盖专业,专业取舍避免求大求全、操之过急;建立"厚基础、宽口径、保证主干课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科学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设置注重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开设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设计合理的专业分流方案,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学院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志愿分流的方式,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考评体系,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供依据;根据专业分流前和专业分流后2个阶段学生培养工作的不同特点,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开展各有侧重的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大类招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夯实基础、拓展前沿、分类教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围绕不同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了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使各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类招生在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院校的数量较少。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16年开始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大类招生,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如何有序、合理地实现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大类招生新生的专业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学生专业报考志愿满足情况、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原因、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和效果、学生对所在专业大类的满意度及其专业分流意向、学生在专业分流依据和限额方面的意愿、学生在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宣传,注重宣传的前置性、全方位和多角度;规范和丰富"专业概论"课程的内容,开放开课计划,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选择专业;根据学生意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尊重学生意愿,发挥班委核心作用,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改革和完善全校范围内、大类范围内的转专业制度,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等。  相似文献   

8.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生物技术特色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提出建设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明确、细化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精简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重点课程;加强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内容的衔接;进一步优化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布局;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工程类课程的“工”科内容;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规范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9.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为此,分别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我国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对中美两国森林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课程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结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我国森林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应积极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即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调整课程教学安排,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出发,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制的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针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生缺少跨专业学习的机会、缺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在借鉴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首先,应鼓励学生跨专业自主选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应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构筑跨学科知识体系;第三,制定宽松的转系转专业政策,按照学科大类招生进行人才培养;第四,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早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的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和优势专业,在健全培养制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影响下,2013-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北京林业大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发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实施导师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支持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一是培育学院文化,增强对自由职业者的文化认同;二是提高专业选择的灵活性,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三是优化就业辅导体系,提高就业辅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专业素质是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质量、相对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该文从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料的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建议有针对性地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加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木材加工产业对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针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提高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首先应更新培养理念,重视学科交叉;其次应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改革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系及国内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现状,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具有林业院校特色、适应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的需要,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遵循"强化基础、突出特色、优化实践、注重创新、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改革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五平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质量工程"项目,推动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实践平台、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实践证明,重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输送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适应就业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从专业培养模式、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硬件保障条件、专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等7个纬度,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的看法和评价进行了了解;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专业知识、专业学习培养的能力、专业素质、实践机会4个方面,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即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自主互动型实习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设专业认知实景模拟教学模式,设计个性化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大类招生"是指高等院校将同院系或同学科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人才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学的改革。但是"大类招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办学效果;其次,影响了专业的均衡发展;第三,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基于"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林业工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应构建"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教学工作体系;其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分流的指导;第三,要细化教学管理工作。实行"大类招生"模式后,最大限度保证了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性,并能对其进行最系统、最有效的培养。"大类招生"模式在学生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公开,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下,社会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该专业符合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并探索其实施路径是建设好该专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梳理国内外"能力导向"下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专业的学科特征及当今社会需求,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提出了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优化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出发,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制的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