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在我国拥有的红麻育种材料中找到了14份现蕾开花期对光长变化钝感的材料,为我国主产麻区黄、淮河流域春播留种、夏播不早花且相对高产解决留种与纤维高产的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钝感材料在短光条件下第1朵花所在节位在19—32节之间,变异丰富,在正常生长季节有1份材料表现早熟,其余晚熟;敏感材料在短光条件下的始花节位在第8一11节之间,始花时问比钝感的提前30—55天,经遗传分析,钝感相对于敏感表现为隐性,且由一对主基因控制,通过恰当的配组在后代中选到了在正常生长季节生育期合适(春播8月底至9月中旬始花)的优良钝感单株,对解决我国大部分红麻区留种与纤维高产这一大难题展示了良好前景,潜在的年创社会经济效益在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双高产优质抗病红麻新品种福红991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红9913是福建农林大学1997年以福红951与福红952杂交,应用配合力育种理论用混合系谱法与穿梭育种法相结合的高效聚合育种新技术,2003年育成的双高产优质抗病红麻新品系。该品种2004-2006年参加国家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鉴定,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3867.38千克,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5.86%,种子产量增产29.4%,纤维强力比对照提高9.4%。该品种主要优点是纤维和种子产量双高,纤维品质优良、高抗红麻炭疽病,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麻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友才  黎宇 《中国麻业》2001,23(2):31-32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麻袋、海生布等包装材料 ,近年来用红麻全杆造纸取得较大发展。我国常年种植红麻在 1 3万 hm2 左右 ,高峰期 1 985年曾达到 1 0 0万 hm2 ,纤维总产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红麻喜温、耐旱、耐盐碱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 ,管理比较简单 ,南到两广 ,北到新疆 ,均可种植。但近年来我国红麻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单产提高幅度小 ,生产用种品种纯度不高 ,混杂退化十分严重 ,早花早蕾现象经常发生 ,以致于北方麻农不认品种 ,只要求不早花就行。尽管各育种单位不断选育出了新的红麻品种 ,但推广力度不大 ,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机采棉植株性状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合黄河流域棉区机采的品种,对16份棉花材料的果枝始节高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纤维品质指标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进一步培育机采品种的材料为590032、中棉所49。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 ,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 ,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形、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顷,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顷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顷,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2001-2005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麻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麻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红麻叶龄促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 2001-2005 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庥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庥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应性广红麻新品种"中红麻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项,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项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项,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疆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为新疆地区进一步探索提高棉花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新陆中76号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7.5万、10.5万、15.0万、18.0万、22.5万、25.5万株·hm-2)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与始果枝节位高度越高,单株主茎叶片数、果枝、蕾、花、铃越少,铃重越轻;棉花种植密度以15.0万株·hm-2,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18.0万株·hm-2;密度对纤维长度影响较小,高密度栽培时断裂比强度下降,马克隆值变小。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15.0万~18.0万株·hm-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4.
红麻几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红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探讨光长和温度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纤维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以便充分发挥红麻品种在引种、育种和栽培上的作用。试验于1981—1983年分别在N21°(广东化州)、28°(湖南沅江)、33°(安徽阜南)、  相似文献   

16.
探讨奇多、奇宝2个豇豆品种在本地区秋延栽培的适应性,试验以之豇28-2为参考对照,研究比较3个豇豆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始花节位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秋延栽培过程中,奇宝为中晚熟品种,产量低,不适宜作为秋延栽培的推广品种;之豇28-2和奇多为早熟品种,产量较高,可作为当地秋延栽培的主推品种。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奇宝、之豇28-2与奇多3个豇豆品种的产量与始花节位有较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1、0.75和0.58。  相似文献   

17.
光钝感、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红航992系2003年以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福红992种子为材料,通过宇航搭载进行航天育种,经5年9代连续选择,于2008年育成的光钝感、超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在海南冬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播种后155天不现蕾开花,表现出极端光钝感特性.在安徽省2008年红麻联合区试中,福红航992平均干皮产量为每公顷5362.5公斤,比对照品种红引135增产21.6%,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于2009年通过了安徽省红麻新品种鉴定.福红航992等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的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红麻生产上的早花减产问题,扩大红麻在全球低纬度地区的推广,从而提高我国红麻的生产与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棉铃与纤维发育研究,一般侧重于生物学特性的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强力及低强力纤维品种棉铃与纤维发育的差异,为棉花育种和栽培研究提供参考。选取两种不同类型品种,一为高强力纤维品系PP9223,单纤维强力4.5克左右;一为低强力纤维品种徐州514,单纤维强力3.6克左右。1985年8月8日挂牌标记第一、二果节当日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年对7个红麻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6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红麻光温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种稻历史悠久,水稻育种工作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自1973年成立辽宁省水稻区试协作网以来,广大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先后开展了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育种、汕粳亚种间杂交育种、株形育种、优质育种、理想株形与有利优势相结合的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等研究与实践,从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对水稻育种进行研究。在育种方法上以常规育种和优势有种为主,花培育种和诱变辐射育种为辅。自1974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已先后审(认)定水稻品种65个,其中丰锦、早丰和中花9号是引进品种,其余62个为我省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