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源出现数量增加且跨学科生源明显增多以及生源本科毕业学校和专业背景差别扩大的变化趋势。在对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源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生态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将生源划分为Ⅰ、Ⅱ、Ⅲ3类;并针对这3类生源分析了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生源数量增加的可能原因,提出了提高入学考试难度、加大复试淘汰力度、提高相近专业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4年国家针对高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可自主选择志愿、各高校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以及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关信息公开化、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程序等。在此背景下,在对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14个学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年相关招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改革举措对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培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不设条件的自由跨校选择志愿去向导致高水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自由转换专业和学科导致传统的优势学科有可能后继无人、优质生源的盲目流动有可能制约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等。为此,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影响的建议:一是将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无限制选择志愿去向的政策调整为有限制选择志愿去向;二是采取加强传统优势学科自身建设、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有效措施保障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三是加强学科专业的宣传,引导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理性选择志愿去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而地方普通高校开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所占比例高、学位授予权点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趋同,定位模糊;报考人数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导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环境;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低等。为此,地方普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其次,实施轮转实习和师生双向选择,以稳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提高生源质量。第三,组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加强地方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研究生作为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是极其重要的储备力量和智力来源,行之有效的创新培养模式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合高校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有益于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对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阐明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并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现状为例,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能力与培养质量与重点院校存在一定距离,削弱了我国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学科对普通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利用优势学科的软硬件实力促进一般学科的发展,同时普通学科与优势学科的结合又可增强优势学科的广度和外延,将优势学科转变为优势学科群,提高禁体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由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反映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特征及过程。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沿用传统的以农林理工学科类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没有考虑到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日常科研训练和考核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应对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再凝炼,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特点出发,在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各学科文献库和以导师指导小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制订科研训练过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高校保障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产学研同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各高校通过与优秀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用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针对目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措施:首先提出成立由企业办公室、学院指导团、学生自治会3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习质量;其次学院可以邀请行业导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双导师"教学队伍;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实习内容,将食品加工技术、安全检测、企业管理等纳入实习范畴,为各高校相关学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基于教学实践对生态环境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陈旧、教材缺乏等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材建设、专业外语能力培养、引领研究生关注学术研究前沿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以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和高素质生态环境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状况和学科学位要求,提出按照生源分类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采取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3类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阐述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即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校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等;提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包括推行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吸引优秀生源;规范研究生培养流程,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确保论文质量;健全组织机构,推进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科研和学术水平等。最后,探讨了学校今后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路,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加强导师队伍管理,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精简和优化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规范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以及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公平性,2008年教育部对全国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进行了改革,将专业课考试科目整合为农学门类公共基础科目和农学学科基础综合科目;并将农学门类所有学科划分为2大类,分别指定了选考科目。在这一改革背景下,林学学科研究生的招生受到了正负2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有利于林学学科选拔厚基础、高素质的学生,有利于学科长远的人才选拔和人才选拔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改革使部分林学2级学科的报考人数急剧下降,影响了研究生招生质量,同时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设置也不利于部分林学2级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尽量兼顾林学学科的差异性,增设部分初试考试科目供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利行业人才存在"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短板,水利高职教育遇到了生源数量和质量双下降,出现了发展瓶颈。为此,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抓住政策机遇,通过统招、单招、订单、行业单招、定向招生与扩招,促进了专业规模的发展,通过对各类生源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生源数量和毕业生质量稳步向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包括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实效。在培养目标和标准上,以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科和师资水平上,凝炼学科方向,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硬件支撑上,依托校内学习平台,开拓校外科研基地,保障科研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建立导师队伍团队,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在制度保障上,以人为本,建立了完备的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急需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探索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创新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迫切需要建立一批研究生实践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探索了学科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或导师与企业联合培养订单式研究生等模式。同时针对企业积极性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与行业的合作机制,发挥高校在行业的服务与引领作用;深度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以使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长期、稳定、有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硕士专业学位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案例,分析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认识到在生源结构、学习研究定位、专业学位的认识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优化生源结构、创建良好学风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分高校试行的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招生制度是深化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我国部分农林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的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将部分农林类院校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现状归纳为3种类型,即:一步到位,全面铺开;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双制并行,互为补充。以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各类代表,对其实施背景和时间进程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特点与优势进行了归纳,就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建议:一是应建立统一的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系统,杜绝资源浪费;二是要探索导师打分的合理权重,促进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三是完善考核程序与监督机制,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四是要积极探索博士研究生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考核评价方式。同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对农林高校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北京林业大学从2015年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以来,录取的“985”“211”等重点院校的生源数量有了显著提升,部分学科涨幅高达20%~50%,说明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与普通招考制度相比,更具备利于生源质量提升的核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2015年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中国冲刺高等教育强国的号角。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对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对林业工程学科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科研水平是打造一流学科的关键,从而为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从一流的本科教学质量需以一流的师资团队为基础、一流的人才培养需以一流的教学思想为指导、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石、一流的科研成果是一流学科的主要指向、一流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水平是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等5个方面,提出林业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路,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立足学科优势,发掘专业特色;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标志性战略人才的培养;完善科研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源质量评价一直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专业+学校”的投档录取模式让部分“冷门”专业生源质量受到较大冲击.以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的录取数据为基础,筛选确定能反映专业生源质量的多个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因子分析法去除指标中重叠因素的影响,构建了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导致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凸现,尤其缺乏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及培养特色,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从三角模型的知识维、能力维和潜力维出发,构建了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细化评价模型,量化分析并评价了当前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该评价模型充分挖掘了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其与传统的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不同,它是从微观和个体角度出发,注重研究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客观评价森林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个体培养质量,促进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