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黄芩苷体外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作用机制,以DF1细胞为宿主细胞,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从黄芩苷对IB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抑制吸附、穿入及其复制5个方面探讨黄芩苷抗IBDV机理。结果显示,黄芩苷的CC50为(206.48±12.74)mg/L,EC50为(46.76±3.15)mg/L,选择指数SI为4.415,在无毒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对IBDV的最高抑制率为72.02%;在阻滞试验和复制抑制试验中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0.85%和68.11%;在病毒吸附、穿入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中抑制率很低,表明黄芩苷不能阻断IBDV对DF1细胞的吸附、穿入和直接灭活。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可有效抑制IBDV对DF1细胞的感染,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阻滞,提示黄芩苷可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应用纯化的D_(11)~4株抗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cAb_1),以SPA-IgG法和脂质体-IgG法制成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以两步ELISA筛选法获得了3株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McAb_2),分别命名为1B_8、10C_1和3D_5,其Ig亚类分别为IgG_1、IgG_1和IgG_(2b),染色体数在92~102之间。在捕获阻断ELISA中,McAb_2在1:20~1:80000稀释可不同程度地阻断MDV抗原与McAb_1的结合,阻断率为2.66%~76.40%。用纯化的McAb_2制成油佐剂苗,免疫20日龄雏鸡,经3次免疫后10d采取血清,可测得不同滴度的针对MDV抗原的抗体。这提示3株McAb_2的可变区构型和与McAb_1结合的MDV抗原决定簇或其邻近结构相似,有可能用于MD抗独特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宁晓檬,粟穗良综述徐宜为赵晓岩审阅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三大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以T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属疤疹病毒科中的γ亚群。现已证明MDV有三个血清型:致癌性的强毒株及其人工致弱... 相似文献
5.
6.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增生性和肿瘤形成性疾病。目前,它在世界鸡病中异常突出,严重危害着养鸡事业,研究的也较多。本病近年已在我国某些大城市国营鸡场发现,也值得其他各地兽医人员重视。关于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原、病状、病理、诊断等,在很多兽医书籍、杂志上都有些介绍。本文主要将国外资料中有关本病病毒和 相似文献
7.
8.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病毒经空气传播,传染力很强,被感染鸡产生肿瘤和死亡,给养鸡业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国外,MD已成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受重视的鸡病之一.MDV感染可引起肿瘤,同时还能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MDV疫苗自20世纪60年代末用于生产后,已大大降低了本病所造成的损失一MDV是少数几种能在自然宿主中诱导产生肿瘤的疱疹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张锦华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0,(3):3-6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DiseaseVirus,MDV)主要侵害鸡性腺、神经、肌肉、虹膜及各内脏器官,引起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淋巴细胞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MDV所引起的疾病──马立克氏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疫苗预防的病毒性肿瘤获得成功的范例。MDV属于疮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又称鸡疮疹病毒2型(AvianherPesvirus2)、神经淋巴瘤病毒(Neurolymphomatosisvirus)、鸡麻痹病毒(Fowlparal-ysisvirus)。根据血清学反应不同,可将MDV相关的疤疹病毒划分为3个不同的血清型:血清1型包括引起… 相似文献
11.
马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5):178-179
<正>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皮肤和虹膜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能在多个器官上形成肿瘤或造成器官的明显肿大。本病传染性强,在病原学上与鸡的其它淋巴肿瘤病不同。该病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危害较大。目前已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本病的损失有所下降,但是免疫失败还是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禽痘病毒(FPV)和火鸡疱疹病毒(HVT)重组表达MDV抗原已研制成功。试验结果表明MPV血清1型B糖蛋白(gB1)是一个有效的免疫原,它对遗传敏感的鸡尤为重要,它能够产生保护免疫。但FPV-gB1重组疫苗免疫的效果能被MDV母源抗体削弱。另外还建立... 相似文献
18.
19.
自100多年前鸡马立克病(MD)首次报道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病原体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近几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毒(MDV)的不断进化,引起诸多地区屡次暴发MD,如何改进预防措施显得刻不容缓,因此,必须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入侵与扩散息息相关,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应对病毒入侵,作为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天然防御机制包括可溶性因子的分泌以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天然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系统形成特异的抵抗MDV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除免疫系统外,遗传和表现遗传机制有助于鸡应答MDV感染。本文综述了目前对MDV诱导的免疫应答的理解以及免疫应答的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周围神经、内脏器官(性腺、肝、脾、肺、肾、腺胃、肠道等)、虹膜、肌肉及皮肤内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并发展成为淋巴瘤[1-2].虽然很早由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氏于1907年首先就发现了该病,但是人们在很长时期把它与之相类似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俗称"大肝病",简称LL)相混淆,甚至就当作鸡白血病.马立克氏根据患鸡在临床上呈现腿和翅膀的麻痹,把该病叫作"鸡麻痹",从病理解剖学上他认为周围神经的病变是炎症性质的,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1-3]. 相似文献